在中美关系处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寻求竞争与和平的平衡点考验双方决策者的政治智慧。之所以提到和平,是因为竞争思维驱动下,大国之间相对容易在敏感问题上发生误判,双方都存在夸大对方威胁进而采取相应措施致使敌意不断累积的知觉倾向。大国之间彼此利益交错复杂,旁支问题处理不当可能上升为主要问题,核心议题处置不当更容易擦枪走火,因此双方通过一段时间的博弈和互动达成一种既竞争又不失控的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遗憾的是,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美国国内催生出“甩锅、找替罪羊”的荒谬情绪,再次冲击了已然十分脆弱的中美互信。美国的出格举动在中国国内引发了几乎同样的情绪反弹。近日,国内某知名报纸和媒体人连续刊发社论,警告美国不得轻举妄动,并提出中国应大幅扩大核武库规模,将核弹头数量增加至1000枚。该言论引起巨大争议,几乎受到国内核专家与军控专家的一致批评。那么,中国有无必要将核弹头数量增至1000枚呢?它能起到社论所期待的效果吗?

  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与核讹诈,中国克服重重困难于上世纪60年代跨过核门槛进入有核国家俱乐部,从那时起老一辈革命家就制定了清晰而明确的核政策。自卫防御的核政策有以下几项要点: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最终消灭核武器,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不为别国提供核保护伞,不在别国部署核武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将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不与核大国比数量比规模,也不参加个别核大国主导的核裁军谈判。

  基于防御性核战略,中国在核武器运用上主要采取后发制人,防守反击的策略,所谓“有限核威慑”指的是通过核报复,也就是可靠的二次核反击实现“摧毁敌人”的目标,进而打消潜在对手和敌人对我发动核打击的冒险冲动。简而言之,它需要对敌我双方的进攻-生存,核反击-拦截能力的精确计算,兼顾维护自身安全之所需与成本投入的平衡。实践层面,中国控制核武库规模,保有核弹头数量维持在三位数,同时注重核弹头、载具的质量提升,以及核潜力的维持,实现平战状态的快速转换。

  用笔者敬重的战略专家杨承军的观点表达就是,我国的核战略是“精干有效”,所谓精干,是指核武器数量、部队规模精干;有效则指的是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能扛得住敌人的第一波核打击,还能有效进行反击。假如美国对中国发起核打击,虽然中国核武器数量比美国少,但已有的核武器能够在反击中把美国“打亡国”。中国核武器质量丝毫不逊色于美俄,在个别方面还有超越,如果有国家胆敢对中国动使用核武器的念头,我们有充分的自信让它受到灭顶之灾的核报复,基本上能把这个国家扫平。

  此外,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核力量的建设与发展,缜密组织了对我核力量在数量及规模上的研究、论证和计算。综合考虑了中国核武器的发展数量、生存能力、发射成功概率、突防能力、成爆概率、服役有效期、运载工具、基本火力单位数量规模、生产能力及发展潜力等多种因素。

  基于此,围绕“中国是否有必要将核弹头数量增加到1000枚”的争论,基本逻辑就变成了“如果300枚核弹头能扫平美国,是否还要搞1000枚?我们能毁灭敌人一次,还要不要再多毁灭几次?”

  胡总编在等社论中提及,“特朗普突然转变美国对俄强硬政策,这首先是因为俄罗斯是个核大国。美国对华傲慢甚于对俄傲慢,根本原因是中国核威慑远远弱于俄罗斯。“华盛顿希望自己的核力量转化为日常竞争优势,兑现为外交和经济红利”。“中国核武器必须够用到美国对华展现强硬军事姿态时有严重顾忌,够用到美国一旦对华搞军事挑衅,解放军会毫不犹豫进行反制。美国及其盟友还要相信,如果哪个亚太军事基地被用来支持对中国的进攻,那么这些基地就会遭到毁灭性报复。”

  这些观点总结起来有三条,分别是:核力量=尊重,核力量=日常竞争优势,核力量=吓阻任何军事恫吓和挑衅。真的是这样吗?

  对付美国航母/两栖舰,战略轰炸机的挑衅,我们做到对等还击就能起到很好效果。

  作为当今世界两个主要核大国,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时期保有大量核武器,在冷战高潮时期双方各自拥有上万枚核弹头,这些核武器不仅足够毁灭对方无次数,也足以让人类文明归零。上世纪 60 年代苏联核力量基本追平美国,代表事件就是 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此次事件虽然以苏联撤出在古巴中程导弹为结局,但展现了苏联在核领域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实力,为了安抚苏联,美国相应撤出在土耳其的部分军事部署。当美苏拥有让对方确信的确保相互摧毁能力之后,核武器就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军事装备而变成了大国地位象征和政治博弈的工具,它的军事属性让位于政治属性。于是,美苏开启了削减战略武器谈判,以及对导弹防御系统的约束。

  在取得美国承认的平等地位后,苏联逐步调整核武器使用政策,曾在上世纪 60 年代提出“不使用核武器”的承诺,这使苏联在与不结盟运动国家就的谈判中处于道德制高点,虽然美国不相信苏联的承诺,但也被迫在政治上调整姿态,将原有的“大规模报复”战略调整为“灵活反应”战略。1982 年,勃列日涅夫正式宣布苏联“将在军事冲突中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到了 80 年代末特别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苏联领导人相信使用核武器将导致灾难性后果。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根据当时自身军事实力和国际环境调整核学说,于 1993 年放弃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部分原因是俄罗斯常规力量薄弱,以及俄罗斯面临严峻的北约东扩的安全挑战。上世纪 90 年代到 2010 前,俄罗斯军事学说都明确提及核武器的可能使用条件,这些触发条件包括俄联邦生存受到威胁,俄罗斯及其盟国遭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或者常规武器的大规模侵略等。2009 年俄罗斯官员甚至暗示说,俄方可以在全面、区域或者局部的常规战争中,对侵略者发动先发制人核打击。不过,2010 年之后几个版本的军事学说并未提及首先使用核武器,仅保留了俄联邦及其盟友的主权安全以及核心利益受到重大威胁时的使用,偶尔还把阻止北约东扩纳入到触发条件里。

  在 2018 年 3 月的演讲中,普京肯定了核武器的广泛作用,他说“俄罗斯军事学说保留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权利,这些权利仅用于应对其他国家针对俄联邦及其盟国的核攻击或其他大规模常规武器打击。任何短程、中程和其他射程的核武器攻击都将立即招致俄罗斯的核报复。”但他对核武器的作用保持着较为克制的观点,他曾经表示,动用核武器是最后一件事,我不欢迎的有害言论。他还驳斥了俄罗斯主动使用核武器的说法,“核威慑是确保全球和平与安全的因素,不应将其视为任何潜在侵略的工具,俄罗斯的核学说没有预防性打击的规定,我们的理念是报复性反击,我们不能成为灾难的发起者。”

  对比苏联与俄罗斯的核学说,不难发现即使是核大国也不愿轻易动用核武器,而将其作为战争状态下的最后保底手段以及和平时期的政治筹码。且不提俄罗斯优先发展核武器的无奈,毕竟军费和国力有限的情况下,俄方不具备在常规武器方面与美国全面竞争的能力,只能通过发展核威胁能力确保自身安全与核心利益,单看前苏联的核学说变化,我们可以看出超级大国之所以愿意放弃使用核武器,正是因为综合实力足够强大,仅动用常规军力也能在欧洲战场上对北约不落下风。综合实力的强大赋予其自信,进而做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故而,天天把动用核武器挂在嘴上的,通常不是“疯子”就是“懦夫”,它背后反映的不是自信,而是“一劳永逸式的懒政”。

  其次,鼓吹大规模扩充核武库将大国之间复杂的战略竞争简单化,设想通过少数“杀手锏”来解决所有问题。杀手锏思维通常是敌强我弱态势下的被迫之举,例如东风21D等反介入手段虽然确保我国在近海地区的行动安全,但仍是一种非对称作战的成果,归根结底是防御性策略,毕竟家门口的安全只是一种止战慑战的手段,只有足够强大的远洋作战力量才能让对手真正让敬重的力量。同样道理,中国目前已经拥有“在战时核平对方一次”的能力,即使再把敌人荡平几次,也不会取得实质性进展,相反,在本国安全拥有战略基石的前提下,补齐我们在常规装备上的短板,才能获得真正强大的综合实力。况且,常规军力应用在维护国家安全与自身利益方面,灵活性更大手段也更丰富。

  寄希望于1000枚核弹就能获得日常竞争优势,这等不是在变相承认其他手段失效无法与对手较量吗?这显然不符合当下中国海陆空各领域齐头并进,百花齐放的现实。

  俄罗斯在核武器上的投入占到每年军费开支的 13%以上

  第三,核力量不太能起到吓阻任何军事挑衅的作用。参考美苏冷战时期以及今天的美俄博弈,核武器保证了双方不爆发热战,但避免不了两国在各个领域激烈较量,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美国在冷战时期以及冷战后不断侵蚀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压减其生存空间,如今不仅通过北约东扩将常规地面力量推到了俄罗斯家门口,而且军舰、侦察机高频率抵近侦察,克里米亚半岛之外30公里空域几乎成了美国侦察机的常态化飞行地带,核武器吓倒敌人了吗?来自西方的孤立制裁少了吗?为了反击美军舰机的挑衅,俄罗斯做的是以牙还牙对等还击,将本国轰炸机和军舰派到对方家门口,而不是挥舞核大棒“打嘴炮”。

  此外,中国至今仍然坚定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在亚太地区的“刺头”国家里,日本、澳大利亚、越南都没有核武器,那么它们收敛了吗?如果寄希望于扩大核武库进而改变上述国家的行为方式,那么前提是中国需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这意味着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和核政策的根本改变。

  也就是说,胡总编所提到的核武器=日常竞争优势+阻止军事挑衅完全不成立,只有赢得尊重有一定道理。

  说完似是而非的收益,再说成本。大幅扩充核武库需要长期的巨额投入,这种投入应当基于切实可信的预期回报。中国曾经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研制核武器,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与核讹诈,是富有远见卓识的壮举。在中国拥有核武器后,采取了克制、务实的核政策,如今中国还远没有阔到“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理由,随意挥霍国防开支”的地步。从战略上说,一旦大幅扩充核武库势必改变核军控领域美俄“互掐”的局面,可能引发俄罗斯的战略猜疑,会思考中国在对美核反击之外的核武器是用来对付谁的?其次,它将损害中国数十年营造的国际形象,大幅增加核弹头数量从本质上与我们批判的美国有何区别呢?莫非屠龙的勇士也变成了恶龙?最后,核领域的过多投入势必会压减常规装备的投入,除了核弹头之外,核材料生产制造、储存,发射平台、载具的技术革新和体系建设都需要长期持续资金投入,目前俄罗斯在核武器的军费开支占据每年国防开支的 13%-15%,其后果是俄海空军第三代装备现代化更新始终步履蹒跚。

  核武器不是万能灵药,如果是,今天的俄罗斯不应当处于战略守势地位,也无需主动释放善意,愿意延长“新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核武器在军事上起到慑止战争的作用,这个作用中国现有核武库和核政策已经能实现。如果为了应对潜在的风险例如美国推行核武器现代化的威胁,中国当然有必要适当扩充核武规模。但不经论证,张口就要扩充几倍这种事情,除了授人以柄,徒增敌意,不会取得任何预期效果。

  中国需不需要扩大核武库是政治议题,需要增加多少却是个技术问题。1973 年,彼时这个正面临来自北方超级大国严重核威胁的情况下,毛主席在会见澳大利亚政治家惠特拉姆时断言,“核武器这种东西没啥用,真正打仗还是常规武器。”

1.《中国核武 中国增加核弹也无法一劳永逸 还需海陆空军齐头并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核武 中国增加核弹也无法一劳永逸 还需海陆空军齐头并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29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