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诞生的“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创造了高等教育的奇迹,仅存在8年11个月,培养了8000多名学生,其中涌现出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两个学院的150多名院士。
西南联大校景鸟瞰很多人都很好奇,这个学校像“神话”一样,培养了一大批国家栋梁,是什么样的“样子”呢?为此,30多个80后、90后百度公司组成了回收团队。用了10多个月的时间,用高精度图像识别、3D环境感知、3D渲染引擎等技术恢复西南联大校园,然后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在互联网和手机客户端展示,让大家看到过去的校园,感受到联合大学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让在世的校友“重返”母校陈是百度公司80后员工,也是“西南联大”数字修复工程的发起人。谈到她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她承认是受到了西南联大精神的启发。2016年之前,她在百度学术产品工作,认识了很多老教授,包括西南联大校友、中科院院士潘吉銮。
“我去清华校园看望潘先生,他当时88岁,坚持骑电动车来实验室工作。潘先生说,只要多工作一天,他就能为中国的焊接技术做出更大的贡献。”陈表示,在与潘季鸾先生的交流中,西南联大是他谈得最多的。潘老多年来一直从事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承和宣传工作。“希望西南联大的历史能被更多的年轻人所熟知。”陈说,她对此特别感动,是在潘老的启发下进入这段历史的。
她查询了相关信息,并拜访了一些西南联大的校友。目前,这个群体只有1000多人,平均年龄为95岁。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无法下床或独立外出。"老校友说他们像排队一样一个个离开了."于是,陈想出了让活着的老校友重新“回归”西南联大的主意,用数字技术还原它,然后用虚拟现实或增强的方式逼真地呈现出来。
在这方面,百度积累了技术。2015年尼泊尔地震后,他们成功地对受损的加德满都古迹进行了数字化三维修复;他们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修复了老北京的九城门和Xi的秦始皇兵马俑,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2016年底,陈向公司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大力支持。成立了一个由30多名技术骨干组成的跨部门恢复小组。
邀请梁思成弟子倾力指导用数字技术还原西南联大,最好找当年的建筑做对比。然而,云南昆明西南联大的大部分建筑早已不复存在。为了实现精确的恢复,需要找到尽可能多的材料。为此,陈向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求助,四处寻找西南联大的“线索”。队员们还三次飞到云南,在西南联大博物馆寻找资料。
“郭先生的团队在古建筑数字化修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建筑结构和布局方面比我们更专业。”"我们必须确保每个恢复点都基于证据."于是,修复小组找到清华大学建筑专家郭代希教授及其团队,邀请他们协助修复工作的建筑研究和设计。
复原后的西南联大学生宿舍据记载,当时战火纷飞的西南联大的校舍是由著名建筑师梁思成设计的,一张平面设计图标明了当时各个校舍的相对位置。但据史料记载,梁思成先生收到了建筑学会会长的来信,要求建筑学会暂停校舍设计和监督。梁先生只能附上28个设计稿,深表歉意。最终设计图纸上没有梁先生的名字。真相是什么?历史上众说纷纭。
郭教授专程去看望梁思成的女儿。根据梁再冰的回忆,当时她只有七八岁。一家人逃到云南,父亲身体不好。在那段时间里,他的父亲停止了工作,好像他没有收到这个项目。直到后来找到梁思成先生签字确认的设计任命书,郭黛西教授是梁思成的关门弟子,对梁思成的设计风格有着深刻的了解,才在不断的修复研究中证明了很多细节。“最后郭老师确认,这份任命书确实是梁先生签的。无论是校园的中轴线,还是教室、宿舍、图书馆的分布,都很符合梁先生的风格。”陈介绍。
“在整个西南联大数字修复项目中,郭伟教授的团队帮了很大的忙,他们的帮助让修复结果更具历史和学术意义。”据报道,在整个修复过程中,两个团队查阅了23份文件,1200多份文件,阅读了510多万字,收集了216张历史照片,绘制了179幅图纸。
求证校友确保每一处细节真实陈表示,从项目开始,“有据可依”就成为他们应该遵守的第一原则,因为要做到1比1的准确回收。即使在郭岱看来,也有相当大的难度。平面图只有一个。我不知道那时的建筑是什么样子的。我只能根据一些老照片和那些照片中人和建筑的比例关系,一张一张地复原。难度可想而知。
怎么办?拜访西南联大的见证人!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还原当年的建筑风格。修复小组拜访了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闻一多先生之子温、现代著名作家。校友们讲述的细节修复了大楼的许多室内陈设。“比如,校友胡邦定说,他买了一双皮鞋,从门洞回到宿舍。后来鞋子被偷了,他听到小偷用手指戳窗户纸。这说明宿舍没门没玻璃。”陈对说道。
在恢复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年龄、气候等诸多因素。陈介绍说,1946年他们在西南联大进行了数字复原。当时,校园已经投入使用八年了。再加上昆明地处南方,城墙已经爬满青苔,铁皮屋顶也开始生锈。这些细节反映在修复后的图片中。
最终,整个团队准确修复了西南联大124.45亩北校区的所有校舍、旗杆甚至植被,几乎是全校。“联合大学有南校区,但是面积小,和校外的居民楼混在一起,不具有代表性。”陈对说道。
跨越时空“再现”西南联大校园数据收集已经到位,数字恢复进展顺利。接下来就是把修复后的西南联大呈现在大家眼前。百度文库、百科、增强现实实验室的同事纷纷加入。他们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结合高精度图像识别,空定位等三维环境感知技术构建了三维空模型;然后,利用高性能三维渲染引擎、全景成像切片显示等技术,将复原模型以增强现实场景和虚拟现实场景的形式进行交互。
复原后的西南联大图书馆12项技术突破,860G材质,186万行代码。他们用科技超越时间空重现了西南联大的原貌。现在打开百度百科“西南联大”词条,就可以在清新的晨曲中通过虚拟现实“走进”西南联大,漫步民主墙、宿舍、教室,看到一张学生探索学术的海报;走进教室,一把把桌椅排列整齐,仿佛还能听到闻一多、钱钟书、冯友兰等名师流水般的讲课。
陈说,为了让读者流畅地感受西南联大,他们对虚拟现实画面进行了优化。几个G的原始信息经过高科技压缩,在增强现实体验时,流量占用不到10M,市面上几乎所有手机都能流畅使用。
“当你看到熟悉的学校大门、民主墙、宿舍和教室时,你可以看到许多年前的记忆,”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主席潘吉銮说,他很感动。
“我们坐在简陋的教室里,火腿椅子上垫着粗糙的草稿纸。大家聚精会神地听朱光潜先生讲美学的真谛,看金岳霖先生别致的粉笔板书。走进宿舍,似乎还能感受到穿过大厅的微风。”93岁的校友李德琦在11月1日使用虚拟现实“重返”西南联大后兴奋地说。
李德琦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对西南联大的认识比较模糊。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西南联大师生不浮躁、功利、务实、顽强的精神品质,值得今天的年轻人继承和发扬。
1.《闻立雕 曾走出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西南联大校园 被VR技术复原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闻立雕 曾走出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西南联大校园 被VR技术复原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751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