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周时期的青铜铭文中,就已出现“金”这个字,如某位大臣征战有功,王“赐金五十”——这个“金”并不是现在的黄金,而是青铜。 2、唐代,仿造铜“开元通宝”钱铸造的金开元、银开元,不是流通货币,是妃嫔宫女、皇室贵族常用它们押赌和游戏的。 3、唐玄宗常在承天门楼上设宴娱乐,兴致高时,就向楼下抛洒金钱作为赏赐,由此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金钱会”,现场赏赐活动热闹非凡。 4、唐代金银仍为称量货币,职能为进奉、上贡、赋税。 5、唐代银铤铭文之一:“岭南观察使并判官建中二年二月停减课料银五十两官秤。”侧面文字“匠百忠”。 6、淳化元宝,正面为右旋读“淳化元宝”四字,背面铸有两尊佛像,造型生动,栩栩如生,五官清晰可见。 右为坐佛菩萨,菩萨背后有佛光屏,下有莲花宝座;左为立像,是善财童子,手持如意,足踏祥云。 部分金币背面钱廓上分别有“一二三四”阴文。金币直径2.4厘米,穿径0.5厘米,厚0.12厘米,成色96,重12可,共计两千多枚。 7、宋代铸造金银钱的史料片段: “太平兴国……九月……四月……遂登琼花楼,陈白戏,掷金钱,令乐人争之,极欢而罢”。 “宋朝之制,诸王聘礼赐女家……小色金银钱等物”。 8、唐开元、开宝开始,租庸调制遭到破坏,统治者想尽办法搜刮民脂民膏,把庸调所收布帛折变成清货,运到京城国库,这就是“变造”制度。 9、钞引,又称盐钞,是买卖盐的专用凭证,一种有价证券,同时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当时各地成立有卖钞库,专门从事钞引的买卖。 10、南宋京销银之“出门税”:出城门时交纳的税款。 它是南宋时期特殊的商税银铤。 从出门税出土地点分析,出门税作为商税收入的重要税种,活跃在南宋与金的边界地区,与宋金边境贸易有很大联系。淮河两岸榷场贸易的兴盛,是行商异地贩货的根源,行商携带大量货物从此地到彼地,途经大大小小的城门,缴纳“出门税”在当时非常正常。 11、南宋白银广泛用于赋税等领域。 12、经总制银是经总制钱在银两上的表现形式。经总制钱是南宋一种无名杂敛,一种特殊的附加税,是南宋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经总制钱种类繁多,但其征收的每项数量都不大,往往以文计算,用铜钱缴纳,可谓“所收至微,所得至多”。由于直接征收的铜钱数量巨大,上缴不变,则需在市场上兑换成银两,以经总制银的形式上缴。 13、葫芦印为宋代特有押记,是金银铺显示信誉的暗记。有的在葫芦印上打上铺名或简称。 14、南宋金铤由于价值高,并不用于日常商业流通,主要用于大宗商业贸易、兑换钞引,赋税、赏赐、上贡、军费、国费开支等。 15、盐税银铤铭文例:“解盐使司明昌三年六月一日引领客人李中口中上花银五十两三钱,行人王复、称子任仲,口口解盐判,河口税口”。 多种押记。 这五十两银铤,是金政府征收盐课税银,两端呈弧形,中间束腰,背呈蜂窝状,成色98%,其下刻有阴文“2解盐使司明昌”,和真银重量,以及每两银值钱数目实物、有准确的纪年和用途。 16、把“银铤”称为“元宝”始于元朝。 元宝重量50两,取义为“元朝之宝”。 后来锭状金银币也都分别称为金元宝、银元宝。 17、明代银锭美观,影视里出现的银元宝,多以明代银锭造型加工。 18、清末军饷银饼。 19、晚清,上海迫于外商压力,被迫同意鹰洋在当地流通,由王永盛、经正记、郁森盛三家上好兑换鹰洋。 20、满洲语“吉林”意思为“船厂”。 21、1927年,北伐胜局基本奠定,政府顺应民意停铸“袁头币”,国内政令渐趋统一,各省造币厂陆续停办,各省银币滥铸现象得到一定控制,整顿币制良机初步形成。财政部开始于上海筹建中央造币厂,着手拟定新版银本位币设计方案,并委托奥地利、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五国代刻孙像民国十八年帆船图案银币币模,交杭州造币厂试铸。 22、1933年3月,国民党政府下令“废两改圆”,由当时金融中心上海开始,银两货币制度终结,银本位币制确立。 23、币夹币页 币盒币盘 24、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金币,波斯萨珊王朝银币曾在中国西北地区流通使用。 其他,贵霜钱币、阿拉伯金银币、突厥汗国钱币 中国钱币样式也影响到中亚地区,突厥汗国突厥文五朱、突骑施钱币、康国钱币都为方孔圆钱类型。 25、金银等贵金属体现于货币领域,从1979年发行第一套金银纪念币开始,至今已大大丰富了人民币币种,成为社会公众喜爱的,用于艺术收藏和投资理财的货币品种,同时成为中外文化和工艺技术交流的重要载体。 ……充分展现了中华货币风采和我国改革开放成就。 26、18世纪末,中国海禁渐开,外贸日趋繁盛,贵金属铸币形式简单划一,名称单纯,计算、携带、授受方便,成色、重量标准,遂成商品交易急需。中国旧有银两币制因存在形式、种类、名称过于复杂,成色高下不齐,平砝大小不一,称量、评色及计算极为烦复等弊端,已不适应用,难以为继。 墨西哥、荷兰、葡萄牙、美国、日本等国大量外国银圆,得以乘虚进入中国市场,种类繁多,流通范围不断扩大。到1910年,在华行用之外外国银圆已过15种,数量达11亿元。 外商大量输入重七钱二分、成色约百分之九十的银圆,与重一两、成色百分之九十三点五的中国纹银等量交换,套取大量银锭出口。 银圆成为西方列强控制当时中国政治经济与财政金融的重要工具。
1.《古代金银的用法 古代枪的用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古代金银的用法 古代枪的用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90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