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茶道」,很多人会想起日本,但日本的茶道却是脱胎于中华茶道并加以改进而形成的。茶最先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饮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所谓「茶道」是饮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仪式,懂的人对此热衷甚至痴迷,而不懂的人则会对此完全无感。

中国人与茶结缘最早可以上溯至神农时期,先秦时期在局部地区可能已经有人开始饮茶了。到了汉朝,在王褒的《僮约》中出现了「烹茶尽具」的记载,这是关于饮茶最早的可信记载,由此可以推断中国人饮茶的行为不会晚于西汉晚期。除了王褒外,对茶有过记载的司马相如、扬雄均为蜀人,可见是巴蜀之人发明了饮茶。

在中国历史大分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开始逐渐普及。三国时期,饮茶一般仅限于王公朝士之中。两晋时期,干宝在《搜神记》中记载了一个叫夏侯恺的人死后依然找人要茶喝的故事,可见当时饮茶的习惯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南朝时,茶饮与饼、干饭、酒脯被法定为灵前的祭品。

从三国到南北朝时期,也是道教形成于发展的重要时期,茶以其清淡、虚静的本性和却睡疗病的功能广受道教徒的青睐。传说道教的神仙丹丘子和黄山君都因茶可「轻身换骨」而饮茶,因此茶在道教徒心中和可以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丹药有着同样的用途。这一时期道教徒对茶的大力宣扬和推广,提高了茶的地位。

几乎是在同一时期,佛教从印度开始向中国传播和发展。由于佛教寺院很多都建于名山胜地,并有着「农禅并重」的传统,因此很多寺院都辟有茶园,流传至今的一些名茶不少都源于这些寺院的僧人之手,比如江苏洞庭山水月院的「水月茶」,就是今天赫赫有名的「碧螺春」。而人们也将产于佛寺或用于佛事的茶称作「佛茶」或「禅茶」。

西晋时杜育写的《荈赋》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专门歌吟茶事的作品,完整记载了从茶树种植到茶叶品饮的过程。作品中提到了选茶、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等程式和技艺,一般被认为是中国茶艺最早的萌芽。据考证,与种茶、饮茶的习惯相同,茶艺也发源于巴蜀——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地区。

唐朝中叶,被后世尊为「茶圣」的陆羽诞生,从此正式改变了茶叶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传说陆羽本是弃婴,被智积禅师拾于西湖之滨。陆羽年幼时在寺中扫叶烹茶,少年时逃离寺院,尝尽人间繁华。安史之乱后,他又以游方僧的身份走访名山,从此痴迷茶道,历经三十载著称《茶经》。后世有诗赞曰「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有人说日本茶道在仪式性和传承性上远超中国,而在小编看来,大家大可不必心生醋意。在喝茶这件事上,中国人更注重茶,而日本人则更注重道。茶道自唐朝经由遣唐使带回日本时,已经是一整套相对完整的文化体系了,日本人在此基础上将其不断延伸发展,才形成了今天的日本茶道。


1.《中国人喜欢喝茶有什么历史原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人喜欢喝茶有什么历史原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43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