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白酒应该如何用英语表达?最近,记者与“一带一路(中国正在推进的新丝绸之路战略)”中外媒体跨境采访调查行”同行一起,在五谷液集团采访中,相关人士回答说,最近有关白酒的英语研究文献都倾向于使用白酒的汉语音译“白九”。“朗姆酒、伏特加等名酒的专用通名都来自元山国语,为什么中国白酒不能以中文的名义去世界?”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话题。中国白酒产量占全球烈性酒产量的近40%,但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到8%。白酒如何融入世界是中国酒业目前普遍面临的“痛点”。解决这个难题显然是一项涉及工艺、营销、贸易等产业链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与国内高校联合构建世界上第一个白酒语料库,共同编辑中华白酒文化中英词典,以突破语言障碍为出发点,五粮液集团正在从文化角度进行探索。“这真是惊人的‘化学反应’!同行的外国记者这样感叹道。
记者让人联想到最近《牛津英语词典》进口了“广告oil”一词的“喜感”。其意义就是汉语中用于鼓励的“加油”。英语中的“加油”当然有更确切的表达。另外,“好久不见”等字面翻译的“中国式英语”也已经输入了这部词典。语言是思维的产物和文化的载体。越来越多的“中国式英语”得到权威英语研究机构的认可,这表明中国文化逐渐在全世界得到理解和认可,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得到了提高。
观察这种互动不仅仅是用英语。现在“汉语热”席卷世界。美国中小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出现了“爆炸性增长”。从2009年到2015年,美国中小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增加了一倍。法国10年来学习汉语的中小学学生人数增加了4倍,汉语已经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成为继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之后的第四大“第二外语”。在德国,汉语已经是很多州的中学考试科目。2016年以来,南非、毛里求斯、坦桑尼亚、喀麦隆、赞比亚等非洲国家纷纷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从2004年的近3000万人增加到了1亿人。
文运与国运相关,文运与国脉相关。白酒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白酒要想真正走出去,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密切相关。持续的“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提供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机会,也是中国自愿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幻想”
1.《【中国每年白酒产量】中国白酒产量占世界烈性酒的40%,市长/市场份额不到8%。》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每年白酒产量】中国白酒产量占世界烈性酒的40%,市长/市场份额不到8%。》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300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