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是一种乐趣,而在享受这种乐趣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这种学习既不是来自课堂,也非来自书本,它来自集邮的过程,来自邮友的沟通。这个过程有快乐,也有艰辛。 如2010年发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立70周年》邮资封时,为了制作原地封,我们这些陕西集邮者不得不冒着冬日的严寒去延安。为了配合这枚封的发行,我们还自己设计纪念戳。因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在延安建立的,考虑到邮资封上没有一点延安的信息,便采用宝塔山为主图制作纪念戳,弥补了封上的缺憾。在制作首日封时,我们专门贴上《陕北民居》“窑洞”邮票,因为当年电台就是在窑洞里诞生并广播的。大家整个夜晚都没有休息,为制作首日封作准备。为了加盖准确的邮戳,我们认真查资料,得知当年的电台所在地邮区就在杨家岭,所以就盖了杨家岭的邮戳。如此,发行一枚邮资封,重温了一段历史。 发行《唐诗三百首》邮票时,为了制作一套精品纪念戳,有集邮专家建议一票一戳,全部用作者的古版本画像,字体也采用中国书法的历代精品。如此,我们就要查阅大量资料,确认每一个构思主题的正确性,最终使6枚邮票在6枚戳的配合下,充满了唐诗韵味,也是对这套邮票的很好补充。在与这位集邮专家的合作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在研究相关原地时,我们还了解了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甚至作者当时的心情和处境。 在今年发行生肖兔票时,我们决定以陕西省博物馆馆藏的唐代滑石兔文物为纪念戳的主图。有关这件文物的资料很匮乏,我们还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滑石与玉石的区别,那就是过去有钱人是用玉石,普通人则用滑石代替玉石。这下又学到了新东西。 一套邮票发行时,为了制作原地封,许多集邮者挖空心思寻找最佳原地,并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其乐融融。大家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了平时不知道的东西,更正了某些错误。发行《牛郎织女》邮票时,我们这群集邮者就专门到长安斗门实地考察,向当地人了解故事的渊源、石刻造像的来历。坐在颠簸的“蹦蹦”车上,尽管很难受,但是搞清楚了来龙去脉,大家心里都很高兴。 对于邮票的用词,大家也会较劲。比如“诞辰”和“诞生”,前者是名词,指生日;后者是动词,指出生。 至于说得到了一枚邮票,为了进一步了解它,就不得不去探究它的内容,这里自然就学习到了邮票内外的许多知识。比如从邮票中发现一些常识性错误,就是学习、探究的结果;比如邮集的分类,“航天类”与“航空类”,一字之差,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类别;比如搞个专题邮集,不光是用邮品说话,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这个专题的内涵,还要通俗易懂,不了解相关内容,不融会贯通,自然就不会成就一部好的邮集。 集邮的过程是玩的过程,也是交友学习的过程,甚至也是做人的过程。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也决定了一个人的集邮品位和品质。 集邮可以说是小事一桩,但是它的影响却不见得那么渺小。
1.《集邮亦学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集邮亦学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321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