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记者孙燕明
新中国葡萄酒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只有8家葡萄酒工厂,葡萄酒产量只有100多吨。
1949-1979年为葡萄酒产业形成阶段。在几经波折的发展过程中,葡萄酒产业主体不断成长,行业秩序初步建立,产业雏形基本形成。
1980-1999年为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关键期。一大批新型葡萄酒企业建立,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陆续出台,产量快速增长,干型葡萄酒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从21世纪初开始,西部葡萄酒产区崛起,葡萄酒产品结构调整提速,葡萄酒产业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2002年,张裕葡萄酒公司和法国卡斯特公司合作建立张裕-卡斯特酒庄,首次将酒庄概念引入国内,开启了我国葡萄酒生产的新模式,并创立了“葡萄园+葡萄酒+旅游”三业融合的新形式。
近年来,葡萄酒产业升级明显提速,酒庄建设步伐加快,尤以山东、宁夏、新疆、河北最为突出,出现了若干个酒庄集群。2013年至今,我国葡萄酒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国产葡萄酒品质大幅提升,进口葡萄酒大量涌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近日,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酒及其配制酒(草案)》规定,白葡萄酒甲醇含量≤250mg/L,桃红葡萄酒甲醇含量≤250mg/L,红葡萄酒甲醇含量≤400mg/L。同时,感官要求具有该产品应有的色泽;具有该产品应有的滋味、气味,无异味、无异臭;具有该产品应有的状态,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此外,葡萄酒可免于标示保质期。
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葡萄与葡萄酒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教授房玉林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迄今为止,我国葡萄酒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已有强制标准10项、推荐标准18项,还有多项与葡萄酒相关的行业、团体标准,形成了完善的标准体系,对有效监督葡萄酒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葡萄酒行业技术工艺和质量水平的提升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部分技术领先国际水平
“近几年,葡萄酒原料基地向西北转移,大型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与葡萄酒分会副理事长、全国酿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李记明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说,葡萄酒产业发展不平衡,从地域上表现为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差异。从葡萄酒产量东西部占比来看,东西部之比约为17∶5。东部企业受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影响,将原料基地、原酒生产向西部布局。西部自然气候条件优越,但产业发展受资金、市场等因素制约。以张裕为代表的东部企业已在新疆、宁夏建立大规模的原料基地、酒庄及原酒发酵中心。
李记明指出,我国葡萄酒酿造技术、设施设备、质量标准与国际水平保持同步发展,部分产品质量安全性指标甚至严于欧美国家标准,而在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应用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国家评委于庆泉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说,葡萄酒从含糖量可分为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从颜色可分为红、白、桃红葡萄酒,还有特种工艺加强酒、起泡酒,冰酒等,加上不同品种、产区、年份等因素,种类繁多,风格多样。
目前,我国葡萄酒企业有600余家,包括张裕、中粮长城、威龙股份、通葡股份、中葡股份、通天酒业、西部创业、楼兰酒庄、伊珠股份、芳香庄园、太阳谷、原歌酒庄、法赛特酒等知名企业。来自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拥有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130家,完成酿酒总产量41.33万吨。
成本不同导致价格差异
近日,记者在北京万方西单商场超市看到,货架上摆放着40多种中外葡萄酒,750毫升装的葡萄酒每瓶最低价20.5元、最高价398元。价格在100元以下、100-200元、200元以上的葡萄酒各占大约1/3。
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每瓶售价50-160元的葡萄酒卖得最好,约占总销售量的七成。大多数消费者选择干红、干白葡萄酒,也有少数消费者选择半干型、半甜型、甜型葡萄酒。”“葡萄酒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料、酿造、包装和人力成本。”李记明表示,根据产品质量等级不同,葡萄酒所用原料价格差异很大。一般葡萄价格在每公斤3-5元左右,高等级葡萄每公斤15-20元,酿造一瓶750毫升的葡萄酒需要1.1-1.4公斤葡萄。
葡萄酒生产企业采用的酿造工艺不同,生产成本也会有很大差异。同时,发酵罐、储酒罐、冷冻、过滤等昂贵的酿酒设备也是影响葡萄酒成本的主要因素。一些高档葡萄酒陈酿会用橡木桶储存,1个225升橡木桶的价格为8000元-1.5万元,可用约4-5年(3-4个酒期),摊到每瓶酒的成本为10元左右。此外,葡萄酒成熟过程所需的时间以及仓储设备等无形中也增加了葡萄酒的成本。
葡萄酒不同包装风格成本相差很大,包装包括外包装、酒瓶、瓶塞、瓶封、酒标等,其中高级软木塞包装价格更高。一些酒庄还会专门聘请专业设计师对酒标图案进行设计,有些产品会使用防伪标识,也增加了葡萄酒产品的成本。此外,人力成本包括葡萄园、酿酒车间、酒窖、酒庄的生产和管理用工费用,还包括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费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副教授杨和财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每瓶750毫升葡萄酒的生产成本不低于30元,若采用橡木桶储存,估算最低成本为60元。
据国家发改委披露的全国36个大中城市日用工业消费品平均价格来看,2017-2020年,我国葡萄酒价格整体上呈现先下降后提升的态势。其中,高档葡萄酒价格波动幅度略高于中低档葡萄酒。截至2020年6月,我国高档葡萄酒平均价格为每瓶364.85元,中低档葡萄酒平均价格为每瓶89.75元。杨和财认为,目前葡萄酒整体价格偏高,未来,葡萄酒价格将会降低,如同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每瓶葡萄酒售价2-20美元,性价比更高、消费更理性。
中外葡萄酒差别在哪里
据中国酒类进出口商分会披露的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瓶装葡萄酒进口量为47.44万吨,进口额为22.89亿美元。同时,还有大量中国消费者通过境外电商平台购买外国葡萄酒。那么,中外葡萄酒究竟有哪些差别?对此,于庆泉表示,目前国产葡萄酒品质已经不输于同类进口品牌,但国产葡萄酒数量略少于进口产品,中低档葡萄酒价格无差异,名庄葡萄酒还是国外产品价格更高。中外葡萄酒各具风土特点,关键是消费者是否喜爱。
房玉林认为,中外葡萄酒价格实际差距不大。国产与进口葡萄酒均有各个价位段产品,但部分国外顶级名庄有价值极高的酒款,每瓶售价可达万元以上,而国产葡萄酒则缺乏此类产品。目前,我国有很多精品产区和酒庄,其产品质量不逊色于国外葡萄酒,甚至更优秀,例如贺兰山东麓产区、香格里拉产区的葡萄酒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总体而言,我国属于新世界葡萄酒生产国,由于地理位置、酿酒哲学和酿造工艺等不同,形成与旧世界葡萄酒迥然不同的风格。旧世界葡萄酒往往带有葡萄园风土所赋予的特点,比如矿物质风味突出、酸度和单宁都较高,个性优雅稳重;新世界葡萄酒则更加圆润、果香奔放、个性多变。此外,由于新世界产酒国总体上温度要比旧世界产酒国温暖,所以酒体更加饱满,成酒更加成熟。
李记明认为,中外葡萄酒产品总体质量接近。近年来,我国葡萄酒在国际知名葡萄酒大赛上频获大奖,获奖率占送样品总数的30%以上,而整体葡萄酒比赛获奖率一般为20%左右。但与此同时,国产与进口葡萄酒相比,产品种类较少,干红占90%以上,市场竞争力不强。此外,在产品性价比、葡萄酒文化推广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李记明特别强调,不容忽视的是,葡萄酒在我国作为工业品管理,征收13%的增值税和10%的消费税,企业综合税负可达到25%-30%,而欧盟等国家葡萄酒普遍按农产品征税,综合税负一般低于10%,而且还可享受各种政府补贴,所以使得大量低价进口葡萄酒进入我国市场,挤占国产葡萄酒的市场份额,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内葡萄酒市场的竞争压力。
李记明表示,受国外葡萄酒文化推广及品牌宣传的影响,部分消费者盲目崇拜进口葡萄酒,将喝进口葡萄酒视为时尚,严重影响了国产葡萄酒的消费需求。同时,长期以来,国产葡萄酒没有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品质和文化表达体系,导致很多消费者对国产葡萄酒认知不够和信心不足,应引起葡葡酒行业足够重视。
杨和财也认为,西方具有悠久的葡萄酒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渗透力强,附加值较高,我国亟待提高国产葡萄酒文化软实力。
消费调查
消费者最看重口感和香气
近几年,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认知水平的提高,葡萄酒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我国葡萄酒市场出现了干红葡萄酒消费高潮,如今消费选择更趋向个性化、多样化、低度化、高颜值的产品。
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与葡萄酒分会副理事长、全国酿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李记明表示,消费者选择葡萄酒最看重的是口感,其次是香气,这符合葡萄酒的产品属性。在香气喜好选择上,水果香最受消费者喜爱,这可能与消费者对果香最为熟悉且易辨识有关。在葡萄酒的单宁、酸度喜好选择上,消费者更喜欢“单宁柔和型”和“总酸正常或偏低型”葡萄酒,这说明消费者对葡萄酒的“酸感”和“涩感”比较敏感。
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国家评委于庆泉也认为,近几年,年轻消费者更喜欢加汽酒、冰酒、桃红酒、半甜型酒等轻松易饮的产品。同时,葡萄酒推广方式也越来越与中国文化、地域文化、中国饮食相融合。
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葡萄与葡萄酒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教授房玉林指出,目前,年轻人群已逐步成为葡萄酒消费主力,其饮酒观念、场所和方式均发生明显变化,导致消费市场分流。近几年,传统经销依然保持主流分销渠道方式,网购、连锁、专卖、无店铺等流通方式的份额保持快速增长。未来酒类销售将更加呈现多渠道、多模式、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格局。随着政务消费份额的锐减,商务和大众消费成为主流,为迎合市场高端产品纷纷调整结构,价格天花板有所降低,势必压缩中低端产品的价位空间,使产品价格逐步集中,销售渠道相对收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李记明认为,未来,随着葡萄酒品质的提升以及价格更趋理性化,国产葡萄酒市场必将触底反弹。 (孙燕明)
消费提示
警惕葡萄酒造假
近年来,为了牟取暴利,少数不法商家生产和销售假冒知名产区、名优品种和年份的葡萄酒,极大地扰乱了葡萄酒市场秩序,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名优企业的品牌效应及经济效益。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法商家造假方式主要有六种:一是使用“三精一水”制造假酒,即使用糖精、酒精、香精和水进行勾兑,不含葡萄原汁;二是原酒掺杂使假,将原酒和水按照一定比例勾兑,从外观到口感使用添加剂调制,如酸度、甜度、颜色等;三是生产劣质葡萄酒,原酒达不到国家标准《葡萄酒》的规定;四是产区造假,使用非地理标志保护葡萄酒假冒地理标志保护葡萄酒,或假冒知名产区葡萄酒;五是品种造假,将劣质品种冒充名优品种;六是年份造假,将其他年份的葡萄酒冒充年份较好的葡萄酒。
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葡萄与葡萄酒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教授房玉林指出,依据国家标准《葡萄酒》的有关规定,只检测酒精度、糖度含量等单项指标,而不检测酿酒葡萄原汁含量。不法商家则看准了其中的空子,只针对检测项目加入相应的食品添加剂,以达到检测合格的目的。而针对葡萄酒产区、品种、年份造假,采用常规检测手段难以分辨真伪。房玉林认为,我国应建立葡萄酒信息数据库,可搜索葡萄酒的产地、品种和年份信息,以供消费者和经销商查询。
藏酒环境适宜很重要
很多消费者在家中收藏葡萄酒,并认为年份越老的葡萄酒越好,导致年份酒卖得火。殊不知,收藏葡萄酒是有条件限制的。
房玉林指出:“绝大多数消费者家里实际上都没有理想的存酒温度环境,即10℃-15℃,室内温度高,葡萄酒成熟过快,很容易陈化。”
房玉林进一步分析说,室内温度每增加10℃,会使葡萄酒陈化增加1倍,全年温度变化最好不超过5℃,如果温度在6个小时内迅速升高,会导致瓶塞热胀冷缩,木塞的封存效果丧失,会导致葡萄酒氧化。一般说来,适宜的藏酒条件要求恒温、恒湿,环境温度全年保持在11℃,湿度75%。
(孙燕明)
1.《【红酒国家辨识】国产葡萄酒品质不输洋品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红酒国家辨识】国产葡萄酒品质不输洋品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22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