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27日报道 法新社8月17日报道称,巴巴·约翰11岁时加入部落民兵组织,到他逃离时,他早就不再统计被他杀死的人数了。

巴巴·约翰说:“我向人开枪。我们都那么做。我得到一把枪,被告知如何射击和瞄准。我不记得打死了多少人,但有很多。”

巴巴·约翰的杀戮日子始于一个生死攸关的决定,当时一个名为“眼镜蛇”的南苏丹武装组织袭击了他的村庄,那里位于首都朱巴以北将近400公里的东部城镇皮博尔附近。

巴巴·约翰在那次袭击中幸免于难,但他担心下一次不会那么幸运,于是像其他许多人一样,他决定加入这个民兵组织。

“我被迫开枪抢劫,”巴巴·约翰回忆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管理的一个项目让现年15岁的巴巴·约翰得到了救赎,尽管招募、抓壮丁和公然绑架仍在继续,该项目还是给了娃娃兵们一个获得新生的机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说,在南苏丹近5年的内战中,估计有1.9万18岁以下的儿童加入了军队、叛军或各种地方民兵的队伍中。

自2015年以来,已有近3000人获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南苏丹的娃娃兵。

从杀人到务农

巴巴·约翰穿着不合身的衣服回到他母亲和5个兄弟姐妹的家中。

皮博尔位于一片空旷的平原上,是一个混乱的城镇,有一条土质飞机跑道,最大的建筑是一个机库大小的帐篷,里面装着一袋袋避免饥荒的应急食品。

如今,尽管冲突仍在继续,生活条件艰难,巴巴·约翰还是充满希望。

赤着脚、身材消瘦的他穿着整洁的条纹衬衫,戴着一串珠子手镯,脸上挂着笑容。他如今是一个新手农民,正在学习种植、养护和收获庄稼。

他说:“我想成为农民,这样我就能帮助我的家庭。”

在皮博尔管理该项目的一家德国机构成员穆拉古里·瓦集拉说,结构化教育计划和新技能学习提供的重点有助于前娃娃兵的心理恢复。

她说:“我们帮助了近1500名儿童。”

巴巴·约翰仍然有噩梦,但和其他人一样,他开始想象一个没有战争的未来。

6年前,年仅10岁的玛莎和她的母亲一起加入了“眼镜蛇”。

她说:“那段时间,整个村庄几乎都走进了丛林,”她解释说,饥饿和不安全感让平民们别无选择,只能寻求一个武装组织的保护。

多年来,她一直干着搬运工作并为民兵战士做饭。

后来,当她和母亲回到她们的村子时,她们几乎找不到以前生活的痕迹。她说:“我们的房子没有了。它被烧毁了,我们不得不从头再来。”

玛莎现在的梦想是当一名司机,她希望再也不要回到民兵队伍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南苏丹的娃娃兵。

不确定的未来

但这并不那么容易。

南苏丹的生活即使在最好的时期也很艰难,而现在,在又一场漫长的破坏性内战中,这里的生活是最糟糕的之一。

对许多娃娃兵来说,加入民兵组织只是生存的务实选择。

巴巴·约翰说:“这里仍然不安全,我们没有足够的食物。

玛莎说:“我认识很多回到丛林里的人。他们饿着肚子,看不到希望。”

现年18岁的托马斯已经加入又退出武装组织多年了。

他说:“我看到的一切是:战斗、杀戮和抢劫。”

托马斯梦想成为一名地方政府官员,倡导儿童权利,但如果生活教会了他一件事,那就是没有什么是确定的。

他说:“我不想回到民兵组织中。但在南苏丹,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们可能再次遭到袭击,那么我们只有几个选择:逃跑、躲藏或还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南苏丹的娃娃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迅速进占缅甸,矛头直指中国怒江以西,进而切断了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图为1942年入侵缅甸的日军士兵在一尊巨大的卧佛前驻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盟军为了打通滇缅公路和光复缅甸,决定在中缅印战区部署一支突击队,负责搜救盟军飞行员及配合盟军主力作战。经过考察,盟军选定了以擅长丛林战著称的克钦族为主力组建突击队,并将之命名为‘101突击队’,直接受CBI战区美军总司令史迪威将军指挥。图为史迪威与迈瑞尔在交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01突击队只有数百名美国军人,大多数兵员都是从缅甸北部的克钦族中招募来的。据美军战史记载,101突击队下辖4个营约3200名克钦战士。图为刚入伍的克钦新兵,他们中不少人还未领到制式军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101突击队中还有一些美籍日裔官兵。他们主要负责审问日军俘虏和解读缴获的日方情报。图为在美国国内受训的101突击队日裔军人与教官的合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或许有人会问,“101突击队也是美国精锐步兵的鼻祖之一”,这样的说法靠谱吗?1946年1月17日,由美国总统杜鲁门授权陆军参谋长艾森豪威尔曾颁发嘉奖令,明确表示“101突击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敌后情报工作和游击活动,同时承担陆军特种部队的任务,去消灭敌人后方坚固防御阵地中强大的预备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不仅如此,在美国的军史文献中,都将克钦突击队员称作“游骑兵”,而这正是今天美军“黑色贝雷帽”游骑兵的专属称谓。图为1943年,一名跨坐在树上练习射击的克钦族狙击手。请注意,他的枪上可没有瞄准镜,克钦人的好枪法从来都不是在训练场上打固定靶练出来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军顾问与克钦战士合影。据弗莱彻回忆,当时101突击队的克钦战士平均年龄不过15岁,真可谓“英雄出少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然而,就是这3000多娃娃兵,却要对付隶属于18师团和56师团的上万名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鬼子兵。敌人除在兵力上有3比1的优势外,还有充足的物资和大炮、坦克等武器,并构筑了坚固防御阵地。而克钦战士的“重装备”仅限于少量火箭筒和迫击炮。图为克钦突击队员准备用新装备的美制巴祖卡火箭筒,阻击通过的日军运输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入侵缅甸的日军机枪猛烈开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弗莱彻曾在回忆录中写到,由于饱受日寇的烧杀淫掠,克钦族对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非常愿意帮助盟军在缅甸打击日寇。图为在一次长途跋涉结束后,弗莱彻与一群克钦族人促膝交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按照盟军统帅部命令,101突击队的主要战略任务是穿插大约由1万名身经百战的日军组成的防线,打击和消灭这些敌人。图为克钦族战士与美军警惕地搜索前进,以防日军突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克钦战士正在目标地域等待接收美军空投的弹药等物资补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坚守在新平洋附近一处防御阵地的克钦战士。新平洋位于缅甸北部,二战期间日军曾占领此地,作为补给据点。1943年中国滇缅远征军攻克这里,打通了中印-滇缅公路的重要一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01克钦突击队擅长采取游击战和正面进攻相结合的灵活战术。其在整个战役期间不断与敌人战斗,勇敢地消灭敌人,挫败了日寇的士气。在突破腊戌日军防御阵地的残酷战斗中,400名克钦突击队员在火炮掩护下向700名日军发动进攻,战斗持续了12小时,克钦战士仅以7人伤亡的微小代价就歼灭了281个敌人。图为克钦族战士潜伏在丛林中,准备迎击来犯日寇。从图中,可以近距离看到至少14名战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前文提到的美国总统授权嘉奖令的最后写到:101克钦突击队的官兵们在战斗中表现出非凡勇气,立下了辉煌战功,并给予敌人毁灭性打击,体现了美国武装部队的最高传统。图为克钦族战士与美军一同开赴战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据美军战史记载,尽管敌人的防线有战壕和碉堡,但是经过10天不懈的攻击,101克钦突击队拿下了交通枢纽罗列姆。在随后最危险的丛林战中,101部队中由3200名克钦人组成的4个营,以绝对的丛林战优势获得了胜利。此次战斗中,101克钦突击队表现出非凡的英雄主义。在1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上,他们与1万名顽强的日本士兵迂回作战。虽然有37名克钦战士牺牲,但他们消灭了1247个敌人,并占领和摧毁了4座大型军需品仓库,还破坏了敌人的汽车运输线,摧毁了敌人的通信部队及其设备。图为描绘克钦突击队员与美军联合抗日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等着我回来!图为克钦族战士出征前,与女友依依惜别。不过看得出,大家的表情都很轻松,说明他们对胜利归来充满信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使用美制勃朗宁M1919机枪的克钦族战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拿着步枪爱不释手的克钦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名克钦族新兵在兴奋地把玩手中的步枪。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弗莱彻身着克钦族传统服饰,佩戴着克钦族武士腰刀,与一名克钦少年合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年仅十四五岁的克钦族新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两名克钦族战士正在战壕里瞄准射击。根据弗莱彻的介绍,右边的战士曾假扮成苦力,贴近侦察过日军动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克钦族战士用汽油桶捆扎成的竹筏将美军顾问和吉普车送过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名身背步枪、佩戴腰刀的克钦族妇女正在为部队驮运弹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做饭也拍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在秘密营地,克钦族战士在享用一顿由米饭和猴子肉构成的大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名克钦族儿童的腿被日军弹片击伤,美国军医正对其实施急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温馨一刻:克钦族儿童“蹭”美军的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大兵与克钦族战士分享骆驼牌香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名佩戴腰刀的克钦村民与美军中尉文森特·科尔愉快合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军与克钦族武士在一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刚从各部落招募来的克钦族新兵正在集训。克钦战士因擅长在山地丛林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而被日军心有余悸地称作“影子部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送别亲人上战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克钦族战士列队训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克钦抗日英雄的历史不应被埋没,更不能被遗忘。图为101克钦突击队纪念雕像。

1.《克钦族 从士兵到农民!外媒揭秘南苏丹娃娃兵如何获得新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克钦族 从士兵到农民!外媒揭秘南苏丹娃娃兵如何获得新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