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没有见过所谓的茶树,但大约、应该、可能、没有人没喝过茶吧?
茶,乃我国的第一饮品。茶树,则是我国山茶科山茶属中极其重要的经济树木。
我国饮茶之风始于唐代,盛于宋代,普及于明代。
为什么说我国茶叶普及于明代呢?
因为在明代之前,大多数普通人是喝不起茶叶的。
茶叶,原本是高高在上的奢侈级饮品,是旧时王公贵族的“堂前燕”,后来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还要多亏了一个皇帝。
回到宋代可能喝不起茶
在明代以前,我国茶叶最兴盛的时期是宋代。宋代饮茶的习惯在士大夫、文人、王公贵族之间风靡,这带动了宋代茶叶的种植和发展。
不过,宋代的茶并非是普通人的饮品。
宋代的茶不像如今满大街都有的可乐,大多数人都能喝上一两口,宋代茶的更像是那“几十万一瓶的罗曼尼·康帝”,是有钱人的狂欢。
很多南方种茶区的小伙伴可能会疑惑,不就是茶叶么?摘下来炒炒就能喝,宋代的茶能这么奢侈?炒作吧?
实际上,宋代的茶之所以奢侈,与种植茶叶的成本关系不大,与制作茶叶的工艺关系非常大。
宋代或者宋代以前最主流的茶品都是茶饼,又叫‘团茶’,类似于如今的普洱茶,多产于福建,又多作为“贡茶”,就是给皇帝和王公贵族喝的茶。团茶,经常在茶饼上印上龙和凤的花纹,又叫“龙团凤饼”。
宋代皇帝宋徽宗就非常推崇龙凤团茶,说过一句话:“本朝之兴,建溪为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这种团茶抛开品种和产量不谈,它的制作工艺对于当年的劳动人民来说就是一种极大的负担。
唐代陆羽写得《茶经》中,有过对制茶工艺的描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这样的制作工艺,可能对如今的我们看起来是“小菜一碟”,但如果考虑一下时代背景,当年的劳动人民可没有什么机械,那都是纯手工来制作,如果贡茶的需求量太大,茶农就是有千手观音也炒制不过来。
纯手工炒茶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炒出上千万斤茶叶的。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宋代皇帝喜欢喝团茶,王公大臣喜欢喝团茶,普通文人骚客也就跟着喜欢喝团茶。而团茶的制作工艺复杂,价格自然奢侈无比,只能在一些上流有钱人中流行。对于大多数普通平头老百姓而言,茶可不是那么容易喝到的。
如果你穿越回到宋朝成为了一个平头老百姓,想买茶喝?也就是电视剧里敢演而已。
茶,在宋代可是奢侈品种,不仅仅是在国外是奢侈品,在国内也是奢侈品的。
让茶叶不再奢侈的皇帝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了,既然当年团茶那么奢侈,制作工艺那么繁琐,成本那么高,那不喝团茶不就行了?难道就不会有人喝茶芽?喝碎茶?
恭喜你,你的想法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样的。
元朝的茶文化就不用提了。越过了元朝,到了明朝,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上流人士还是喝团茶,福建那边继续上贡茶饼。
但当时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团茶是嗤之以鼻的,他认为团茶那种复杂的制作工艺就是劳民伤财。而且团茶让茶叶仅仅流行于少数人之间,不利于茶叶扩大税收。于是,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强行颁布了“废团令”,就是不再让福建进贡茶团了,必须把茶碾碎,用茶芽或者碎茶代替制作精美的龙凤茶团。
《太祖实录》中有以下史料为证:
“庚子诏。建宁岁贡上供茶,听茶户采进,有司勿与。勅天下产茶去处,岁贡皆有定额。而建宁茶品为上,其所进者必碾而揉之,压以银板,大小龙团。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
明初的时候,福建依旧是产茶主产区,但随着朱元璋推行碎茶、茶芽,福建团茶也逐渐落寞下去了。
后来,朱元璋又开始推行“泡茶”。
用开水泡茶,如今非常普遍,但在明代之间,很少有人这样喝茶,唐宋时期都是煮茶。朱元璋推行茶芽和碎茶后,自己带头用开水泡茶,士大夫、王公贵族也只好跟风模仿,算是朱元璋以一己之力将整个饮茶奢靡之风改变成了“朴实之风”。
也就是自朱元璋开始,饮茶之风逐渐开始向着平民化的方向转变。
明代万历年间,就有史料夸赞朱元璋在茶叶上的这一改革,说朱元璋的做法是“遂开千古茗饮之宗。陆鸿渐有灵,必頫首服。”
这句话可以理解成:朱元璋在饮茶上有惊天动地的开创之举,我的天,太厉害了,如果茶圣陆羽在天有灵的话,也一定会对朱元璋竖起大拇指,说一句“小弟佩服!”
五花八门的茶
茶,乃祖传饮品,也是文化瑰宝。
如今的茶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奢侈品,而是变得更加“多样化、平民化”。五花八门的茶也让茶文化更加丰富。
但茶归根到底是用来喝的。
喝团茶的“鄙视”喝茶尖的,喝茶尖的“鄙视”喝碎茶叶的,喝碎茶叶的“鄙视”喝冰红茶的,实在没有必要。
你说呢?
1.《[贵族喝什么茶]英国贵族喝什么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贵族喝什么茶]英国贵族喝什么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61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