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前,国共两党在人数和装备上的力量差距极其悬殊。然而,仅仅三年时间,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军以毁灭性的力量打赢了三大战役,在全中国插上了鲜艳的红旗,揭开了中国古代的新篇章。席卷天空的壮丽战场背后,到底是什么控制了战争的结局?至今难以忘记的婴儿车和门板告诉我们什么?事实上,这场战争的结果在开始之前就已经是定局了。请关注今天的《解放军日报》“纪念建军90周年特刊”-
胜利的基础在人心
■王树增
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有430多万装备精良的正规军,达到了空以前的规模。这时候,就算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算上东北刚刚发展起来的几万人,总数也不过127万。很多属于民兵性质,武器还是大刀长矛;即使属于正规军主力,轻武器也很差,重型武器严重短缺。而且,这是一支纯粹的陆军部队,大部分官兵连军舰战斗机都没见过。
解放战争于1946年6月26日爆发。
短短三年,是什么导致了解放战争的最终结局?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高级军政官员忙着进城“领”财物。这时,在延安听到最多的词是“人”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接受”成为国民党政权为夺回政权而建立的官僚阶级的核心内容。空之前,贪污挪用资产开始——“收受变成了抢夺战利品的混战,各个不同的政府机构都被赋予了不受中央监管而收受敌方财物的权力,他们的行为就像是对人民的侵犯。”抗战时期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魏德迈,受杜鲁门总统的委托,于1946年7月再次来华,为美国政府继续援助国民党政权提供决策依据。魏德迈在离开中国前的讲话震惊了国民党高级官员...我发现很多政府官员把兄弟子侄安置在政府,在国企或者私企工作,利用职权牟取暴利,不顾国家和人民的福利……”魏德迈评价国民党政府官员:“大多数人的行为特别贪婪、无能,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共产党人和他们领导的军队是一群有着特殊信仰和性格的理想主义者。1946年3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访问延安。他的随行记者这样描述共产党的政治中心:“在延安,党的干部工作时间长,吃得不好。冬天,他们一天吃两顿饭,主要是小米和青菜。他们在山洞里,坐在木椅或长凳上,在小油灯的昏暗灯光下工作。但是,他们似乎并不累,甚至在敌人即将大举入侵的时候……他们已经检验了自己的所有理论,并把它们应用到中国原始的农村和农民的日常生活中,他们觉得在人民家里和在自己家里一样无忧无虑。在延安最常听到的一个词是“人”...中国人民怎么样,世界人民怎么样。走向人民,向人民学习是口号,但比口号包含更深的含义,代表着一种深情,一种最终的信仰。”
孟良谷战役
就一个社会而言,公平始终是人们衡量政权是否合理的基本尺度。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正是中国人自近代以来所追求的崇高理想,即创造一个民主、自由、公平的新中国。因此,共产党人提出的“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诉求,得到了中国人数最多的社会阶层的认同和支持。
中国受苦最多的人是谁?
他们是农民,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就像国民党军政高官忙着进城“领”财物一样,共产党人提出的口号是“凡是可能下乡的干部都要下乡”。历史事实也证明,东北共产党人发动的大规模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1947年,人民军以山西运城为目标,八纵二纵连续半年发动强攻和援助,运城周围的人则负责运送粮食和运送伤员。听说攻城部队需要木材,家家户户都把门板拆了送上战场。据战后统计,战前战后人民送的门板有17万块!门板没了你还打电话回家吗?但是,人民是愿意的!
挺进中原
为什么曾经被占领的城市纷纷沦陷,人民军队却如此“平静”?战争的过程和结果远不能用通常的军事理论来解释
解放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在战略上别无选择。从国家权力的象征意义考虑,他必须完全占据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这一阶段,晋察冀解放区首府张家口、华中解放区首府淮阴、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甚至共产党的中心延安等被人民军占领的城市相继失守。然而,毛泽东“对这座城市的损失非常冷静”。毛泽东认为,由于蒋介石占领大城市,他只得到一些“空美国的摇摆建筑物和大新闻头条”,而最重要的是国民党军队“失去了有效的力量”。
为了占领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以美军装备武装起来的国民党主力部队大部分成了守备部队。结果,在战争中后期,几乎所有的战斗都是围绕一个目标进行的:国民党军队原地不动,直到所有的城市都被包围成孤立的城市,所有的主要交通线都被分割开来,最后被迫突围时被包围歼灭。在机动条件上,拥有大量机械化装备,占据交通主干线的国民党军队,应该有较高的机动能力,但反过来,守卫大中城市的国民党军队,却不敢踏出堡垒一步,一旦试图出城,就会尝到挨打的滋味。他们占据的交通干线也很脆弱,共产党根本不需要动用正规军。下达命令后,民兵和老乡们可以在一个晚上卸下几十公里铁路线上的所有枕木。因此,“不计一城一地得失,消灭敌人运动战的有生力量”的战略方针,在解放战争中被人民军队生动地诠释了。
三大运动
与此同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蒋介石从未真正统一他的陆海空军队的军事指挥权。国民党军队内部的众多派系,是军阀割据时代遗留下来的现状。解放战争中,无论是战略决战还是局部战役,蒋介石制定的任何战略,总是受制于国民党军队中的政治军事派别。
众多派系的结果是保存一个人的力量,使他免于毁灭。
什么是派系?是个利己集团!
人民军队没有私利,只有解放全中国的共同目标。
所以,当战场形势需要实力不强的中原野战军单独歼灭强大的史蒂文·黄兵团时,邓小平说,其他野战军仍能渡江解放全中国,是值得的。
南京解放
什么是“推翻正统军事模式的因素”
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认为“前所未有的屈辱”被黄埔毕业、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前线将领俘虏,视他为校长。他们的部队一旦投降,就成了上万人。辽沈战役俘虏了国民党正规军三十万五千六百人,来不及甄别。解放军干脆在荒野里用树干搭起一扇门,叫做“解放门”。愿意加入人民解放军的基层官兵,只要走在门下,立即成为战友,受到欢迎,然后献身于人民解放事业,就获得了解放。解放战争中,大部分在以军规模和师规模内造反投降的国民党军队,经过政治教育和意志磨炼,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主力,以至于在战争后期,被称为“解放战士”的士兵在人民解放军的一些单位中达到了不可思议的比例,有的甚至达到了80%左右。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后勤补给基本依靠战争后期的空投入,耗费巨大财力,收效甚微。然而,在同一个战场上,共产党军队却是另一番景象。1948年10月,东北第十野战军在黑山前线堵截廖耀祥兵团。三天之内,战场周围的人,不分男女老幼,来回坚守阵地900多次,送来2000多公斤干粮。战后统计,仅下湾村就有400多人死亡,与殉职的解放军官兵同葬。在整个淮海战役中,有近60万作战官兵落后于500多万前人民。战场上的几乎每一颗子弹,每一颗炮弹,每一粒粮食,都是人民日夜不停地运送的;而且所有作战官兵都知道,一旦受伤甚至牺牲,人民就会把他们运到战场上,用自己的被子盖好。
根据人民的意愿,共产党人的这一优势被外国记者认为是“大大抵消”了国民党军队在战争初期的装备优势,甚至“颠覆了正统军事公式的因素”,成为“军事公式中的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人民的愿望是什么?
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人心里有杆秤。
几十万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官兵,几千万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人们,愿意为了新中国的梦想,去战场上冲锋陷阵,哪怕被碾压成碎片!
新中国是什么样的?
一位人民军将领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让父辈们把新民主主义的根基铲平,让你们的后代在我们国家建设一个自由、幸福、文明、进步、庄严、华丽的世界。”
本文发表在2017年7月17日的《解放军日报》特刊上,以纪念建军90周年
1.《王树增解放战争 王树增:解放战争为什么能赢,到底是什么在左右着战争结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王树增解放战争 王树增:解放战争为什么能赢,到底是什么在左右着战争结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653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