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本报宁波12月22日电(记者李佳璇)翻阅大量史料,寻找前人的足迹,用足迹和文字描述“中国故事”...12月22日,在浙江省宁波市第四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旅行团中,中新社记者曾伟作为一名年轻记者,带着人们重温篝火岁月,讲述信仰的力量
80年前的11月8日,火焰熊熊。随着上海和淞沪战场上炮声隆隆,“庆忌”在上海成立。同样,“清季”的姊妹机构、中国新闻社的前身“国家通讯社”,成立于1938年,以“清季”成员为骨干,以范长江为社长,肩负着向国统区和海外华侨宣传抗日战争的使命。
图为第四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团走进浙江宁波 王远 摄通过采访范长江的儿子范东升,曾奈从他手里拿到了一份“国家通讯社”的名单。名单中密密麻麻的名字也是触目惊心的“生死”。曾奈感叹,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青年记者为了神圣的职责和民族的命运,聚集在党的周围,扛起了救国的大旗。
“冒着枪林弹雨,许多新闻前辈牺牲了。但前辈们没有退缩,因为他们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曾奈说,她前辈的故事总是激励她不要忘记自己的主动精神,坚定她的理想和信念。
诚然,按照记者的写法,有世界,有世界的冷暖,有世界的壮阔,更有家和国的情怀。通过采访周总理的侄女、前中国新闻社社长周秉德,曾奈对“家和国家的感情”这几个字的份量有了更深的理解。
图为听众感动落泪 王远 摄在她的演讲中,曾奈说她已经问过周秉德她是否记得第一份薪水的数额。周秉德回答说:“小姑娘,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从来不考虑毕业后能挣多少钱,只想为社会做贡献...有志者事竟成。”
周秉德的话和短语都凝聚了家和国家的感情。曾奈也将这种深厚的感情融入到文本中,作为参与者,他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描述了普通人的“家乡故事”。
1998年,美国纳米基因公司首席科学家景程在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1平方厘米超微实验室”。一年后,他毅然回国,开始在北京的一个地下室开发“中芯”。现在,景程的团队已经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筛查遗传性耳聋基因的检测芯片,并完成了对260万新生儿的筛查,防止了6万多名儿童及其家人成为残疾人。
在采访中,曾奈忍不住问景程为什么回国。对方只是回复说想回来做点实事,希望用“中国核心”为全国人民的健康福祉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健康的中国。
曾奈感叹,当代中国还有很多像景程这样的人,而且大多默默无闻。讲述他们的“中国梦”,是新时期记者不可推卸的使命。
诚然,“铁肩担德”的指挥棒现在正交在年轻记者的手中,他们历尽艰辛,抓住了时代的脉搏,用故事记录着国家前进的步伐,传递着时代的正能量。
“回顾过去,国家通讯社成立时,坚持党的领导,团结一切进步人士。如今,“新一代”记者越来越多。我们会继承这些理念,把今天的中国故事讲好,让篝火中的旗帜永远飘扬,希望通过生动、感性、温度的故事给更多的人。受到思想和情感共鸣的启发。”曾奈说。
据悉,第四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回展由中宣部和中国记协主办,来自全国新闻战线的40名优秀记者通过分享新闻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展示了新闻工作者在新时代的新行动和新责任。(结束)
1.《烽火姐妹 重温烽火岁月 中新社曾鼐讲述记者的“家国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烽火姐妹 重温烽火岁月 中新社曾鼐讲述记者的“家国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64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