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让古韵穿越千年
但是老街也正在消失
因为灭绝
记忆变得越来越美好和长久
……
本期《老街小巷》带你走进
靳东路
唐郁亮记者∣曹玉婷吐温
在绵阳,很多看似普通的地名背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地名是开启绵州古城的钥匙,是谱写绵州故事的音符。1998年,绵阳民政部门将芙蓉二桥更名为靳东桥,将富乐大道更名为靳东路。“靳东”一词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也见证了芙蓉河从唐代到近代的历史状况。
靳东大桥
靳东一号
可以追溯到唐朝
芙蓉溪,古代以河两岸随处种芙蓉而得名,山清水秀,花花草草,有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赞美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芙蓉溪上的桥梁越来越多,其中芙蓉溪就是以这条小溪命名的。
绵州同堂郁亮说,芙蓉溪上的另一座桥——靳东桥,在建成三年后被暂时命名为芙蓉二桥。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绵阳市的发展,芙蓉溪大桥已经不能满足当时游仙区的交通需求。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连接东部沈家坝富乐大道和西部开元田的靳东大桥于1993年9月破土动工,1995年4月竣工。在施工期间和竣工三年后,靳东大桥曾被称为芙蓉二桥。直到1998年,绵阳市民政厅正式更名为靳东大桥,从此投入使用。也叫“靳东”,是以前的富乐大道,也就是今天的靳东路。
游仙区靳东路任先录,1999年被芙蓉西段拍摄
游仙区靳东路任先录拍摄于1999年
虽然大桥和靳东路是在1998年命名的,但靳东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靳东”一词见证了从唐代到近代的芙蓉河历史。
“桥名‘靳东’历史悠久,其最早源头可追溯到唐代。‘晋’是渡口的意思,‘东’是方位的词,‘靳东’是绵州城东边的渡口。”解释了“靳东”的由来。唐太宗和王月的第八个儿子李真担任绵州刺史。他在绵州,奉命守卫西南,修建王月楼。王月李镇在绵州时,因通往中原的道路被芙蓉溪切断,在芙蓉溪杜丽庙的另一侧设置了靳东渡口,以方便两岸联系。因此,“靳东”一词出现在历史上。
据唐,据史称,渡口位于寺的另一侧。靳东轮渡的具体位置是芙蓉河下游,靳东大桥下游30米,开元农贸市场岸边。从唐朝到清朝,靳东有两条渡船:一条是唐朝李维在绵州时建立的靳东北渡,另一条是清代李调元诗歌中的靳东南渡唐郁亮介绍说,由于唐代绵州城的繁荣,以靳东北渡口为主要干道的川陕古道、杜甫在志平书院的住所、接受名人学士学位以及在靳东钓鱼等。,北渡口成为文学史家公认的靳东渡口。
游仙区贫瘠河滩的开发
申家坝过去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20世纪80年代,除了23%的耕地外,沈家坝有近1000亩杂草丛生的滩地。“沟渠交错,溪流不断。如果下雨,它将充满水,成为一大片贫瘠的沼泽。”唐郁亮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初期,申家坝北部只有李舍寺,南部只有渔人村。但长期作为学校和农家乐使用,造成严重破坏。
唐郁亮认为,申家坝的历史可以从公元301年开始。公元301年,李特起义军攻占了涪城县。李雄的韩成政权、汴人的前秦政权、鲜卑的西魏和绵阳的北周政权的历史都发生在沈家坝。隋朝统一中国的280多年间,申家坝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繁,是绵阳混乱时间最长的古战场。“申家坝已经荒凉很久了,更重要的是因为洪水造成的破坏,芙蓉河和涪江首当其冲。每次大洪水,申家坝几乎都会被摧毁。”
直到20世纪90年代,市政府才投资建设了芙蓉桥、靳东桥、富乐桥、一环路、绵盐公路等。,并扩建了沈家坝,开始逐渐繁荣起来。
一亭路与芙蓉西路交叉口
说到沈家坝的城市建设,不得不提一下辉泽堰出水口的处理。会泽堰建于甘龙二十八年,全长23公里,约7万亩农田由芙蓉河和涪江的二次水灌溉。由于芙蓉溪改道,水位降低,重建洪泛区,提供建设用地,修建拦河大坝,以确保松雅、小江沟、三台永明肥沃土地、人畜用水的灌溉,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辉泽堰的成功整治不仅提高了防洪能力,而且保证了灌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了70多亩建设用地。
此外,沈家坝的安置房还容纳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绵阳旧城改造中涪江西岸翠花街、铁牛街等老街的拆迁户。安居工程解决了绵阳市贫困户的后顾之忧,不仅有效配合和支持了绵阳的城市建设,也增加了游仙区的城市人口。至此,游仙区沈家坝终于告别了广袤贫瘠的沼泽时代,跟上了绵阳城市发展的步伐。这片沉睡多年的土地,终于来到了苏醒。
杜丽寺与都游亭街名的古今对话
《绵阳县志》卷七《人民后勤驻地》,抄录《省志》:“唐天宝年间,明成祖幸,蒋觉驾老臣至绵州,在杜佑亭壁绘鹰。”从此,唐代诗人杜甫,宋代诗人陆游,见过画鹰,留下了诗。杜甫《观公画鹰碑》写道:“画鹰有角,杀气幽。观者贪而欲飞,画者无心学。这只鹰的画像在左面,但它真的是骨头,所以它白白地传递了。梁建彦的雀因恐惧而休息,九天不战空。
杜丽神殿
从“杜佑亭壁画鹰”到“此鹰摄于左面”,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些线索。据《绵州志》记载,杜丽寺原是西汉时期中国针灸的创始人傅翁和东汉时期著名的旅行道士李贻琦居住的地方。初唐时,州民在此修建志平书院,成为文人士大夫讨论如何修齐志平、吟诗写作文、修身养性的场所。为了避免安史之乱,杜甫在绵州刺史杜基及其友人的劝说下,在绵州蛰伏。杜甫多次去绵州,住在志平书院,后来的诗中称之为“左面府”。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涪江、芙蓉江洪水暴涨,志平书院彻底被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绵州传教士吴朝聘遵照父亲的遗愿,集资在志平书院旧址修建杜丽寺。
杜丽慈乡文化墙
“靳东”流传了几千年,杜丽寺、杜有阁也流传下来。“杜丽寺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和扩建,而杜佑馆则反映在靳东路旁边的一条小街——玉亭路。”唐说,绵阳有很多这样的街道和小巷,但看似普通的名字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是打开绵州古城的钥匙,是谱写绵州故事的音符。
如果你也是老绵阳,
熟悉绵阳老街。
欢迎给万留言提供线索!
1.《曹雨婷 记忆中的绵阳·老街巷,东津路:古渡口跨越千年见证芙蓉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曹雨婷 记忆中的绵阳·老街巷,东津路:古渡口跨越千年见证芙蓉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729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