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书法就是欣赏人格
袁雄炳明
书法在它的最高功能上可以和喇叭一起工作,在它的制作中当然是神圣庄严的活动。这个活动和人的所有其他行为一样,反映了人的心理人格。
唐朝张怀远在《文字论》说:
文章用几句话实现了它的意思,书用一个字已经看到了它的心。
文章要用很多字构成语言,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我们可以了解作家的思想。书法呢?只要动笔,这一笔的造型特征就会泄露书写者的心理状态。
韩阳雄说:
书、心图也;心画形,君子见小人矣。
北宋名字《淳化阁帖》第2卷国父弗里尔美术收藏。
书法体现了君子小人的区分,是内在的品格,所以书法的美是人的品格之美,所以欣赏美丽的书法,最终是欣赏美丽的人格。
项武在《书法雅言知识》说:
因此,论像论像论像论书,看书像看人。
他在这本书里描写的书法家给人的感想就是高贵品格给人的感想。
开始大展卷轴的时候,依然比别人君子来得远,远远地看着,像表格威界、青苏丹卫、神仙一样飘扬,于蓝像尊贵一样。还有它的入门,近距离观察,给气体充电,容忍勇武,侯德虚愚钝,威重如山。(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传说》)坐在那里,基友几乎有容貌,语气洋溢,听了。挫折不愤怒,警惕不惊讶,诱因不动摇,能不屈不挠,道德辉,和蔼地说服大众,令人鄙视和吝啬。
北宋名字《淳化阁帖》第二卷国父弗里尔美术收藏。
在欣赏这一大段经历的描写中,他完全没有提及笔画、形体、位置等造型方面的事情,只做龙井、魏溪、基友、德辉等人品方面的描写。“遥望”、“近距离观察”、“语气十足,倾听”这三段变化明显模仿《论语子张》的“君子有三个变化。就好像温顺,听他的话也看起来很严厉。
这里出现了相当难解决的问题:美丽的书法和美丽的人格必须一致吗?人品不好,能写出好字,好像不可能?人品好,字丑,好像不可能?对这个问题,历代意见相当分歧。
北宋名字《淳化阁帖》第2卷国父弗里尔美术收藏。
有两件事我认为人品和艺术截然不同。清朝钱武夫说:
《淳化阁帖》王车中、桓贤子书、曾氏《凤墅帖》蔡院长,
有些人认为两者是分不开的。正如明末清初冯班在《钝吟书要》中所说:
赵文民人的骨骼力少,所以字没有熊浑气。
元代赵孟基《采神图跋册页》
纸张、墨水、27.9x33.3
故宫博物院所长
而且,冯班同时代富山的话做出了更加激烈的决断。
单词第一人.赵(孟顗)应该知道,王友军只有知识否定,那么温柔的美国方法流,心脏手也不能欺负,魏亚!魏亚!
正如苏轼所说,也有比较折中的。
古代的论书者论其生平,苟且不是他,虽然功不可没。(孔子、论语、论语、文学)
cn-i-qvj2lq49k0/b0fb02474aaa46dab147975b72258404?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6" width="480" height="1837"/>清代·傅山 草书《七言诗》
绢本,墨书,165.4x41.3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那意思是,有的人品格不高,技艺却工,但因“论者兼论生平”,于是把作品看轻,书法虽工,也终不为贵了。如果书法本工,而人品又为人所重,那么书法就越发变得珍贵。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说:
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北宋·苏轼《寶月帖》
苏轼和朱和羹都是把人品和艺术看成两个不同的标准,但在实际品评时,两者又互相影响,颇像学生成绩单记分。书法和品行本是两个分数,但却有个总分,品行分数可以影响总分的提高或降低,所以要使书法为后世赞许,必须在品行上也有个好分数。
孔子自己似乎也近于这个说法,《论语·八佾》记载了他对音乐的批评: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照这说法,美和善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尽美的不一定尽善,而最好的艺术品应该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尽美又尽善。
明代·王铎《临唐太宗帖》
绫本,立轴,墨书,252x50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这一种二元说法,在逻辑上是不容易站稳的。因为一旦把善和美并提,就必然要排斥美而不善的艺术。因为美而不善的艺术,从道德立场看要比不美又不善的艺术更为有害。美的标准终成从属,失其独立的价值。项穆即持此意见,并且沿着这推理走到必然的结论,而取消了“美”和“善”的对立,“美”被摄入“善”的观念之中。
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书法雅言·辩体》)
艺术只是“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运之为字迹”,所以书的价值和人品的价值有着内在的关系,人格必然渗透在各种行为活动里,当然也渗透在书法创作里,也必然给书法以造型标准以上的精神内容,使书法得到更基本也更丰富的存在意义。如陆九渊所说:“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是理。”(《陆象山全集》卷三十四)于是艺术活动变成道德活动,艺术家变成道德家。
明 张瑞图《中湖寺诗》
绢本,墨书,49x189.7厘米
弗利尔美术馆藏
这问题在西方美学也有。柏拉图的看法接近项穆,“内容的善是唯一的标准”。在柏拉图看来,斯巴达的立法者莱科勾和雅典的立法者梭伦是伟大的诗人,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就是伟大的诗篇,荷马也不能与之相比,写漂亮的诗句而无积极内容的诗人必须逐出理想国去。
批评书法而牵涉了道德准则的问题,在中国历史上颇有不少例子,像宋四大家是“蔡苏黄米”还是“苏黄米蔡”,“蔡”是蔡襄还是蔡京,论者往往把人品因素牵人。其他如赵孟頫、张瑞图、王铎等人都因出现气节问题,引起后世对他们的书法评价有不息的争论。严格站在伦理派的理论家,不得不把人品有问题的人物的字也归入排斥之列。
清代·钱大昕《行书七言联》
纸本,130.9x32.4厘米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 END --
出品人丨王成业
编辑丨「私享艺术」全媒体运营中心
1.《【熊秉明】陶,熊炳明:欣赏书法是欣赏人格》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熊秉明】陶,熊炳明:欣赏书法是欣赏人格》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298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