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我市首家社区书院“天一阁·仁德书院”在天一阁社区内揭牌。当天,为期15天的“印象金陵——南京城市足迹展”揭幕,展出了南京藏家俞康骏收集的700多枚与南京有关的老明信片,生动展现了从晚清到民国南京的风景名胜和人物风俗。
名胜美景收入镜头
100年前,紫金山、明孝陵、清凉山、莫愁湖啥模样?这些泛黄的老明信片给出了答案。在展出的700多枚老明信片中,以南京名胜美景为主题的占了一大半。许多明信片从不同角度拍摄了同一景观,规格也不尽相同。“那时一般只有外国人才有相机,老明信片大多是在南京的外国人拍摄、制作并发行的。”工作人员解释道。
一张以玄武湖为背景的超大明信片引起参观者的兴趣,虽年代久远,色调有些泛绿,但仍展示了玄武湖美丽的风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藏家选取三张明信片拼接而成,“当时玄武湖的明信片特别多,拼起来并不难,玄武湖当年叫五洲公园,吸引了不少外国人来拍摄。”
除了玄武湖,紫金山、石像路、新街口、中山东路都被收入镜头,制作于1929年的《中山门》,从中山门城墙上拍摄了中山东路图景,道路很窄,两边都是农田,路上有几个行人,南京城的历史足迹也由此显现。
更为珍贵的是,明信片中留下了不少“已消失的”历史遗迹,如薛芦、御书亭、古烈公祠、谢公墩、商园等,如今人们只能从这些静态的图像中去想象当年的风景。
记录市民生活百态
近代南京底层民众的生活实态也成为当年外国人的拍摄对象。在这批明信片中,描绘着清末及民国时期南京民众的生活百态及风土人情:秦淮河上的简陋竹筏,百姓用驴运石灰、装砖瓦的情景,大华戏院前熙熙攘攘的观众……都带给参观者穿越百年历史的感受。
在《南京女孩》中,一位十三四岁的清秀女孩靠墙而立,身着碎花旗袍,细看会发现女孩子的脚可是标准的“三寸金莲”,这都是清末民众的标准装束。另外一张《江南贡院》中,一群孩子趴在窗子上张望屋内情形,充满童趣,可见当年这里是孩子们的游玩场所。除了普通民众生活,孙中山奉安大典、南洋劝业会等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在明信片中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印记。
小邮戳也有花样
记者发现,不少展出的明信片上都贴了邮票,盖上邮戳,如《清凉山》上就贴着清朝印制的1分邮票,邮戳时间为1908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明信片多是邮寄过的,也正因为是实寄明信片,收集的难度更大。据介绍,展出的一套《金陵四十八景》就花费了俞康骏整整5年时间。
细看小邮戳,也能发现一些花样,在《明城墙》上,其邮戳也设计为城墙模样,很是精巧;在《南京陆军指挥学校》中,邮戳则按照建筑特点设计了一个简版的“陆军指挥学校”,可见其用心。此外,由于多数明信片上并没有印制时间,邮戳就派上大用场,成了考证其年代的最好依据。
1.《700多枚老明信片再现老南京风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700多枚老明信片再现老南京风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94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