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前几天,小懂在《来,你还敢说你会闻茶香?》一文中,主要从审评的角度介绍了如何嗅闻茶香。茶友“患得患失”看过以后问小懂: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专业的茶叶审评方法。
当然可以了。小懂查阅了相关茶叶审评的资料后,再就其中的问题请教了几位国家高级评茶师,进行对照验证。而且期间小懂还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有的茶友在喝茶时发出的“哧溜哧溜”的声音,原来专业的评茶师在审评时也会这样。由于专业的茶叶审评涉及的指标繁多,我们这次就主要讲方法,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专业的茶叶审评,通常以光线较好、安静、无异味的空间作为评茶室。室内设有黑色台面的评茶台,配有放置茶样的样柜、审评杯碗等。茶叶审评和我们日常喝茶时所用的器具大不一样,审评用具主要包括茶样盘、审评杯、审评碗、叶底盘和其他用具。其他应有样茶秤(天平)、定时钟、网匙、茶匙、汤杯、吐茶筒等。
▲茶叶审评主要用具
有了专业的审评用具,接下来就是审评了。审评的过程其实也是喝茶,只是和我们平时喝茶的方式以及目的不一样。主要可以分为称茶样、泡茶和评茶三个步骤。而评茶又分为评汤色、闻香气、评滋味和看叶底四步。
称茶样
取有代表性的茶样150~200g,放入样盘中。然后进行第一步审评,即审评干茶的外形。再用电子秤或天平称取相应重量的茶叶,放入用于冲泡的审评容器当中。而不同类别的茶的投茶量和审评容器也有所区别。
▲茶样盘中的西湖龙井
一般来说,绿茶、红茶、白茶、黄茶和花茶都是称取3g,青茶(乌龙茶)和包括普洱在内的黑茶则称取5g,一些更为粗老的青砖或者康砖则也会称取7g。
冲泡
上述不同类别的茶,称取的重量有所不同,所用的审评容器也有些差异。其中绿、红、白、黄、花茶都是用150ml的审评杯冲泡;黑茶投入至200ml的审评杯中冲泡,青茶用的则是容量为110ml的盖碗。
▲审评青茶(乌龙茶)时所用的盖碗
审评所有的茶类,都是用100℃的热水直接冲满审评杯或审评碗中。注水以后,让茶叶在杯碗中浸泡5分钟。值得一提的是,审评乌龙茶的审评碗一般都倒不满,其中水量大约为100ml。而且其他茶类只需要审评一泡,乌龙茶则需要分三泡进行审评,三次的出汤时间依次是2分钟、3分钟和5分钟。
小懂为大家做了一张简单的表格,能更直观地看出各类茶的不同冲泡标准↓↓
评茶
评汤色
冲泡到规定时间后,就要出汤了。将茶汤沥入审评碗内,先评汤色。汤色审评时要注意,茶汤色泽的变化是比较快的,特别是冬天评茶,汤色会随着汤温的下降明显变深。
▲审评杯的杯口为梳齿状,便于沥茶汤
相同的温度和时间内,红茶变色大于绿茶;大叶种大于小叶种;嫩茶大于老茶;新茶大于陈茶。
闻香气
闻香气时一手拿住审评杯,另一只手半揭开杯盖,靠近杯沿用鼻嗅。一般进行热嗅、温嗅、冷嗅三次。
▲杯碗齐全的审评台
热嗅辨别香气是否纯正,有无杂味;温嗅辨别香气高低,冷嗅辨别香气持久程度。每嗅一次之前,要先上下摇晃一次审评杯,让杯中的茶叶抖动一下,便于香气的散发。关于闻茶香,小懂前几天专门和大家分享过,在此就不赘述。
评滋味
评完汤色和香气,就可以喝茶啦。评滋味时,又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茶汤温度。最适合评茶要求的茶汤温度是45至55℃,如高于70℃就感到烫嘴,低于40℃的就显得迟钝,感到涩味加重,浓度提高。
2、茶汤摄入量。每次用瓷茶匙取茶汤最好是4~5ml,多于8ml会感到满嘴都是汤,难以在口中回旋辨别,少于3ml又会觉得嘴空,不便于辨味。
▲用茶匙舀取茶汤
3、尝味时间。把4~5ml(约1/3匙)茶汤送入口内,在舌的中部回旋2次即可,较合适的时间是3~4秒。一般需尝味2~3次。
4、吸茶汤的速度。从汤匙里吸茶汤要自然,速度不能快。
5、舌头的姿态。把茶汤吸入嘴内后,舌尖顶住上层门齿,使汤摊在舌的中部,再用口慢慢吸入空气,让茶汤在舌上微微滚动,此时口中会发出“哧溜、哧溜”的声音。连吸2次气后,辨出滋味。随后将茶汤吐入吐茶筒中。
看叶底
▲将叶底翻转在杯盖上
最后一步就是看叶底啦。将杯中的叶底倒入叶底盘,或将叶底倒在翻转的杯盖上,评叶底主要判别叶底的嫩度、色泽、匀度和软硬度。评名优茶时还可将叶底倒入漂盘中,加入清水,使芽叶漂在水中,便于观察其色泽、嫩度和完整度。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您答疑,可添加懂茶帝公众号,随时随地提问哦。)
1.《喝茶就会吐是什么原因,喝茶头疼是什么原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喝茶就会吐是什么原因,喝茶头疼是什么原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97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