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14日报道 12月13日发表了题为的报道。

东部军区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获得了大批“小树林”小型电子战系统。

这种系统外观像小型无线电台,只是发出的信号带有“特殊信息”。它能阻止无线电遥控的地雷和其他杀伤工具爆炸,还能设立手机信号的“静默区”,确保大型活动的反恐安全。

“小树林”的性能和便利性远胜过去生产的系统,它的工作波段扩大了两倍,并采用新的干扰方式。该系统可以安装在任何汽车上,防御路边炸弹——这是恐怖分子在热点地区惯用的布雷方式。

这种小巧轻便的设备装在军人背包里也毫无问题,以确保他们在战争或反恐行动中的人身安全。这是全世界第一种量产的无线电遥控爆炸防护设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民用手机信号屏蔽器。

黑科技!美剧曝美新武器可令导弹打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美剧第四季第4集中,首次公开展示了美海军的一种堪比“黑科技”级别的电子干扰系统,可有效欺骗敌方反舰导弹,本组图就此为您解读。图为片中的希腊海军埃利级导弹护卫舰向美海军伯克级驱逐舰发射反舰导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军伯克级驱逐舰在探测到导弹来袭后,迅速发射了一种名为“纳尔卡”的悬浮式电子干扰诱饵,图中可见诱饵发射升空,和传统诱饵会迅速引爆,形成干扰云不同,这种诱饵更像一架小型无人机,在原地悬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与此同时,伯克级战舰上,干扰系统的显示屏上出现了神奇的一幕:只见真实战舰驶过之后,在原先位置生成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伯克级“虚像”,根据台词介绍,这个“虚像”的雷达信号强度甚至比本尊都要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而对于来袭的敌方反舰导弹来说,显然无法分辨出“虚像”与本尊的区别,直接朝“虚像”飞来,而真正的伯克级则早已逃之夭夭,躲过一劫。图为美军战舰上的悬浮诱饵的雷达探测视角,显示的其实也是其在敌方雷达上的干扰效果,此时敌舰火控雷达和反舰导弹均已将诱饵当成了“真家伙”,也难怪希腊舰长会感叹他是在与“鬼魂”作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上述情节太像科幻小说,但实际上这段情节不仅有现实原型,而且连使用的电子干扰诱饵都是实际存在的,即图中的Mk234“纳尔卡”有源式悬浮雷达诱饵系统。该系统由美国和澳大利亚于1988年联合研发,1999年完成作战测评,美海军购买了11套系统安装在战舰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纳尔卡”实际是一种具备自主悬停飞行能力的干扰火箭,为了能在空中长时间悬停,诱饵尾部搭载有矢量推力喷口,头部则配备有四片可折叠旋翼,发射后会像直升机一样高速旋转,“纳尔卡”的预编程飞行高度最高可达100米,最长悬停时间超过55秒。图为发射后的“纳尔卡”诱饵,可见尾端的悬停火箭发动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悬停期间,“纳尔卡”内部搭载的电子信号放大器会模拟出类似大型战舰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信号,同时按照预先编程好的弹道和飞行参数在空中徘徊,吸引来袭反舰导弹,诱骗其雷达寻的头锁定诱饵本身,从而偏离友军战舰。图为“纳尔卡”试验视频,可见尾端的悬停火箭发动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纳尔卡”的首次实战记录发生在2016年10月9日,当时美海军“梅森”号驱逐舰在也门沿岸地区遭到胡塞武装发射的2枚反舰导弹袭击,“梅森”号迅速发射多枚 “纳尔卡”诱饵,成功诱骗来袭导弹偏离本舰。图为“梅森”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纳尔卡”电子诱饵的垂发系统,通常采用双联布置,由于占用空间很小,且战舰本身无需进行大幅改装,小到导弹护卫舰,大到核动力航母均可搭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作为一种新型电子防护手段,美海军十分重视“纳尔卡”诱饵系统,并已采购了上千套系统装备在各种大型战舰上。图为美海军“美国”号两栖攻击舰于2015年试射“纳尔卡”诱饵资料图,可见顶端的四片悬停旋翼已展开。1

敌对外国势力干扰GPS?“麦凯恩”号撞船阴谋论甚嚣尘上

参考消息网8月23日报道 美国月刊网站8月21日发表凯尔·沟上的文章称,美国“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与一艘民用油轮相撞后,抵达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视频画面显示,这艘战舰的左舷裂开了一条大口子,导致大量海水浸入舰体。这是两个月内发生的第二起美军驱逐舰与民船相撞事件。

哪里有怪异的巧合,哪里就有阴谋论。

8月21日早晨,“约翰·麦凯恩”号与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的“阿尔尼克”号油轮相撞,导致该驱逐舰左舷被撕开一个大口子。美海军潜水员在樟宜海军基地对舰体受损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现场评估。

马六甲海峡航道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2015年通过该航道的各种军用和民用船只达80980艘。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通过这条航道的船只数量已出现猛增。

“约翰·麦凯恩”号是一艘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该驱逐舰驻扎在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隶属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该舰和其他数艘同级舰均进行过升级,具备反弹道导弹能力。事故发生时,该驱逐舰刚完成在南中国海的“航行自由”行动。

现在,有关“约翰·麦凯恩”号撞船事故和“菲茨杰拉德”号今年夏初的撞船事故应归咎于全球定位系统干扰的阴谋论已甚嚣尘上。这一观点认为,一些不友好的外国势力干扰了美国的GPS卫星定位系统。目前,全球军舰和商船都使用GPS来确定自己与其他船只的位置。所谓的“GPS欺骗”行为会导致GPS跟踪器错误识别船只的位置,使得船只弄错方位,导致撞船事故发生。

针对GPS的干扰和欺骗的确存在。美国的潜在敌人已认识到美军依赖该系统进行日常导航和武器瞄准等一切事宜,因此他们一直在设计各种方法,以阻塞或干扰GPS信号。

报道称,朝鲜会对韩国的GPS信号进行定期阻塞,干扰船只和飞机的导航系统。此外,莫斯科的司机也一直在抱怨首都中心区的GPS信号经常出问题。更糟糕的是,7月俄罗斯黑海地区的船员报告称,他们的GPS导航系统对舰船的定位与其实际位置相差25海里。这一伪信号是从俄罗斯新罗西斯克海岸发出的。

“约翰·麦凯恩”号撞船事故真的应归咎于GPS干扰欺骗吗?这不大可能。假设某敌对势力希望欺骗美国驱逐舰,它发出的信号一定会被传播出去,这一伪信号如果没有办法令该区域的数百条船只迷航,也足以让数十条船受到影响。如此规模的GPS干扰肯定会被很多人注意到。

此外,阴谋论者还忽视了GPS定位不是美国海军唯一导航手段的事实。“约翰·麦凯恩”号上的值更人员肯定会留意突然出现的障碍物、不发送应答机信号的船只及其他潜在的危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发生碰撞事故的美国海军“麦凯恩”号导弹驱逐舰。新华社发

战斗机扫描不到,日拟用电波干扰在钓鱼岛反制中国无人机

参考消息网8月1日报道 日本7月31日发表题为的报道称,日本政府正研究讨论在海上保安厅巡逻船上搭载电波干扰装置,以阻止无人机飞行。此举针对的是5月在钓鱼岛周边海域从中国公务船上起飞小型无人机一事。

海上保安厅巡逻船5月确认,无人机在钓鱼岛周边的中国海警船附近飞行。这是首次在钓鱼岛周边发现有无人机飞行。

接到海上保安厅通报的航空自卫队F-15战斗机紧急起飞应对,但F-15等战斗机的雷达扫描不到小型无人机,飞行员用肉眼也看不到,于是很多人对紧急起飞这一应对方式提出质疑。

因此,政府着手讨论赋予海上保安厅应对无人机的能力,很有可能会引入电波干扰装置,以阻碍无人机飞行。由于需要验证该装置有效性,政府考虑先试行引入该装置。

报道称,关于法律依据,政府预计会修改。如果海上保安厅引入应对中国无人机的电波干扰装置,这将是海上保安厅首次拥有对空装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日方拍摄的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的中国公务船和无人机。

1.《手机炸弹 俄军装备小型反恐电子战系统 可防止手机遥控路边炸弹爆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手机炸弹 俄军装备小型反恐电子战系统 可防止手机遥控路边炸弹爆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66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