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俊正平工作室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作者:董安珠,常静。
深圳市委大院大门有一个青铜雕刻开拓所。
——标题
1
从边境的小渔村上升为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城市。对这个城市的介绍大部分是从这句话开始的。
在中国城市化激增的旅程中,没有一个城市能取代她的样本意义。因为她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最好的缩影。
1979年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开设“出口特区”。
1980年8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从此,深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在这一伟大实践中肩负着“先行一步”的历史重任。
深圳国贸大厦——当时全国“第一高楼”共有53层,高160米,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大厦于1982年10月开工,15日1楼,7日1楼,之后6日1楼,5日1楼,4日1楼,最终以“3日1楼”的速度于1985年12月宣布完工,只用了37个月。
这不仅刷新了公社的全国记录,还诞生了“宣传速度”一词,成为了“创造奇迹”的代名词。
40年来,从“深圳市长/市场”到“商业旺区”的东门老街,从“土丘荒地”到“电子名城”的华强北,从农场到“世界度假区”的华侨城,从水泥路到城市轴的深南大道。
可以说,深圳的发展建设蕴藏着一代改革人“大胆试验、大胆入侵”的政治勇气,进一步见证了改革开放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小渔村的位置能有多高?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平均海拔70 ~ 120米,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精神高地。
2
深圳初期,一张白纸,基础建设几乎为零。基础建设方面只有不到500人的宝安县建设公司,没有能力承包更大的工程项目。
1979年9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解放军基建工兵组成了近2000人的先遣团,前往深圳,拉开了基建工兵建设深圳特区的帷幕。
当时深圳非常荒凉落后。除了罗湖东门老街、很短很窄的路和少量破旧的房子外,大部分地区都因为经济不景气而崩塌、荒凉、废弃的农田黄草没有腰,老鼠蛇也在逃跑。(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读者》)整个深圳只有30多万人,原特区有2万多居民,但连工兵和家属也有大约4、5万人。干部战士们不能相信这是毗邻香港的宣传。连内地的一般县城都不如。
部队进入深圳的第一天,在地上挖了个坑,挖了锅,在露天做饭。没有水,他们就去远方运输。没有食物,他们自己种。让蚊子咬,咬,麻木就行了。没有房子住,用竹子立竹子住了几年,竹棚冬天不挡风,夏天不避雨,冷的时候睡觉发抖,热的时候像蒸笼一样。
在这种艰苦条件下,这支青春的部队表现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开拓所精神。
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6" width="380" height="534"/>从深圳第一栋高楼——深圳电子大厦,他们建起了高层、超高层建筑上千栋;参加了福田中心区、深圳机场、盐田港码头、皇岗口岸保税区等众多项目的施工;完成了北环大道、滨河大道和深圳体育场馆、南山高新区、西丽大学城、人民医院等基础公共设施建设……高楼像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这座城市不断长高长大。
同时,基建工程兵部队输送到全市各单位的官兵有八千多人。例如,市纪委成立初期,集中从部队选调37人,占当时全市纪检队伍的四分之一;基建工程兵部队调入全市公安战线有一千多人 …… 他们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此外,深圳的创业大军里还有那些基建工程兵数量众多的干部战士,他们创办或管理着一些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著名企业。其中,有华为的任正非,有华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光伟等等。
以他们为代表的深圳创业者就像这头拓荒牛,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一步一个脚印,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开垦成了我国南部综合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大都市。
3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地区的发展变化可以成为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
深圳的沧桑巨变证明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的今天”。一如,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正如10月24日深圳莲花山下,习主席在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时说的:”40年来,中国发展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既然是越走越好,为什么不继续走下去呢?即便我们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也要在继续走下去中加以解决、加以克服。”
也正因为此,对于十几亿中国人而言,“要不要改革”的提问,才会得到不容置疑的回答:“坚持改革开放”,才会成为40年不变的呼声。
回望过去,邓小平同志发出“不改革死路一条”的大声疾呼,中国在困顿中踏上改革开放之路,又在接续奋斗中让这条伟大的道路不断向前,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展望未来,习主席向世界宣誓: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改革未有穷期,中国还在路上。
实践证明,我们走改革开放这条路是一条正确道路,只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再接再厉,必然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
中国军人作为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建设者和守护者,要继续坚守和发扬这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钧正平工作室·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1.《【拓荒牛图片】那座“开拓所”铜像后面还载着军人的汗水和喜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拓荒牛图片】那座“开拓所”铜像后面还载着军人的汗水和喜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2953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