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清明
清明,天清地明。《燕京岁时记》引《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
公历每年4月5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摄氏度以上。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今年4月5日即为清明日。
洁齐清明三月节
气温升高,雨量增多
春雨纷纷草木青。仲春与暮春之交,正值清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清明,三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音rú);三候虹始见。”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到了地下的洞中,雨后的天空也可以见到彩虹了。
人们常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时节,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满街杨柳绿丝烟”“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此时,阳光明媚,柳绿桃红,百鸟啼鸣,生机无限。
春草青青万顷田
梨花风起,麦长三节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是一片春耕大忙的景象。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开花,油菜花已经盛开,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进入拔节期,北方的旱地作物、江南早中稻也进入了大批耕种的适宜季节。
“梨花风起正清明”,此时许多果树进入花期,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将要播种,名茶产区也已陆续开采。“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这个时节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速度快,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秋千竞出垂杨里
饮水思源,展望未来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习俗十分丰富。在传统文化中,这是一个纪念先人、慎终追远的特定日子,并伴以踏青、植树等活动,传递着饮水思源、敬畏感恩的情感,也表达着亲近自然、展望未来的意义。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荡秋千
荡秋千是由来已久的清明习俗。秋千的历史相当古老,古时秋千多用树杈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渐发展为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形式。
蹴 鞠
蹴鞠是清明节时古人喜爱的游戏。鞠本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用皮革制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足球活动,《战国策》记载,齐国都城临淄有蹴鞠(当时叫“蹋鞠”)活动,“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拔 河
拔河兴起于春秋后期,最早叫“牵钩”“钩强”,唐朝开始叫“拔河”。在时值春耕春种的清明举行拔河,具有祈求丰收的意味。从唐代开始,拔河就已成为清明习俗,并流传至今。
插 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清明插柳的习俗由来已久,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侵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游玩回来,在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因此在有些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
谷雨
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清人赵在翰《七纬》辑《孝经援神契》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公历每年4月19日至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进入谷雨节气。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今年4月20日即为谷雨日。
雨生百谷三月中
天气温和,雨水丰沛
关于“谷雨”,一般认为源自古人“雨生百谷”的说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谷雨,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后,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作物产量。
谷雨三朝看牡丹
雨后赏花,品尝新茶
“谷雨看花局一新”,谷雨时节正是牡丹花盛开的时候,因此牡丹也被称为“谷雨花”。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四川彭州等地的牡丹花会也往往会在谷雨前后举行。
谷雨时节正是去南方游览的好时机,不仅能赏花,还能品尝新茶。在南方,很多地方有谷雨摘茶的习俗,传说谷雨当天的茶喝了会清火、明目等。
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它与清明茶一样,都是一年之中的佳品。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过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滋味鲜活,香气宜人。
风急春潮带雨飞
注意祛湿,谨防过敏
谷雨之后,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会让人体由内到外产生多种不适反应。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研究员代金刚认为,谷雨时节的养生应注意祛湿,在饮食上要注意合理调配。宜多食用具有良好祛湿效果的食物,如薏米、白扁豆、红小豆、山药、荷叶、冬瓜、白萝卜、鲫鱼等,少食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
此外,过敏是春天高发的疾病,谷雨前后又是花粉产生的高峰期,各种花粉形成的漂浮物与空气中的粉尘都是潜在的过敏原。这个时期,建议把家里清理一遍,将被褥、地毯、空调过滤网等致敏原容易聚集的地方,以及厨房、洗手间等潮湿的地方清洗干净。
■文化贴士
清明、上巳与寒食是一回事吗?
清明、上巳与寒食本是分指三个不同的节日。
上巳节是一种古老的节日,到了三月上巳日,人们都到河边沐浴,举行消灾求吉仪式,称祓禊。《后汉书·礼仪志》:“是月上巳,官民皆絜(同“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上巳节由来已久,在古代节令中占有重要地位。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主要是娱乐活动,如踏青、游春、划龙船、荡秋千等。由于这些活动也是清明的重要内容,再加上清明的节候较为固定,渐渐地,上巳节就合并在清明节之中了。
寒食也称作“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其具体日期,在冬至节后的105天,与清明相近。《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与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的臣属介子推有关,后人为了纪念不言禄而被火烧死的介子推,在三月禁火一个月。事实上,寒食禁火之举早已有之,与介子推没有直接关系。较为可信的说法是,寒食来源于古代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由于旧火与新火不相接,自然会事先做许多熟食,供改火时食用,久而久之变成一种冷食风俗。
最初的寒食时间为一个月,后来曹操《明罚令》:“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遂下令“不得寒食”。后来改为七天、三天,最后定为一天。大约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寒食也成了清明的别称,而清明也有了不动烟火只吃凉食的习俗。
1.《【二十四节气春谷雨】春雨纷纷草木青(二十四节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二十四节气春谷雨】春雨纷纷草木青(二十四节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6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