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匠君
赋能新匠人,定义新国货
让我们一起为新国货力量打call
百匠大集193号匠人 李明智
从“茶贩子”到“茶疯子”
他弃商务农,苦心钻研
从“非遗传承人”到“道德模范”
他用心继承,以信经营
花14年打造有机茶园
只为奉上一杯安心好茶
愚公年过九旬却有着移山之志,在外人看来是“执拗”“一根筋”,但诚心之下,往往最能出现奇迹。同样“一根筋”的李明智在600米以上的高山茶园里种了14年茶,只为“复活”失传已久的石墨茶。
01
从“茶贩子”到“茶疯子”
从太祖父那一代就是茶人,闻着茶香长大的李明智却从未学过制茶,年轻时主要靠做木材生意养家。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使得黄山基层的茶叶市场繁盛非常,嗅到商机的他开始利用多年积攒下来的客户渠道销售土特产,而其中卖得最多的,就是黟县的散茶。
茶叶是从几百家农户那里收来的。而他也理所应当地成了蹲守在市场上的“茶贩子”。
“我也不认识农户。就是有人带着茶来,一谈,价格还不错,生意就能做。”将收到的散茶装进印着“黄山毛峰”的大塑料袋里贩卖到本省与江浙沪,他每年卖的黄山毛峰能有10来万斤!
可高额的盈利下也潜伏着一定风险。
那些茶叶来自数百个农户自家的手工作坊,采摘、火候、烘干和外形处理全都大相径庭,整体品质参差不齐。装有茶叶的塑料袋上没有任何生产者的信息,也没有联系方式或者地址。
随着市场门槛不断提高,许多客户都被这些质量不稳定的“三无”茶叶“吓跑了”。1994年春,他又像往年一样从各家农户手里收茶叶,大概收了40万左右,但最后只卖出去一半。一夜之间,亏损了20多万!
气急之下,他脱口而出,“我以后再也不碰茶叶了!”
但他与茶的缘分并未就此结束。
俗话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2004年,属于李明智的时机来了。在妙峰山拜祭堂附近的原始密林中,他发现了约500多亩的野茶棵,“对收购的茶叶不放心,那为何不能建一块自己的茶园?”
说干就干,他将全部身家都拿出来,承包这片山头,开始培育新苗、建厂房、购机器,还不断到外地取经,邀请大学教授驻点把脉。就这样在600米以上的高山上建起了茶园。
“石灰花得面粉价。”有人这么揶揄这片野茶园,投入很大却又看不到回报。因为上山车行无路,一切只能靠人走。除草、采摘、修剪,都是一趟趟来回六七个小时的脚程,一般人吃不下这个苦,只能靠很高的工钱吸引工人来。又因为完全“野放”,不施用任何农药和化肥,头几年这片茶园一直产量极低,入不敷出。
赌上全部身家种茶,一种就是十几年,于是,李明智又成了别人眼中的“茶疯子”。
02
“最好的管理就是不去管理”
但无论被别人贴了什么标签,李明智都没有过多理会,因为关于种茶,他甘之如饴。
望着那茶树,一厢厢,一层层,碧绿连绵。在这拥挤的绿叶中,斜生出一些弯曲的虬枝,向四面伸展,嫩芽抽枝,茶香氤氲,鲜活而清盈。
十年前挫败的理由在眼前这片野茶园里全都找到了弥补。
但因为过去对品质的不重视而吃了苦头,李明智吸取教训,尤其关注对茶叶品质的雕琢。比如黄山毛峰有一种理条的类型,为了让这种毛峰的形状更完美,他们的茶叶经过第一轮理条后,还要摊凉往复进行二次理条。寻常企业为了成本和效益,都不会愿意做这样的麻烦事。但李明智不怕麻烦,只坚持:“茶叶品质是一切的命脉。”
几年下来,其实他早将茶园里的有机茶看作是自家的孩子,从茶子萌发、茶苗出土到开花结实,看到枝头新抽出的嫩芽,他都会会心一笑。
但有时候太过在意反而阻碍了它们生长的步伐。“最好的管理就是不去管理。”李明智回忆,有一年,黟县下了特别久的雨,园里的茶树开始掉了些叶子,枝条也有点发黑。捻着那发黑的枝条,他心疼不已,像老父亲般地操心它们会不会得了什么病,立马请了农科院的专家上山给茶树诊病。专家哭笑不得,说茶树长在这么好的环境里,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山上湿度太大,等雨停后茶树就会恢复正常,人工干预反而破坏了其内部的生长规律。
此后,李明智就采用“放养式”的种植法。“我们从来没有给茶园打过药。”在这片茶园,每年只有一次时长一个月的采摘,一次施用有机肥料,一次修剪的农事活动,其它时间茶园都是自然野放的状态。精心培育但不盲目“娇养”,李明智对茶园投入了半生的心血,包括钱,包括爱茶的情结。而这500亩的茶园,从杂草丛生到满山茶香,也足足用了14年。
03
用心传承,以信经营
“我跟小茶厂想法是不一样的,我不想做小作坊。”李明智对这片茶园的愿景始终不低,想要通过这片茶园打造属于黟县独有的地标性茶叶。
通过走访、调研,他发现地方志中有记载黟县第一历史名茶——石墨茶。它以产地命名,唯黟山石墨岭独有,闻于唐代,发展于明代,成熟于清代,其间富含十多种微量元素,能提神降压,还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连诗仙李白饮后也写下“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的名句。但自近代以来,因为历史的变迁和战乱,手工制茶技艺传承逐渐衰落,这款千年前被李白盛赞的名茶近乎失传。
在材料欠缺、文献寥寥的情况下,他还是“一根筋”地投入到“复活”大业中。而那500亩的茶园也就此成了他“复活”石墨茶的试验田。从种植到生产,他每一步都亲自把关。
与其他茶类相比,石墨茶的制作工艺要更复杂,为完美“复原”史书上记载的石墨茶,需严格按照李氏传承的制茶技法,经过摊放、杀青、揉捻、初烘、做形等数十道工序,历时70多个小时方能制作完成。
最后制作成的石墨茶,正如名字般“重如石、色如墨”。冲泡以后,香气绕杯徐徐上升,叶底嫩绿匀齐,汤色清澈透亮;浅啜一口,直觉香醇回甘,余味久久不散。一盏浅注,清香里带着的是厚重的古朴味道,是技艺与时间的较量。
一款被历史埋没的名茶,从无人问津到技艺重现再到现如今的非遗传承、地标产品,李明智苦心钻研,用心继承,成为了唯一一个获得“省级非遗传承人”荣誉称号的茶农。
但盛誉之下的他还是守着那500亩的茶园,苦心钻研育茶之道。在生产经营上,他同样还是“一根筋”。
2013年,他将一批3万元的产品发给了客户,货款已经打到了他的公司账户,但客户来电反映这批货的干燥剂出现问题,他二话没说紧急召回这批产品,最后还给客户多补了4000多元。李明智认为,“这不是给个人加分的事”,客户却看在眼里,与他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靠着诚信经营,2016年,李明智获得了“第二届黟县道德模范”与“黄山好人”的荣誉称号。
虽然石墨茶的传承是李氏几代人的心血,但是李明智却没有封锁秘方。他成立了明智茶林专业合作社,帮助周边500户茶农、3000多亩茶园种茶,把自己改良的茶苗送给父老乡亲。自然之美就是这样一种奇特的财富,越是分享,就拥有越多。
14年的用心继承、以信经营,李明智心中始终怀着对茶、对家乡、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本着“一根筋”的韧性,只为奉上一杯安心好茶。
1.《瞬间复活茶叶怎么回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瞬间复活茶叶怎么回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33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