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昌盛提供了强大支撑。而中国龙文化又与中华文化分不开,随着各时期龙崇拜的不同,演绎了中国灿烂的古老文化。本文将从邮票的角度来简要分析龙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演变,从而更好的理解和发扬龙文化。
一、龙形象的产生及演变
大龙邮票
中国邮票史上第一套“龙”题材的邮票是清代时期的大龙邮票,这套邮票也是中国第一套邮票,于1878年发行。是清朝政府在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除了这套邮票以外,清代的邮票多用“龙“做图案,如小龙邮票及慈禧寿辰纪念邮票。龙作为当时清代国家的象征印在邮票上,更加突出邮票的非凡意义。
小龙邮票
慈禧寿辰纪念邮票
“龙”,作为一种不存在的生物,我们先来看它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产生目前有不同的说法,人们普遍认为是图腾崇拜。在原始社会,部落多采用动物作为自己的图腾,部落兼并后就把图腾组合在一起成为新的图腾,表示两个部落的融合。穆仁先在他的《周刊神话故事》一书中这样讲:“伏羲先后征服了九大部落。伏羲的图腾是蟒蛇,其他部落也都有自己的图腾。伏羲每征服一个部落,便在自己的蟒蛇图腾上添加这个部落图腾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的征服,伏羲在蟒蛇图腾上加上了老虎的眼,长鲸的须,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红鲤的鳞,白鲨的尾。于是,一个新的图腾形象产生了,他把新图腾定名为‘龙’。”这就阐释了伏羲首创龙图腾神话传说的由来了。迄今发现最早的龙形象,据史料记载是新石器时代,距今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
2000-4 6-1《龙<文物>》— 新石器时代·玉龙
中国邮政于2000年3月7日发行的《龙<文物>》特种邮票中的第一枚—新石器时代的玉龙,就为我们再现了它的风采。这件玉龙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红山文化遗址,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高26厘米,材质为岫玉,雕刻细腻,形象与商周时期龙的形象差别不大,有“天下第一龙”之称,是中国最早龙的形象,体现了原始的宗教信仰与多种动物形象的结合,展现了中国龙的形象与龙观念的起源。
2000-4 6-2《龙<文物>》— 战国·龙形玉饰
邮票中的第二枚为—战国时期的龙形玉饰。这件玉饰出土于湖北随县擂鼓墩的战国早起曾侯乙墓,这件龙形玉饰为青玉色,长11.3厘米,宽7.7厘米,造型奇特,龙身细长,边缘阴刻斜线纹,龙身遍饰谷纹,作飘举攀升状,形态十分生动。春秋战国时期工艺美术兴旺发达,各诸侯国的玉器制作工艺精湛,此玉饰即为战国时期龙纹图案的代表作之一。这种呈S形的龙形,承传商周纹饰,具有古拙的灵感。云纹的出现,既是一种纯正的装饰,展现了龙的飘逸灵动,也包含了人们希望生死后升天的美好意愿,也从此时起龙拥有了四肢,看起来更加的威风凛凛。
2000-4 6-3《龙<文物>》— 汉·青龙瓦当
第三枚邮票为—汉代的青龙瓦当。出土于陕西西安汉城遗址,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瓦当一般为泥质烧制,是遮挡屋檐前端筒瓦的瓦头,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圆瓦当是由半圆瓦当发展而来的。汉代以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代表东南西北和春夏秋冬,同时相信它们有吉祥和避邪的作用。青龙瓦当即是秦汉四神瓦当中的代表作。邮票上的圆瓦当龙纹呈蛇状形态,龙的躯体作“S”形蟠曲飞舞,四肢、须发随着舞动的躯体而飘飞,虽然四肢三爪还带有走兽的遗痕,尾部也有虎尾的影子,但在这飞扬流动的节奏中,也显出一种雄浑的气势,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秦汉开始中央集权加强,皇帝需要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此时的龙开始有了新的一重含义,成为皇帝的象征。秦汉之后,龙纹就不在主要以青铜器等礼器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而是变得更加的日常化,出现在许多生活中的日用品上,比如,陶瓷、丝织品、雕像,砖石等方面,变得更加世俗化。
2000-4 6-4《龙<文物>》 — 唐·盘龙纹铜镜
第四枚为—唐代的盘龙铜镜—出土于陕西西安,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铜镜是我国古代妇女梳妆用的生活用品,其使用年代可上溯至殷商时期。镜中央设纽,便于穿带悬挂。唐代铜镜铸造业进入鼎盛时期。邮票上的盘龙纹铜镜,又称“盘龙镜”,呈葵花形,直径19.5厘米。其背饰的龙纹奔腾飞跃,头部曲颈回顾,张口吐舌,四爪向各方伸展,龙身婉转自如,纵横往复,尾部向上往后卷曲,身体通饰鳞片,细密而工整。龙体周围衬有4朵流云,疏密得当,显得生机勃勃,雍容华贵。此镜造型完美,工艺精细,反映了唐代龙纹镜的制造成就。也是在隋唐时期逐渐产生了龙文化,因为在这个时期,除了传统的龙形象外,又出现了一种龙首鱼身的形象,学者称其为“鱼变龙纹”。它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鲤鱼跳龙门”,还有一个就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隋唐时期产生了在中国封建社会存在了1200多年的科举制度。对于寒门学子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科举考试,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这样才可以一展宏图,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因此,大家都引经据典,希望自己就像鲤鱼一样,跃过龙门一朝飞黄腾达,更有人直接把科举考试考场的那个大门就直接叫作龙门。
2000-4 6-5《龙<文物>》— 金·坐式铜龙
第五枚为—金代的坐势铜龙。这个时期龙形象充满了朴素的民族文化。这件金代的坐势铜龙出土于黑龙江省阿城金代(1115-1234年)早期都城上京会宁府皇城遗址西侧,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坐龙为紫铜实铸,通高19.6厘米,重2100克,造型设计为躬身踞坐,尾部上翘,尾端上卷成旋,足肢粗壮,爪为三趾,右前趾着地并与后趾连接,左前足抬起,中间饰流云一缕与后足趾相接,自两趾沿腿部,分别雕有云带纹直达肩部,至顶端又分成两缕,卷饰于背上,与头顶部5朵飘飞的鬃毛连接呼应。此坐式龙造型匀称,线条流畅,各部位映衬呼应,浑然一体。龙首的比例稍大,但悠扬的姿态,半张的龙口,似在平视前方,平添了几分威严的气势。据推定,这件坐龙为金代中早期皇室御用马车上的装饰物。
2000-4 6-6《龙<文物>》—清·紫檀宝座嵌螺钿云龙
第六枚为—清代的紫檀宝座嵌螺钿云龙。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中央集权统治的高峰,龙形象基本成立皇室专用,以突出帝王的权威。这件紫檀宝座长148厘米,宽90厘米,高66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云龙即是在这个清朝皇帝御用的宝座靠背上,用螺钿、玳瑁、寿山石等镶嵌而成的图案,龙形蟠曲飞舞,龙纹精细工整,造型隽雅优美,画面宏丽辉煌使这把龙椅豪华繁缛,气派非凡。它是宫廷龙纹造型的典型代表,是我国数千年来龙形演变中美的结晶。
从六枚邮票的图案来看,经由历史发展和王朝更迭过程中统治的需求,龙形象不断发生着变化;从简单到复杂、从朴实到华丽的过程,彰显了中华五千年龙文化的根深叶茂与历久弥新。
二、龙文化内涵的延伸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百姓也越来越喜欢龙的形象,并且把它看做能行云布雨、消灾降幅的神兽,它的形象频繁出现在民俗活动中。其中与龙相关的民俗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舞龙和舞狮。
特35 12-11《人民公社》—文娱生活
中国邮政发行的舞龙舞狮的邮票非常多,其中第一次出现舞龙舞狮形象的是中国邮政在1959年9月26日发行的《人民公社》特种邮票,其中第十一枚为“文娱生活”,图案主图为一位正在吹笛子的男青年,背景画面展示的是当时活跃在广大农村的各种文体活动,其中就有舞龙和舞狮。2007年4月13日,中国邮政与印度尼西亚邮政联合发行《舞龙舞狮》特种邮票,其中第一枚是中国的“舞龙”;第二枚为印尼的“舞狮”。
2007-8 《舞龙和舞狮》特种邮票 (与印度尼西亚联合发行)
另一个是赛龙舟,在我国很多地方,赛龙舟成为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又称“龙舟竞渡”,选手们在急促的鼓点中,齐心协力划龙舟,奋勇争先,场面极为紧张热烈。中国邮政在2001年6月25日发行《端午节》(一)特种邮票中,其中的第一枚表现的就是“赛龙舟”。从这两项民间集体竞技活动中,人们就能体会到龙文化的精髓。舞龙虽源于祈雨,但经代代相传至今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民间喜庆活动。
2001-10 3-1《端午节》—赛龙舟
中国龙形象源远流长,早期起源于图腾崇拜,在发展过程中有与人相融合的现象。虽然中国历史较长,但龙形象还是可以依据造型进行大概的分期。并且它的发展变化是从最初的简单到后来的复杂,其变化也并不是没有来由的随意变化,而是与社会、文化、政治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在寻求龙文化的同时,可以从龙形象入手,但是决不能只从它的产生、发展和成形来看。
龙在其形象基础上蕴含的文化意蕴当然远不止这些,在历代文献的挖掘中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问题,龙文化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1.《邮票上的龙文化 邮票上的龙文化 2014年中法建交邮票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邮票上的龙文化 邮票上的龙文化 2014年中法建交邮票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541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