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乾隆二十二年,清军成功平定准噶尔汗国阿穆尔萨那叛乱,成功结束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清准战争”。这也是安史之乱后,中原王朝的势力再次触及中亚。
01
平定准噶尔之乱,打破中亚与清朝的藩篱后,哈萨克玉子的阿布赉汗积极派遣使节到中原拜见皇帝。当时他不仅献上了优秀的马匹,还表示愿意臣服于清朝。后来大禹子、小玉、哈萨克、布鲁特等领导也纷纷主动要求归顺中原王朝。
▲乾隆皇帝的剧照
有趣的是,面对哈萨克的屈服要求,甘龙婉言谢绝了。要知道扩张疆域一直是帝王将相会有所贡献的重要证明,也是后人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哈萨克臣服为清廷统一中亚提供了很大的机会,对乾隆有利,但乾隆为什么要拒绝?其实这背后隐藏的是乾隆皇帝的大智慧。
▲清初西北边疆斗争形势的巩固
02
其实哈萨克斯坦愿意主动并入中原王朝,和准噶尔蒙古关系很大。准噶尔部是瓦拉首领的居所,瓦拉是明朝卫拉特蒙古的名字。明朝时,卫拉特蒙古首领被杀后,不断受到金氏家族和察哈台汗的镇压,生活状况不容乐观。最后,卫拉特蒙古不得不选择放弃漠北牧场,逐渐转向哈萨克草原。
▲哈萨克汗国汗阿布赉汗画像
这时候哈萨克人和乌兹别克人为了贸易通道打得火热,根本顾不上卫拉特人。所以哈萨克人和卫拉特人的军队在草原上没有大的冲突,草原能够维持近百年的和平。但到了16世纪末,哈萨克汗国的实力越来越强,西迁的卫拉特人逐渐成为哈萨克汗国的一部分。
▲哈萨克草原近照
17世纪初,面对深刻的内外危机,卫拉特贵族决定暂时搁置内部矛盾,携手抗击外敌。于是,重新统一的威拉特蒙古对喀尔喀蒙古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并在其东部取得了不错的战果。此外,卫拉特蒙古仍在西攻,成功攻克哈萨克斯坦的杨吉尔汗。
▲准噶尔剧照
之后,准噶尔部首领加尔丹将卫拉特的势力推向顶峰,彻底控制了哈萨克草原,不断侵蚀锡尔河流域的城市。日益强大的准噶尔汗国无疑对正在崛起的清朝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双方摩擦不断,最终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清准战争”。
▲《平定准噶尔胜利图》
据资料显示,准噶尔部在国力鼎盛时拥有20多万户,总人口约60万,成为当时中国西部最强大的地方政权。为了消除危险,清政府效仿汉武帝,派往西域。它想联合中亚的哈萨克人,从东向西进攻准噶尔,这样在战争中就可以互不相顾。
▲清军剧照
03
俗话说,“房子每晚都漏水。”与清军交战的准噶尔汗国,不仅内乱频仍,天花肆虐全国,为隆平叛乱提供了极大的契机。事实上,没有这个天花的帮助,乾隆也不可能完全平定准噶尔,因为远锋是对清朝国力的巨大消耗。
当时清廷的国库已经无法支撑一场持久战。如果战争陷入僵局,国家财政随时可能崩溃。因此,乾隆不断催促前方总司令加快行军速度,必须迅速攻入伊犁,准噶尔的老巢。
▲清朝统治者统一西北态势图
后来哈萨克族和清军联合作战,看到了大清帝国的强大,就产生了投降清廷的想法。但当时乾隆皇帝只是想保证边疆的稳定,并不打算教育哈萨克人。此外,哈萨克人起源于金帐汗国,与中国没有深厚的历史关系。不仅远离中国,而且土地贫瘠,难以治理,所以乾隆皇帝不接受哈萨克人向清廷投降的要求。
▲哈萨克汗国贵族剧照
除了这些原因,乾隆不接受哈萨克斯坦投降还有一个考虑。长期处于清朝和俄罗斯两大强国之间的哈萨克斯坦,不得不在生存压力下讨好双方。毕竟这两个厉害的大哥得罪不起任何人。如果清军答应进入哈萨克草原,俄罗斯不会坐视不管,中俄很容易发生对抗,这对双方都不是好事。为此,乾隆最终拒绝了哈萨克的投降。
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哈萨克斯坦最终未能如预期般回归清廷,但清朝统治者与哈萨克斯坦一直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关系。甚至中亚的每一场战争,哈萨克牧民都会选择投靠新疆,逐渐哈萨克人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成为56个民族之一。
参考文献:
《七法·元旦审判笔》《醒世》《准噶尔大清统一之战》
1.《准噶尔叛乱 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清朝本可借机统一中亚,为何乾隆帝却拒绝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准噶尔叛乱 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清朝本可借机统一中亚,为何乾隆帝却拒绝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734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