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两季各大拍卖公司都要举行大型邮品拍卖会,这算是收藏投资者的一道饕餮盛宴。 每年拍卖会都会成为收藏投资者议论的中心话题之一,这种盛会是检验珍稀邮品和钱币的一个大舞台,从中可以感受到收藏市场的冷暖和资金走向这对收藏投资者精选不同收藏品种意义很重要。
无论是收藏者和投资者还是社会各界人士,总是盯着拍卖会上的珍稀邮品。如红印花加盖“小壹圆”在近年的大型邮品拍卖会上屡创佳绩。2006年春拍中,一枚“小壹圆”以242万元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邮品拍卖的最高价;在2009年苏黎世亚洲拍卖会上,一枚“小壹圆”以258.7万港元的价格成交;2010年2月,又一枚“小壹圆”在香港以552万元成交。从这些年来邮品拍卖的情况来看,收藏者对于清代邮票珍品和“文革”期间撤销发行的邮票格外青睐,拍卖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倘若从保值和增值的角度来看,这些邮品价格的上涨速度和幅度都是比较低的,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但是,有些邮品不能简单地仅仅用价格的涨幅来衡量其价值,应该更多地以这些邮品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文化价值、文献价值、人文价值等方面为出发点,或许这样才能更加精准地认识到邮品的价值,对于珍稀邮品的拍卖,最好不要过于集中将珍稀邮品展现在收藏者和投资者面前,否则会适得其反,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苏富比拍卖行曾于2013年7月中旬在伦敦举行“英国邮政博物馆及文献库收藏之珍稀邮票拍卖会”,此次拍卖共推出191件拍品,总额逾500万英镑,对于收藏家可以说是一场盛会。但是,这场拍卖会却惨淡收场。究其原因在于珍稀邮品过多及市场需求的持续低迷,导致没有了实实在在的需求。人们对于珍稀邮品的基本认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在存世量上,而珍稀邮品的集中登场,无疑动摇了它们的市场价值,而需求的骤降,又使得这种价值进一步弱化。
决定一种邮品升值潜力高低的因素可以列出一大堆,比如说当时的市场格局和邮市行情如何、是否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发行量的多少、面值的高低以及邮票的枚数等;这些因素固然非常重要,但是,资金的投资取向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在许多时候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曲高和寡是珍稀邮品的“软肋”,收藏者和投资者不妨以那些价格仍在低位的大众化品种为收藏目标,一旦遇到某些可遇不可求的品种时只要价格合理就果断出手,如特60“金丝猴”、特75“服务行业中的妇女”、特66“知识青年在农村”等虽不是十分珍贵,但买到绝佳品相的全张票也并非易事,首日封对于收藏者欣赏邮票、了解邮票发行的意义或者从事集邮研究、增长知识等方面颇有益处。同时,首日封也是研究集邮史和邮政史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是一项非常有乐趣的集邮活动,在国际上较为盛行。
1.《邮票收藏投资者不必紧盯珍稀邮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邮票收藏投资者不必紧盯珍稀邮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31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