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已经成为云南全省上下的共识。5年来,云南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要求,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在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内,一块象征民族团结的历史丰碑矗立了69年,一个执笔书写石碑故事的老人正在讲述一段历史,将云南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书写下来,世代传承。近日,记者来到民族团结园,见到了这位老人——鲁国华。
年近七旬的鲁国华,身体硬朗,思绪清晰。作为民族团结誓词碑史料专辑《碑魂》的编撰者,回忆起初写《碑魂》的日子,鲁国华说:“因为对民族团结誓词碑历史故事的着迷,和对历史人物的探寻热忱,那段书写生涯尤为值得回忆。”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始建于1951年元旦,是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进的历史印刻。”鲁国华退休近10年,《碑魂》的整理和书写在30年前就已开始。
“儿时不懂石碑象征的民族精神和意义。参加工作后,从事的工作与民族政策宣传息息相关,再加上对历史事迹的无尽热爱,我就觉得我可以去梳理清楚这块石碑背后的故事,把民族团结精神编撰成册,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读懂它。”1983年,鲁国华的《碑魂》编撰工作正式开始。
查证求实、梳理资料、拜访当事者……鲁国华努力还原历史事件,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乐此不疲。在梳理和求证誓词碑历史的过程中,鲁国华拜访过誓词碑上签名者的家属,和各民族群众聊天,了解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用心倾听他们所讲的民族故事,与他们共享民族风俗。
三十余年如一日,整理、挖掘一切与这块民族团结丰碑紧密相连的事迹和人物,这成了鲁国华的兴趣所在。
“我曾为找寻一位石碑上签名者奉郁清的资料,翻阅查遍了澜沧县档案馆和老干局的资料馆,历经10年,终于找到了他的日记资料和一些珍贵的合影照片。”鲁国华尽力去还原每一个历史时刻,这些难得的文献资料推动了《碑魂》的编撰工作,也让书中的人物和事迹有据可依。
“跋山涉水那几年,我在书写一块民族团结丰碑的途中感受到了一份牵连起不同民族,互敬互爱、和谐共处的默契。”虽然书写的过程困难重重,很多历史资料和信息需要大量的考证和查证,但是不断求证的过程也让鲁国华收获满满。
2017年,通过鲁国华的不断收集、整理、修改,并在在宁洱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碑魂》经过补充修订后,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公开发行。
《碑魂》一书共17万字,收集珍贵照片65张,全书以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历史故事、人物故事缓缓展开,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个个碑文上的人物,通过鲁国华的整理和书写记录了下来。
“以自己的笔触重新梳理和整理那段见证过民族团结重要时刻的人和事,讲好普洱民族团结故事,弘扬誓词碑精神,这也算是对那些为民族团结事业默默作出奉献的先辈们的一份慰藉吧。”鲁国华说。
如今的鲁国华,闲来总会走进民族团结园内去看看。近年来,不断有各民族群众来到誓词碑前重温民族团结誓词碑誓词。
“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民族团结誓词碑已矗立了69年,云南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盛开在各处,各民族相亲相爱,互帮互助,民族团结誓词碑的精神内涵和文化魅力得到了最好的传承和弘扬。
抚今追昔、承前启后。“一块民族团结誓词碑在过去,是对26个民族团结的最好见证;现在,是对面向未来,一同进步和发展的无限憧憬和寄望。”鲁国华说,如今,民族团结誓词碑的精神内涵变得更加深厚了。(云南网记者 龙彦 毕芃 段芃)
1.《澜沧经典1983怎么样,澜沧古茶经典1983怎么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澜沧经典1983怎么样,澜沧古茶经典1983怎么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33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