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革邮票”票面大而存世量小
“文革邮票”的票面较大。文2,它是当时新中国邮票首次采用的最大票幅(4Omm x 60mm),其原因是为加大政治宣传作用。其他“文革邮票”的票幅也普遍较大,其中31mm x 52mm或52mm x 3lmm规格的邮票有三十多枚,40mm x 54mm或54mm x 40mm规格的邮票有十多枚,40mm x 60mm或60mm x 40mm规格的邮票有6枚。
“文化大革命”期间,集邮活动几乎停滞,有心收集邮票的人很少,造成邮票的存世量小。另外,部分“文革邮票”的印量本身就少也是原因,如文1仅印300万套,而它的五连张存世就更少了。 二,“文革邮票”的旧票和新票的数量不均
“文化大革命”期间,集邮活动陷入低潮,所以留存下来的成套新邮票、四方连、版票很少,加之“文革邮票”中4分、8分的低面值票占了绝大部分,这些邮票很适合人们用邮,被普遍贴用。因此大多数“文革邮票”的信销旧邮票比新邮票多。但也有几种新邮票的存世量大,一是几种有林彪图案的“文革邮票”,如文2、文8、文11,这几种“文革邮票”在“九一三”事件后一般不用于贴用了,估计新票存世量较大。另外,文12《毛主席去安源》发行量5000万枚。但在贴用时由于邮局工作人员害怕销戳误盖在邮票上的人物身上,造成“政治事故”,故而在一段时间内全国许多邮局都不盖销此票,因此文12的新票较多。 三,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
在“文革邮票”发行的4年中,题材狭窄,主要以突出当时的政治形势为主。邮票画面之单调、政治倾向之浓厚是中外邮票史上极为罕见的。语录、诗词、题词在邮票上触目皆是,红色成了邮票的主色调。 四,“文革邮票”增值快价值高
特点鲜明的“文革邮票”浓缩了文化大革命这一段历史,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与文化,具有很强的文物特性,受到集邮者的格外重视,其价格不断攀升。“文革邮票”总面值没有超过1.50元的邮票,但目前它们的市场价几乎都在数百元以上,不少品种达到了数千元,如文1、文7、文10的交易价曾一度达到万元以上。
1.《解读文革邮票的特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解读文革邮票的特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306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