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起因是在4月1号,兰兰妈给大家群发了一条消息,祝大家“春意盎然,清明快乐!” 后台好些读者给我留言,说 “兰兰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所以清明不是假期,是扫墓的日子,清明快乐不合适吧?”

为此兰兰妈,特地做了一些研究——清明节,到底能不能说“清明快乐”?

首先,我们从“清明节”的历史来看。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清明又贴合了春天正处阳气上升、阴气下沉、万物复苏、生气勃勃的节气特征。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也就意味着“清爽明静”的意思。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道一声“清明快乐”也不足为过。

清明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虽然远在美国,兰兰妈每年却还是会在这一天跟我的两个孩子讲述有关清明由来和习俗等小故事,告诉他们,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在这一天,我们要缅怀先人、感恩生命、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点滴幸福。

兰兰妈这几天的朋友圈里,很多朋友都趁着“清明”长假带着孩子到郊外去踏青,我想这也正是绝佳的“教育机会”向孩子们阐释感恩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很多孩子对清明节的了解都只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而对清明节的由来、日期等都不甚了解,因而兰兰妈觉得,从“清明”出发,教会孩子感恩的第一步就是要让他了解清明的典故和习俗。

兰兰妈特意找来了一个非常适合小朋友观看的“清明”科普动画短片,希望家长们一定要带着孩子好好地看一遍。

给孩子重温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是加深我们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孩子们在看短片、听爸爸妈妈讲故事的过程中肯定也会对“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就更能怀着一份敬畏、感恩之心去迎接这样一个节日。

了解了清明的由来,接下来当然就是怎样在清明的活动中进一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啦,兰兰妈觉得以下的活动都必不可少呢。

1 祭祀先祖,缅怀先烈

现在很多家长怕麻烦,祭祖都不会让小朋友同行,这是非常错误的,它恰恰是清明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要知道,老祖宗沿袭下来的祭祖习俗,其核心就是我们的孝文化,向逝去的亲人和祖先送上我们的敬意和追思,给孩子送上一个绝佳的孝文化的环境,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尊敬。

除此以外,还可以带我们的孩子去烈士园扫墓,在这其中,我们可以给孩子讲述一些英雄先烈的故事,让孩子明白安定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也可以鼓励孩子去讲讲他们所听过或学过的关于刘胡兰、董存瑞等人的英雄事迹,增强孩子感恩之心的同时还能增进家长与孩子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何不为之?

2. 踏青赏花,自然洗礼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正是万物复苏、鲜花盛开的好时节,适宜的天气适宜的景色适宜的时间,不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简直是太可惜了!

想想在草长莺飞的季节,可以带着孩子沐浴清新秀美的自然风光,走进远山近水的田园村落,踏着绿油油的青草,踩着软绵绵的春泥,感悟魅力十足的春天。孩子们还可以奔走于田间地头,放飞心情,该是何等的美事!

3. 植树种草,感恩当下

清明是24节气中最适合播种的好时节,从古人流传下的谚语“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中就可见一斑了,既然有如此适合的天气,为何不趁此带孩子去种花栽草,让他进一步去体会生命的活力和美妙呢。

孩子们在参与植树种草的活动中,不仅仅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会增强他们对自然、对生命的认知,去体味生命的成长历程,家长们在其中适时穿插对孩子的自然感恩教育,让他们明白自然的可贵和可爱,那么他们对大自然的爱就也会长植心中,形成一种相互同情相互依赖的情感和责任感。在这种情感和责任感的支配下,孩子会逐渐跟自然融合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

当然,清明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传统小游戏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去进行,像是放风筝、做稞饼等等,每一件小事都会让人觉得充满了生的希望和向上的生命力,虽然三天假期很短暂,但你可以带给孩子的教育绝对受益多年!所以,爸爸妈妈们赶快放下手机,和孩子们去尽情体会这难得的春日好时光吧!

1.《清明节,到底能不能说“清明快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清明节,到底能不能说“清明快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4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