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柑普茶制作技艺"源自江门市棠下镇有"后珠玑巷"之称的良溪古村,以云南普洱茶和新会柑制作而成,有近二百年历史,代表着良溪人独特的茶文化。2015年5月26日被批准为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底入选“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江门市27个省级非遗名录项目之一。

误打误撞成就混搭佳话

罗氏柑普茶由良溪村道光年间的进士罗天池始创,至今现仍保留全手工制作的工序。

据传,“粤东四大家”之一的罗天池在云南任职期间,喜云南普洱。于道光年间辞官回棠下良溪,带回大量云南普洱茶。回乡当年秋天,罗天池不慎感冒,妻子忙用陈年柑皮煮水给他服用,他以为是妻子煮水为他泡茶,便将陈皮汤倒入茶壶,发现陈皮汤泡普洱茶口感更好,且对咳嗽痰多有奇效,自此之后,他便形成了每喝普洱茶都加陈皮的习惯,后来,为了方便冲泡和易于储存,更制作了柑普茶,并教授乡人制作。柑普茶便这样在良溪流传开来,之后又传到鹤山、新会、开平等地,流传至今。

手工制法成世代相传秘方

罗氏柑普茶的主要原材料是云南普洱茶和新会柑,具有化痰、止咳和消滞提神的功效。两种原材料虽很普遍,但不是每一种普洱茶与新会柑结合都能制作出罗氏柑普茶,选材的奥妙、制作及晾晒时机都是罗氏柑普茶世代相传的秘密。

据罗沛贤介绍,他们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方法:先将鲜采的新会柑洗干净,用圆管在柑的上部切开柑口,掏空果肉,晾干。然后将特别精选的普洱茶塞实整个果囊,再盖上刚割下的柑皮,将果子恢复原状后拿到室外晒干。最后,再将柑茶一个个绑成串挂起来保存。

由于罗氏柑普茶采用天然生晒,故茶汤不火不燥,冲泡后的果皮表层仍保持采果时的色泽。从采摘原材料到制作乃至晾晒天气,任何环节都不容忽视。这样一份地道的成品柑普茶,至少需要2至3年才能完成,但其口感和储存等方面都优于机器制作。

规范化生产助力技艺传承

罗氏柑普茶由于制作过程复杂、耗时长、产量少等问题,年轻一辈大多不愿以此为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局面。在政府支持下,2008年初,良溪罗氏柑普茶传人罗沛贤建立了罗氏柑普茶加工厂,改变过去家庭作坊制作产品的方式,将近两百年的传统产品规范化、市场化,把柑普茶的技艺传承下来。

如今,罗氏柑普茶已成为良溪古村落“后珠玑巷”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表着良溪人独特的茶文化,是良溪人心中的乡情,也是良溪古村“侨乡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贸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江门乃至岭南风俗饮食、保健文化源远、地方民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整合】钟惠琳 戴惠甜 实习生黄振钦

【来源】江门市文化馆 南方+

【作者】 钟惠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1.《江门桔普茶怎么制作、怎样制作桔普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江门桔普茶怎么制作、怎样制作桔普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346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