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10日报道 英国网站6月4日刊登题为一文。作者为海伦·罗克斯伯格。文章摘编如下:
在中国西南部大城市重庆,6000名建筑工人忙碌在一片俯瞰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大工地上。八幢摩天大楼将从江边拔地而起:其中两幢高度超过350米,其他六幢250多米。
重庆来福士广场项目由世界知名设计师摩西·萨夫迪设计,总建筑面积将达13.4万平方米,集住宅、办公楼、商场和娱乐会所为一体,整合各种公共交通设施,另外还有一座公园。它还有一个更加著名的独特之处:一幢长度超过300米的“躺着的摩天大楼”横跨四幢塔楼,在42层楼高空把它们连接起来。
中国每一个地标性建筑都创造过世界纪录,而重庆来福士广场拥有世界最高、连接塔楼数量最多的廊桥。旁边的塔楼也有较小的廊桥相连,人们不用下到地面就可以在八栋塔楼之间穿梭。
萨夫迪说这个项目是迄今为止他设计过的最复杂的项目。他说:“它将成为城市中心。在像重庆这样人口稠密的城市,没有空间修建大型公园,因此我们不得不把它们搬到空中。”
在这个建筑工地外面,街道两旁分布着菜市场、批发市场、小商小贩和小吃摊。建筑工人们挤在一起吃着味道很辣的面条,小贩们肩上挑着水果篮,与顾客讨价还价。
萨夫迪说这个项目反映了城市规划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长期以来直立修建的摩天大楼开始横着开发了。
他说:“我认为城市规划更加三维的时期已经到来。城市规划将开始要求人们把各个物业彼此连接起来--最初会在地面,然后转移到空中,而不再以二维的眼光看待地块。”
来福士广场的廊桥将有公共观测台、居民会所、酒店和餐馆,另外还有一个室外观景台。萨夫迪和他的团队早已在新加坡做过把塔楼用廊桥连接起来的尝试。
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类似项目。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架通道系统——在香港和曼谷等亚洲城市,空中连廊是公共运营的设施,把建筑物、车站和人行道连接起来。这些设施通常距离地面只有几层楼高--但是随着塔楼高度上升,空中连廊的高度也随之升高。
北京当代万国城的一些塔楼在12层至18层楼的高度由空中连廊连接起来。新加坡的达士岭组屋是一个大型公租房项目,七栋51层的公寓楼由空中连廊和空中花园相连。首尔的Velo Tower有两栋摩天楼在30层楼的高度由空中连廊连接。
萨夫迪补充说:“连通需求理念可以延伸——你甚至可以规划一条25层楼高的街道。你完全有机会在某个地块实现这些理念,我想这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如果空中连廊代表未来,那么科技将加速它的到来。德国工程企业蒂森—克虏伯公司去年展示了一款新型水平-垂直电梯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摆脱高度限制,实现在建筑物之间平移。建筑物可以建得更高,可以相互连接,形成遍布整个城市的连接网络。
蒂森—克虏伯公司电梯系统主管迈克尔·塞萨尔兹说:“这让我们有机会从不同角度理解建筑。对于我来说,作为一名设计师和工程师,我不再需要考虑把电梯安在建筑物中心位置——我可以把它们安装在大楼的任何位置。实现平移创造新的自由度。你可以让人们在同一栋楼或者相连的大楼自由移动。你甚至都不用换电梯。”
仲量联行亚太区能源和可持续服务部门主管马修·克利福德认为,高层建筑相互连接具有积极影响——例如避免地面污染和交通拥堵。
在重庆来福士广场,大部分空中连廊设施将对公众开放。这个项目包括一座环绕各座塔楼的公园,同时项目还直通地铁站和公共汽车站。
资料图片:落日余晖下的重庆朝天门和江北嘴。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媒称中国摩天楼时代将结束:年轻人工作习惯正在改变
参考消息网6月18日报道 美媒称,超过2000英尺高的上海中心大厦是全世界第二大高楼。它赫然耸立在周围的一群高楼中间:包括世界第九大和第19大高楼,在全世界独一无二。唯一的问题是找到人在大厦里工作:上海中心大厦只有60%的办公区被出租,而且只有三分之一现任租房者真正占据了他们租用的空间。
据彭博通讯社网站6月13日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中心大厦表明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其困境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出现了许多重大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职业阶层生活和工作习惯的变化。
报道称,20年来,上海的天际线是中国经济复兴和现代化进程的标志。这是有意为之。1991年,上海当地政府发起在黄浦江畔设计标志性商业区的竞赛。获胜的方案是三个超高建筑,旨在代表上海金融区和整个中国的崛起。
如果上海今天想找一个私人开发商接手类似项目可能找不到了。这座城市的商业地产市场无法支撑投资。根据上海中心大厦租借中介世邦魏理仕集团公司的数据,超过60万平方米的新办公用地今年第一个季度流向市场,另有85万平方米很快流向市场——即使租金下调,空地增长。
报道称,这在中国的大城市中很普遍。全世界在建的超过500英尺的大楼中,约有46%在中国,部分是在热衷于效仿上海天际线的地方政府所建。近年来,似乎每一个雄心勃勃的中国城市都效仿同样的高度集中、充满高楼大厦的闹市区。
然而,尽管充满象征意义,这个模式几乎肯定是过时的——而且中国未来的城市很可能变得非常不同。
报道称,一个原因是中国高速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创建比之前都要庞大的都市,令人们的通勤时间更长,幸福感更差,经济更没有效率。2014年,北京和上海的单程通勤时间超过50分钟——比纽约还长——往返通勤时间在6小时也不乏其人。调查一再表明包括通勤在内的长时间工作是中国白领职工越发不满的来源之一。同时,对企业来说,城市扩张令其更难联系到可用的劳工。
也许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工作习惯正在改变。老一代人更看重终身雇佣和大机构的稳定——正是那种要占据高大办公楼的公司。但是中国的千禧一代和其他各地的年轻人一样,正在拥抱自主工作、兼职和创业。联合工作空间正在蓬勃发展。吸引年轻、不那么富有的工作者——多数要居住在离价格高昂的闹市区很远的地方——对大公司来说是越来越大的挑战。与此类似,创造吸引他们的那种新型工作空间在传统的办公楼里也很困难。
政府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是限制大城市人口,并鼓励在传统城市中心周围开发所谓的都市群落。这些群落理论上说将按照功能区分,人口也不那么密集。这些群落将被高速的通勤铁路相连,从而避免中心枢纽拥挤。随着中心区的压力减少,构建更高、更密集的办公楼的需求同样会减少。
资料图:上海中心大厦 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外媒关注中国治污新行动:“垂直森林”造就绿色摩天楼
参考消息网3月2日报道 外媒称,在意大利米兰,斯特凡诺·博埃里的绿色摩天大楼已变成现实。然而对这位意大利建筑设计师来说,这仅仅是个开始。他想解决中国的雾霾问题。他在中国的行动从南京启程。
据网站2月28日报道称博埃里计划在城市规划领域进行一次革命。他在米兰的摩天大楼“垂直森林”将成为更加绿色的未来的蓝图。
博埃里认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树木,不仅在农村,在城市更是这样。因此他在米兰的两座分别高110米和76米的摩天大楼里种植了上百棵树和灌木类植物。这样大楼就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且为鸟类和昆虫提供生存空间。
报道称,博埃里2014年完成的米兰双子塔楼仅仅是一个a开始。今年2月,他在受雾霾困扰的中国城市南京展示了一个类似的项目。到2018年,南京将有两座绿色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在这两座摩天大楼里,将种植23种不同种类的树和2500株灌木类植物。
博埃里对英国说,因为有这些植被,南京的这两座摩天大楼每年能够从被污染的空气中吸走25吨二氧化碳,并且每天产生60公斤氧气。另外,道路交通造成的大量粉尘也将被这两座绿色摩天大楼吸收。
报道称,当然,博埃里承认,在一座巨大的城市中,两座摩天大楼对改善环境的贡献毕竟微乎其微。他说:“但我们希望,我们的例子能成为典范。”5年前博埃里在上海开设了办事处。因为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没有像在中国这样对实现他的计划有如此有利的条件。
对中国政府来说,雾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同时它也有足够的资金和执行力。因此,博埃里被委托为一座有100到200幢楼宇的小城镇设计一项总体规划,也就不足为奇了。
报道称,博埃里的第一座“森林城市”将于2020年出现在广西的柳州市。总体规划的初稿显示,在一座没有明确市中心的狭长形花园城市里,分布着大小不同且格局松散的建筑物。中国必须以一种拥有10万人口或更少居民的“小型绿色城市”的体系来压缩特大城市。
博埃里十分谦逊地表示,从建筑结构角度来说,他的设计方案并非壮观,而是简约。他说:“壮观是本质,而房屋的设计理念要随着季节而改变。”因此,博埃里并不担心他的设计理念被抄袭。他说:“‘垂直森林’的理念可以在任何地方复制。如果我们的理念被复制,我没有任何问题。我甚至希望,我们的工作今后将有益于更广泛的实验。”
斯特凡诺·博埃里设计的南京绿色摩天大楼效果图
“智慧交通”能否为治理城市拥堵开出新“药方”?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 题:“智慧交通”能否为治理城市拥堵开出新“药方”?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高洁 李放
新鲜出炉的显示,全国多个城市的交通拥堵在第二季度出现拐点,拥堵程度获得缓解,其中一二线城市表现尤佳。而与这个节点巧合的是,共享单车在这个季度也创下了骑行的新纪录。
共享单车,一出生就带有互联网基因和智慧的气息,对于大城市交通拥堵病,或可开出一剂缓解病情的新“药方”。
全国多城拥堵情况现拐点 5公里出行生态重构
这份由高德地图、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阿里云、ofo等合作发布的报告显示,就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全国交通拥堵出现拐点,较之去年同期,全国百城中有77座城市拥堵程度出现下降,其中拥堵降幅超过8%的城市达到了15座。以北京为例,北京拥堵下降的幅度达到了5.47%。
“从综合的数据和具体的情况来看,今年全国整体拥堵缓解进一步扩大。此外,‘互联网+交通’模式发展迅猛,多数城市在创新管理上的进步,2016年底大批的城市基础建设竣工,地铁的开通、城市快速路的开通都是拐点形成的原因之一。”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分析师房一多告诉记者。
“但结合共享单车投放和发展的数据来分析,共享单车的日益活跃,特别是地铁周边单车出行对拥堵起到的缓解作用同样促成了拐点。”房一多说。
高德地图发布的历史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相较2015年同期,全国的交通拥堵情况严重,仅有5城的交通得到缓解。不论一线二线,还是南方北方,拥堵程度均由不同程度的加剧。而共享单车的出现,让曾经的“自行车王国”重拾骑行习惯,并重构5公里出行生态。
根据2017年Q1报告显示,在北京,驾车用户5公里以下的短距离出行占比下降最为明显,5公里以下的出行量减少了3.8%,在上海5公里以下的出行量也减少了3.2%。
共享单车成助力轨道交通的“利器”
ofo和摩拜数据显示,在其投放量最大的前20座城市中,有19座城市的交通拥堵呈现下降趋势。这其中,获益不匪的是深圳和天津。而在被ofo视为投放主力的北上广深,改变尤为明显。
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四城在今年第二季度的早晚高峰拥堵情况较去年同期均出现下滑,而在这个时段,正是ofo平台订单量剧增的时段。以北京市的早高峰时段为例,ofo的订单量和北京的拥堵延时指数呈负相关分布,订单量越大,北京的拥堵缓解情况就愈发明显。
高德骑行导航数据同样显示地铁周边是骑行活跃的区域,恰好匹配了地铁站周边的单车需求。骑行越多、拥堵越少、缓堵趋势明显。
摩拜单车的调研结果同样作证了上述结论。“我们了解到,曾经拥堵在人流密集地区、屡禁不止的黑摩的在一些城市逐渐消失。选择共享单车的市民让黑摩的没有了市场。地铁口周边2到3公里的房租和房价有所上升,因为这个距离因为便捷的共享单车不再成为尴尬的距离。”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CEO王晓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并不是他们当初创办摩拜时能预见到的。
远距离的出行背景下,共享单车并不能解决出行难题,但从共享单车的接驳需求看得出,在一个拥有轨道交通网络的城市,共享单车是解决公共交通至家门口或办公室通勤困境的利器。
王晓峰说,摩拜单车的绝大部分使用数据集中在2到3公里,他们对市场的判断是,即便目前每天使用的人次超过2500万,依然有巨大的潜力。
互联网智慧贡献治理城市拥堵新“药方”
27日,在第二届“互联网+城市交通管理创新”论坛上,高德集团总裁俞永福代表高德地图宣布已与全国100多个大中小城市达成战略合作,共建智慧交通。他认为,交通出行是一个全局的概念,是人、车、路三者的连接。通过用户、企业、政府的协同,在出行需求和出行管理这两端统一调度,通过政企合作的云端交通“大脑”,与基于端的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平台的有机结合,形成云和端的协调一致,最终实现全局道路资源和使用的最优。
业内人士认为,交通大数据,一直都是准确描述城市拥堵现状、呈现拥堵演变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资源;也是拥堵成因及解决对策研究、辅助政府出台管理政策、制定更合理的改善措施,从而助力城市治堵缓堵的有力抓手。交通大数据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社会、企业和政府的共识。
“共享单车的出现充分利用了智能化手段,使得大家切身感受到了它的方便。互联网和大数据,以及企业的探索和努力,既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也符合绿色、生态、共享的发展理念,共享单车可以说是创造了解决末端交通的非常好的范例和实践。”中国工程院交通强国战略重大项目组副组长、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说。
不过,共享单车虽对于一线城市交通拥堵缓解明显,同时也制造了一些城市新问题,比如无序的停放。王晓峰认为,更加科学的管护是解决方案,而已经出现的建议停放点、号召市民将自行车车头冲外摆放等引导方式也是可以借鉴的经验。
“我们愿意开放我们的数据给城市管理者。一些城市计划修建自行车道,但如果没有数据、包括拥堵对比数据支持是很难做出决定的。我们希望我们的数据能为城市规划起到积极作用。”王晓峰说。
重庆城市轨道交通加速 缓解城市拥堵便利市民出行
央广网重庆6月27日消息近日,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北段顺利完成“热滑”试验,预计年内开通试运营。
轨道5号线一期北段起于园博中心站,止于大石坝站,长约17公里,设10座车站。重庆轻轨集团介绍,“热滑”试验是实现“车通”的关键步骤。在此次试验过程中,车辆、供电、接触网、轨道各系统匹配良好,车体运行平稳,各种设备运行正常,为后期的信号调试、全线车辆调试及综合联调打下基础。
近年来,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加速,目前在建线路有5条,包括4、5、9、10号线和环线,以及其它延伸线,在建里程220余公里;除9号线外,其余主要在建线路计划于今年底先后通车。
2005年6月通车的轨交2号线,因其列车在嘉陵江畔穿楼而过闻名于世。它是中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目前,重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213公里,位列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日均载客量200万人次,轨道交通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做出重要贡献。
报告称中国智能出行日趋踊跃 三四线城市拥堵加剧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闫晓虹)最新研究报告称,截至2016年底,智能出行平台上的4亿乘客活跃在中国400多个城市,日峰值单量超过2000万,累计完成行驶里程328亿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行驶82万圈。同时,中国三、四线城市拥堵加剧。
滴滴媒体研究院和CBNData12日联合发布的显示,从智能渗透率来看,中国一、二线城市整体优势依然明显,杭州继续位居榜首。珠三角地区总体渗透率较高,在用户渗透率排名前10的城市中占据4席,分别是深圳、广州和东莞、珠海。其中,在各级城市月人均出行次数上,三、四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月人均出行次数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是天津、青岛、北京、杭州、宁波。
根据出行活跃度和便捷程度等综合指标测算的智能出行发展指数显示,杭州、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排名前五,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明显更高。排名前20的城市中有8个为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而潜力城市(二、三、四线城市)多为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二线和三线城市,西部城市贵阳排名第七,前景可期。
此外,2016年中国一线城市平均车速略有上升,三、四线城市平均车速下降明显,从2015年的时速26.2公里降至2016年的25.3公里。这一年中,平均车速增幅较大的前三个城市为大连、常州和青岛,而下降幅度最大的城市为丽江、嘉兴、三亚。
根据高峰期拥堵延时指数,西安成为2016年堵城冠军,延时指数为1.79。2015年的拥堵冠军重庆在2016年位列第二位,而2015年的亚军青岛于2016年治堵效果显著,2016年排名第九。受极寒天气、冰雪路面、市政建设等影响,哈尔滨也上榜十大堵城,位列第八位。
北京虽然位列堵城第四名,因为“社会平均工资”较高,而成为因拥堵造成损失最高的城市,北京人每年损失8717元人民币。(完)
1.《摩天城市网 英媒关注重庆“横向摩天楼”:或为解决城市拥挤找到答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摩天城市网 英媒关注重庆“横向摩天楼”:或为解决城市拥挤找到答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1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