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炮 台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中国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而到了黄河之都的兰州,许多人对茶的记忆,就停留在了那个带着细碎小花的别致茶碗和茶碗里那令人垂涎的茶香与甘甜。

兰州人嗜饮茶,从茶具、茶叶到配料都十分讲究。有句玩笑话说“宁丢千军万马,碗子不能不刮”,说的,就是兰州最有名的茶——三炮台。

一碗茶中的风景

与兰州的牛肉面相比,兰州三泡台则流露出一种大西北的婉约与优雅

三炮台是兰州当地的茶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 源于盛唐时期,明清时期传入西北,与当地穆斯林饮茶习俗相结合, 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茶品。茶具制作玲珑小巧,由茶盖、茶碗、茶托三部分组成,故称为“三泡台”或盖碗茶。

兰州是多民族的城市,特别以回族居多,形成了以穆斯林饮食文化为主导的特点,, 三炮台又称“盖碗茶”,回族传统饮茶风俗。是成都最先发明并独具特色。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其寓意为“天盖之,茶盖 ;地载之,茶船;人育之,茶碗。”它包容了蜀人朴素的人文思想。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年)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子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点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后世就遍及于整个南方。

回族的盖碗亦称三炮台。因盛水的盖碗由托盘、喇叭口茶碗和茶盖三部分组成,故称盖碗或三炮台。盖碗茶因配料不同有不同的茶名,如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等。用滚开水沏成。给客人上茶,要在吃饭前。倒茶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放入茶料,然后冲开水加盖,双手捧送,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原料:春尖茶、红枣、桂圆干、葡萄干、冰糖、玫瑰花、菊花、枸杞、也可放入杏干、莲藕心等.

饮用方法:

回族讲究沏茶,认为用雪水、泉水沏茶最佳。 饮用:喝三炮台碗子茶时,一手提碗,一手握盖,并用碗盖随手顺碗口由里向外刮几下,使之浓酽,然后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这样一则可以刮去茶汤面上的飘浮物;二则可以使茶叶和添加物的汁水相融。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去吹飘在上面的茶叶,不能接连吞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如此,一边啜饮,一边不断添加开水,直到糖尽茶淡为止。当喝完一盅还想喝时,碗底要留一点水,不能喝干。

在西北喝碗子不能掀开盖子对着碗子吹。喝之前一定要提起盖在碗口刮几下,把料搅起来,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卤变清汤。

碗子怎么喝才喝的地道,喝前拿起盖刮几下,然后斜盖盖,左手的大拇指、中指分别带起碗子,食指压住盖子,右手托起下面的托,倾斜碗子,喝里面的滋补茶。很讲究吧。

喝茶时,一次不喝尽,留一些水,需要添水,就把盖子翻开,立在托上,自然有手眼勤快的小子,提着大茶壶来一次次地添水。如果已经喝够了,就把茶盅的水全部喝干,用手把碗口捂一下,主人自然知道,就不再续水。也可以把里面的枣子吃了,不讲究时,甚至可以像我小时一样,把葡萄干、杏干一扫光……

红枣补血养神、枸杞甘平质润、补益肝肾、冰糖则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有生津、清热的功效、桂圆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葡萄干可以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而菊花在夏天喝最宜,清热解毒。所以说喝刮碗子茶去腻生津,滋补强身,有人也才敢放言“宁丢千军万马,碗子不能不刮”。可见这个刮碗子三炮台在西北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反正是在西北但凡饭馆里,没有不备好了三炮台待客的,吃羊肉喝三炮台最是搭配,不上火,解腻、滋润。茶最常见用春尖、毛尖,枣、桂圆、枸杞、冰糖必不可少,其余的则根据自己喜好添减。

说到喝三炮台最惬意的地方那就要数兰州“黄河第一桥-中山桥”的河边上了,约三五个好友,每人叫上个三炮台,躺在黄河边的躺椅上,小风一吹、抿上一口茶,那叫一个舒服,真是人生一大乐趣。

1.《三炮台茶叶是什么茶,三炮台里面是什么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三炮台茶叶是什么茶,三炮台里面是什么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353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