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编剧温大三时写的《江红的脸》,让她一举成名。这部2012年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首映的校园剧,今天已演出315场,票房超千万,被称为“神剧”。
在诞辰116周年之际,《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温。温·方毅以非凡的才华成为这一奇迹的创造者,她所继承的南大戏剧血统成为她灵魂的向导。
王凡|文
01
《江红的脸》的作者文方毅是NTU戏剧影视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剧本讲述了蒋介石在1943年担任中央大学校长时,邀请中文系三位教授吃年夜饭的故事。这是NTU文理学院戏剧影视系主任吕效平交给她的学术论文。
厚重的历史和年轻的编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最终创造了校园剧的奇迹。2012年5月在校园首播,反响强烈。在校园连续演出30余场后,2012年12月开始公演,2013年开始全国巡演,2013年底赴美演出。《蒋公的脸》从2012年开始演出,共演出315场。最近一次演出是在宁波。”文对说:
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个剧本,看到里面更多稚嫩和青涩的部分,但她也表现出了少女天真无邪的表情,说:“我时常觉得,哇,当时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台词呢?”
温尝到了一夜成名的滋味。“没想到《蒋公的脸》成功了。我立刻害怕了。在这种惊恐的状态下,我觉得我以前的生活方式更安全。”然而,这种无知并没有让她“随波逐流”。除了对频繁曝光有点不舒服之外,她很坚决。一年多过去了,戏剧的话题渐渐冷却下来,文的生活也恢复了平静。
对其他人来说幸运的是,当她的同学在本科毕业时为自己的人生选择苦苦挣扎的时候,她在两年前被送进了研究生院,考上了博士。《蒋公的脸》给了我信心——我以后可以走戏剧这条路了。"
当然,压力也随之而来。“期待你的下一份工作,期待你更好的工作。”面对大家的期待,温坦言,早年的名气带给她的压力大于动力。她说中间创作了不止一部作品,但她知道不好。她沉下心,全心全意地学习。这些年的大部分时间,她都在做学术工作。
02
细究《蒋公的脸》的成功,除了偶然,在这个90岁的小伙子身上也蕴含着必然性。
文,高知家庭出身,受家庭影响,非常喜欢读书。“我妈妈手头总是有书。父亲虽然工科毕业,但觉得家里的书肯定多。我经常搜索一些书单,收集国内外的书籍,在家里建一个小图书馆。他用表格做了非常详细的统计,每本书放在哪里,就像图书馆系统一样。”家里书房里有个带墙的书柜,文经常打开来翻。小时候看漫画书,看世界名著漫画,看民间故事漫画。长大后看原著。四大古典小说最喜欢《红楼梦》和《水浒传》。
积累了很多钱之后,我在石楠大学附中读大四的时候遇到了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系的自主招生。温方毅说,当时他只想老老实实考大学,报中文系或者历史系。突然有一天,学校召开了家长会。温的父亲拿了一份名单,说开始招收这个专业的学生。“这是进入NTU的好机会。虽然我爸妈不知道这个专业是什么,但是还是决定考一考。结果他们自己报名了。”当时,文的专业知识并不好,但他的文学知识和采访成绩都很高。得益于大量的阅读积累,温进入了南大。
大一的戏剧实践课让她喜欢上了戏剧。她斩钉截铁地说,以后不拍电影了,因为在剧院会更舒服。大二的时候,她开始学写舞台剧,突然发现自己会写剧。正是因为课堂作业做得好,吕效平后来让她写《蒋公的脸》。
也是因为文读了那么多书,写了那么多行。“毕竟是文人剧。书袋里肯定有很多内容,很多和文人有关的内容,很多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文查阅了大量校史资料、民国教授传记和当时创作的知识分子剧本。“对于创作来说,细节越多越好。我在找很多历史细节,看能不能用在笔记本上。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历史感是通过布局历史细节而创造出来的。”蒋公的《脸》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把大家带入那种情境中
东健教授评论说,温方毅写出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的东西,写出了大学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这是非常难得的。
03
话剧成功后,很多人都在问:南大为什么要在戏剧领域创造这个奇迹?
南京大学文学院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系,戏剧研究在国内学术界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南大学生的戏剧在戏剧观念上一直是现代的、先进的,强调思想内涵,冲击灵魂。在《江红的脸》流行之前,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公敌事件》也颇有影响。
原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许分别在《蒋公的脸》出版时写了序言,分析了南大这一独特的传承。丁凡说:“1979年,匡亚明作为南京大学校长,引进了著名剧作家先生,并任命他为系主任,还培养了中国著名的剧作家。但是,早就想办一个自创自演的实验剧场,是从陈开始的,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在手里实现了...我们应该为文学院培养出像温·这样有思想的剧作家而自豪,因为她继承了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
许认为:“这部剧的诞生,源于一位高年级教师和一位在南京大学完成学业并待了30多年的大学三年级本科生的科学实践...戏剧创作更依赖于作者的才华,这是这部剧的‘因’;但是,历史和传统对她的心灵的引导,不能不说是这部剧的‘边缘’。”
蒋公的脸会永远存在吗?温方毅的回答有些出乎意料。
“这部剧一直在演。南京基本每个月都有两场演出,门票卖的很好,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在南京这样的地方,演了这么多年。但总有一天会过时,我们也希望这部剧有一天会过时。当人们不认为这部剧说的是新的,这部剧就过时了。旧剧本应该过时了。”
目前,文参与改编了金雨城小说《花儿》中同名舞台剧,剧本经过数十稿修改后得到金雨城的认可。《花儿》第一季今年年初在上海演出,稍后将在北京和杭州演出,第二季目前正在筹划中。
这种温是容易的,将来也是可以预料的。
|对话
我这辈子都不会离开文学
阅读:为了你的作品的流行和你的名气,你总是表现出冷静和沉着。这是一种涵养吗?
温:可能跟性格有关吧。我是个比较家常的人。如果我的某部作品争议特别大,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也许我会更多的为自己的作品辩护,但是这部作品已经是这样的影响了,我更多的还是一个反思。
阅读材料:你目前的生活状态如何?
温:读博士比较自由,但是压力还是挺大的。现在在做学术,去图书馆看书,静静地坐在那里,回来打扫卫生做饭。偶尔会看剧玩游戏,跟其他人没太大区别。我回到了我的日常状态。
阅读:南京大学戏剧系已有90多年的历史。它给了你的创作哪些养分?
温:主要是自由精神。戏剧创作的技巧并不复杂。要教的教材很多,但戏剧不仅仅是技巧。以《蒋公的脸》为例。虽然是校庆的主题,但是老师在创作的时候没有给我任何限制。
阅读材料:听说你在写《蒋公的脸》之前采访了东健老师。
温:董老师非常善良和坦率。但是我太紧张了,一口茶都没喝。我告别的时候,董老师关切地问:“你没喝茶吗?”我立即拿起杯子,一口气吞下了大部分,差点呛出来。出门之后,觉得好笑。现在除了董老师讲的故事,印象最深的就是董太太弯腰整理书房里满桌子的书。
阅读材料:请告诉我们今年校庆将举行的“传统、青年、未来——NTU校友戏剧创作研讨会”。会上演什么新剧吗?
温:这次,我邀请了何继平先生和我以及先生谈一谈“戏剧的传统与未来”。专题讲座有《陈与戏剧教育》、《青年作家与戏剧的未来》。NTU几位年轻作家的作品《国际餐厅》、《穆特》和《米奇去哪里》也在校庆期间上演。我参加了朱奕的《喧哗》。
阅读: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你对文学持什么态度?
温:文学是我们精神世界的食粮和血肉。影响我们的一举一动,待人接物,影响这个世界的文明和走向。我觉得文学不会在信息时代退出,看看现在的网络文学有多发达就知道了。当文学以这种方式下移,让更多的人阅读时,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我这辈子可能没有戏了。如果不学这个专业,我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戏剧,但我一辈子都离不开文学。
阅读:如果你想向读者推荐一本书,你会推荐哪本?
温:我想推荐一位作家,他研究近代史,出版了一系列的书。他的研究更有独创性,在描述当时的人和事时非常谨慎。对于那些对历史更感兴趣的人来说,它仍然是一部相对可信的作品。
蒋公的脸
文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1.《温方伊 温方伊:我希望《蒋公的面子》过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温方伊 温方伊:我希望《蒋公的面子》过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652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