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漫画 图源:中国日报
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北京召开,最近一段时间,这一盛事不仅受到国内媒体的广泛重视,也成为境外媒体争先报导的对象。外媒在肯定峰会对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意义,并强调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角色的同时,也呼吁各国政府应尽早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以避免在地缘区域上的隔离。然而,还有部分媒体对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上的动机发出了一些“杂音”。
例如,4月26日,美国发表文章称中国寻求巩固在全球化中的成果,峰会并为中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的野心提供了一个机会。文章还称,5月峰会是企图将“无组织”的“一带一路”倡议“制度化”,从而增加它的影响力。美国之音4月30日发文称,“一带一路”是中国拓展其政治影响力,同时扩大中国基础建设产业并出口过剩产能的重要模式。文章认为,尽管中国强调“一带一路”是经济项目,但中国的政治意图和项目本身缺乏透明度等问题引起一些批评者的担忧。
很明显,这几家外媒的报道疑点重重。如果说把“一带一路”看成中国出口过剩产能的模式是对中国的误读,认为“一带一路”缺乏透明度又与事实不符,那么用“野心”称呼中国的“一带一路”则更像是对中国的攻击。在5月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已经对“‘一带一路’倡议并非‘共赢’,而是中国在‘掌控’”这样的质疑作出回应。
耿爽指出,西方的这种声音是出于定势思维的误解。“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中国提出,但“一带一路”建设由大家共同进行。中方无意唱独角戏,也不想搞一言堂,而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大家一起商量、一起做事,一起受益。
耿爽还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沿线各国积极对接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合作项目。各国“共建”的热情与日俱增,成绩有目共睹。 将有来自110个国家的各界人士参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外交部5月5日例行记者会 图源:外交部网站
从外交部的表态不难看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集体概念,中国只是这一倡议的提出者,并非主导者,而且是和其他国家一样的参与者。中国影响力与日俱增就该怀疑其有寻求“全国领导地位的野心”吗?显然不能这样解读,追求全球称霸不符合中国的定位。
在5月9日举办的金台沙龙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贾秀东在分析外媒的心态时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不是阴谋。“一带一路”从提出到推进的过程都是透明的,其考虑和运作也都是公开的。
贾秀东在金台沙龙现场 梁凯燕摄
贾秀东指出,“一带一路”运作效果与中国实力和地位的提升分不开。中国有充足的资金、技术和人员为“一带一路”做贡献,中国的影响肯定会扩大。“一带一路”将为世界打造更多平台,在全球经济治理和改革方面做出成就,并发挥引领作用。这种引领作用是倡导带头,并不谋求霸权。
贾秀东认为,“一带一路”最大的特色是“开放包容”和“合作共赢”。中国不寻求排他性利益,因此不会有所谓的势力范围。“一带一路”讲究对接,即契合双方利益需求,不将自己的战略强加在别人身上。中国的影响力会扩大,但这并不是基于零和博弈的影响。
在贾秀东看来,这几个外媒对中国“一带一路”的评价表明它们对“一带一路”存在误解,这种误解就像是“中国威胁论”的翻版。那么,对此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
贾秀东表示,首先是真心实意;其次是用事实说话。这么多国家加入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来,响应“一带一路”的号召力,说明“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很有感召力,而各国确确实实在加入到“一带一路”后享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至于质疑中国出口过剩产能拓展影响力的说法,早已由媒体指出其错误。据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号“学习小组”报道,中国推动“一带一路”下的产能合作,是一种新型的合作发展方式。中国企业通过走出去,与其他国家共同协商、建造新产业,不是以往的产能转移,而是产业的扩展与提升,有利于各国的经济发展。
王毅驳斥某些外媒炒作“一带一路”多国首脑缺席论 图源:国搜头条
这样看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导的开放包容,即鼓励沿线国家参与到合作中,并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同书写规则,推动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与当年以美国为主导、单方面向欧洲国家投资和输出产能的“马歇尔计划”有着根本的不同。
1.《中国马歇尔计划 一带一路是中国“马歇尔计划”?外媒又被打脸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马歇尔计划 一带一路是中国“马歇尔计划”?外媒又被打脸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49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