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厚”一词很广泛地用在品评茶汤的时候。经验老到的老茶客轻啜两口茶,就评论到:“这个茶可以,很醇厚。”

但是很多人,仍然不太理解所谓的“醇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

其实醇厚并非一种味道。它是一种我们感觉到的茶汤厚度。


01

醇厚的茶汤是什么感觉?

“厚”在滋味上所代表的意思是:浓,醇。在形容茶时,“厚”经常与“醇”并用。

要理解茶汤的“醇厚”,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醇”字的意思。

醇,本义为酒质浓厚。

《说文》:“醇,不浇酒也。从酉,享声。”
段玉裁注:“凡酒沃之以水则薄,不杂以水则曰醇。”

这就很容易理解,醇厚,代表一种很纯粹有厚度的感觉。醇厚用来形容茶的滋味入口爽适甘厚,余味长。

懂酒的人就很容易意会醇厚的意思。

纯粮食酿造的好酒,喝起来有一种浓稠的质感,余味悠长;而劣质酒,则像喝一杯辛辣刺激的水,味道虽浓,但却总给人一种轻薄之感。

如果不喝酒,那就想象一下喝鸡精兑水和喝老火鸡汤的感觉。两者就味道浓淡来说也许并无差别,但感受到汤的质感是十分不一样的。前者轻薄,后者厚实。

厚实的感觉具体表现为一种粘稠感,一种胶质感,一种不寡淡的感觉。这与滋味的浓淡并无关系,而是一种感官和触觉所体现的厚度。

比如说白茶中的白毫银针,滋味汤色都十分淡,很多人以为这就是很薄很寡淡。其实好的银针是非常醇厚、汤感十足的。滋味淡雅是白茶工艺所造就的,并不代表它的内质不丰厚。

而一款品质低劣的乌龙茶,它或许喝起来口感十分浓烈刺激,茶友就认为这个茶不错,味道浓郁。但细细体味,会发现它的茶汤完全没有厚度,缺少润滑饱满的感觉。这样的茶,并不能称之为醇厚。



02

为什么说喝起来越醇厚的茶越好?

为什么评价一款茶的品质,口感醇厚度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在某种程度上,醇厚与否代表了茶的内质多寡。

有人说,大叶种茶,比如普洱茶喝起来就醇厚,而明前的绿茶,都是新嫩芽头,喝起来就不够醇厚。这样的说法准确吗?

茶树品种和采摘标准不同,喝起来浓淡感觉确有不同。但不同种类和工艺的茶,并没有可比性,也不是判断一款茶醇厚的因素。醇厚与否,主要还是体现在一款茶的内质和年份上。

先说内质,同为绿茶来比较,一款早春时期采摘的茶青制作的绿茶,其内质一定高于反复采摘多次的夏秋茶。因为春茶经过一个冬天的积蓄和储藏,有更多的内含物质。而夏秋茶经过多次采摘和高温消耗,其内含物质就不如春茶那样丰富了。

所以喝起来,也是春茶的口感更为醇厚鲜爽,而夏秋茶,喝起来浓涩且淡薄。

除了采摘时间,一款茶的海拔和生长环境也是影响其内质和醇厚度的关键。一款在更好的山场,更优越的生态中生长的高山茶,其口感的醇厚度一定优于过多人为干预的台地茶。

再看年份,对于同一款茶,陈茶的醇厚感又优于新茶。

经过自然陈化后,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大量的可溶性糖、果胶物质和其它水解产物会不断增加和改善茶汤的甜滑与稠厚度。

但是茶类有别,不是所有的茶我们都只喝这个茶汤的醇厚度。比如绿茶和其他清香型的茶,她们鲜爽清雅的气息更让人愉悦,这一类茶并不推荐长期保存。

一些香味不那么高扬,我们主要是喝它醇厚质感的茶,就可以通过久存使其滋味更加迷人。例如,普洱茶,老枞红茶,足火岩茶,黑茶等等。

那是不是所有的茶都越存越醇厚?

当然不是。存茶的前提是,这款茶的本质就是好茶。内质丰富,制作精良,才有在岁月中越变越好的可能性。如果是内质本不丰富的茶,再存多久,也不会变得更好。

相同的茶对比,茶汤更加醇厚,代表其内质,生态,工艺都更佳。好的内质才能形成醇厚的口感。

所以茶叶如同人一样,内在比外在更具有内容,久处比初见更具有力量。

一款茶若久饮不厌,历久弥香,才是属于茶人的珍品。

关注@逆旅公子,发现更多诗意生活。

1.《茶汤醇厚是指什么感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茶汤醇厚是指什么感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06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