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著名汉学家timothy brook主编的《哈佛中国史》在中国出版。这一系列的书籍从全球历史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君主制的历史,从公元前3世纪秦统治中国到20世纪初清朝结束。
系列共分六卷,分别是《中华帝国早期:秦汉》《分裂帝国:南北朝》《世界帝国:唐朝》《儒者统治时代:宋变》《挣扎帝国:元明》《末代中华帝国:清朝》。袁世凯著有《元与明》卷,美国汉学家鲁、、罗威廉和德国汉学家库恩等参加了其他部分的研究。
预言
直的
人民
卜正民
多伦多大学文学学士,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他曾经是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的肖教授。他现在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历史教授和圣约翰学院院长。
“我们的目标是客观公正地讲述中国(从秦到清)两千多年的历史,让不太了解中国历史的人读完也能看懂。”蒂莫西·布鲁克说。被誉为“中国历史多卷本的黄金标准”的这套书,被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指定为中国历史课程的教材。
围绕《哈佛中国史》的编撰,腾讯文化于2016年10月中旬对timothy brook进行了邮件采访。以下是采访内容。
鲁的前三卷是自己写的
出版《哈佛中国史》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你是如何与刘、迪特库恩和威廉罗合作的?
蒂莫西·布鲁克:出版《哈佛中国史》的想法来自一位和我一起工作的哈佛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她认为公众会希望看到一套更详细介绍中国历史的书籍。《剑桥中国史》是很多学者写的。我们决定避免我们的每本书都是由同一个作者写的这种形式。
我和很多学者讨论过这个项目,最后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找到卢·、迪特·库恩和罗威廉一起工作。这本书最初计划分五卷出版。我让刘写秦汉的时候,他说他要澄清的观点在南北朝也有反映,所以我同意他再写南北朝。后来我们决定单独写一卷唐代史,但是找不到特别擅长的学者。鲁说他会写,所以他自己写了前三卷。他的效率极高,三卷都按时完成了。
哈佛中国史:全部六卷
你对这一系列的书提出过哪些一般的写作原则?
蒂莫西·布鲁克(Timothy brook):我提出了三个写作原则:包括关于所写朝代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便这套书能够及时反映当代学者的研究现状;根据主题写课文,按时间顺序展开这些主题;讲改朝换代的历史,应该适合非专业读者
此外,每个作者将决定应该强调什么和应该选择什么。鲁、、库恩等人的一些近期考古发现,对研究早期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很高兴。我发现,当你让你的同事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他们往往充满创造力,表现出色。
编纂这套书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蒂莫西·布鲁克: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让内容更全面——两千多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就算出了六卷书,也未必涵盖了该涉及的信息。另外,有些人想强调最重要的事件,有些人不想重复,省略了一些众所周知的信息。但最终我所有的作者都以宽广的视角和清晰的头脑写出了自己的内容,这些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可以说他们最后的手稿已经接近完美。
另一个挑战是一致性。我曾经想给每个作者提供一个详细的内容大纲,但是通过反复的对话和交流,我们共同确定了哪些话题需要强调。令我惊讶的是,我们很快就这套书的编辑方法、风格和内容达成了共识。
这一系列的书都是秦汉时期写的,而不是像中国其他历史一样从古代开始写的。为什么?
蒂莫西·布鲁克:这一系列的书只涵盖了中国帝国体系的历史。希望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但对先秦中国历史不太了解,觉得没有资格编辑相关内容。研究20世纪中国的历史需要不同的视角,所以我们没有包括这一部分。
我们不是想写一部完整的中国历史。这一系列书籍旨在为西方读者提供中国历史的重要内容,而不是让读者淹没在细节中。这也意味着中国读者期待阅读的一些内容可能在本系列中找不到。
这一系列书的英文名是《中华帝国史》,和中文翻译有很大的不同。那么,你如何看待《哈佛中国史》这一系列书籍的中文翻译?
蒂莫西·布鲁克:与剑桥大学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不同,哈佛大学出版社不允许他们的名字出现在书名中,所以“哈佛”这个词不会出现在这套书的英文书名中。
我对这套书的中文翻译没有什么强烈的感情。我认为它只是告诉读者这本书是在哪里出版的,标题并不代表哈佛学派的观点——我不确定这个组织是否存在。我是四个作者中唯一一个在哈佛读书的,我的观点不是一个组织的观点。我们的四位作者共同撰写了这套关于中国历史的好书,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仅此而已。
你的《奋斗的帝国:元明》一书,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生态环境与白银的流通同等重要”。这个角度是怎么想出来的?为什么这个系列的其他作者没有采用类似的研究视角?
蒂莫西·布鲁克:在过去的20年里,在西方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研究环境对历史的影响。我在《奋斗帝国:元与明》中强调了环境的作用,这是一个后期的决定。在研究明朝衰落之前,我发现明朝衰落的原因之一是环境危机。在中国历史的研究中,这种研究视角还是很新的。把环境因素和我所知道的元明历史结合起来
当我决定给这部分文字加上这样一个角度的时候,其他作者的初稿已经完成了。我没有要求他们返工,用同样的视角。因此,在这套书中,只有我写的部分涉及环境史。
《奋斗的帝国:元明》和你之前的作品《纵乐的困惑》《维米尔的帽子》《塞尔登的中国地图》有内在的继承性吗?
它们不是主题狭窄、面向专家的学术著作
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王朝》中,罗用“大清”来描述清朝,挑战落后、保守、闭关锁国的形象。这种观点是否被西方学者广泛接受?
蒂莫西·布鲁克:他认为清朝腐朽保守的观念是民国初年一些鼓吹共和主义的人构建的,旨在否定过去,寻找共和主义合理性的原因。
形容词“大”虽然有很好的意思,但在这里并没有这个意思:清朝是一个“大国”,“大”的意思是帝国通过军事力量扩大领土和权力。
在你看来,近年来对新清史的研究是否影响了罗威廉的《最后的中华帝国:清朝》?
他平衡了汉族和满族的研究视角
腾讯文化:在你看来,哈佛中国史和剑桥中国史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蒂莫西·布鲁克:剑桥中国史包含了对历史问题更深入的讨论,主要针对研究生。《哈佛中国史》面向本科层次的读者。
90年代初,我参与写了一部分剑桥中国史,而哈佛中国史是2008年和2009年写的,两本书相差15年。随着时间的不同,该系列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成果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剑桥中国史》呈现了上一代的当前研究成果。
腾讯文化:在《哈佛中国史》中,包括你在内的四位作者,都注重从全球视角写作。这个视角能带给我们什么?
蒂莫西·布鲁克:要讲中国的历史,只能讲中国的内史。为了界定自己的国籍和民族,各种文化背景的人都会做这种与过去相关的工作。我们渴望研究和讨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一方面可以补充中国同事写的内容。如果不考虑外界的影响和干扰,很难理解中国历史的变迁。
腾讯文化:你认为哈佛中国史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一些中国学者指出,这套书忽略了主流的历史文献,例如很少引用《二十四史》和《子·同治鉴》的记载。
蒂莫西·布鲁克:断代史为研究中国的过去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也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为后来的政权提供了合理性。他们讲了足够多的各个朝代的政治信息,却很少讲这个朝代的人是怎样生活的,在什么条件下生活的。
你可能发现哈佛中国史很少涉及各个朝代的政治史。只有当法庭事件有助于解释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变化时,我们才会写法庭事件。对帝王及其身边人的生活感兴趣的读者,可能在《哈佛中国史》上找不到什么新东西。
作者简介
卜正民,生于1951年,是中国学史上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师从孔飞力教授,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曾任多伦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教授,英国牛津大学肖汉学教授,美国亚洲学会前主席。他目前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的历史学教授,也是圣约翰神学院的院长。学术视野开阔,主要从事亚洲历史文化研究,包括明朝社会文化史和二战期间日本在华占领。
主编《哈佛中国史》六卷,著有《奋斗的帝国:元明》第五卷。他以新的环境史视角解读元明帝国的兴衰,展现了一个连贯的生态史。
十几部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在海峡两岸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其他主要代表作品有:《秩序的沦丧》、《杀千刀》、《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国家与社会》、《维米尔的帽子》等。其中《纵向音乐的困惑》获2000年列文森国学奖,《秩序的堕落》获2015年深圳阅读月“十大好书”。
马克·爱德华·刘易斯(Mark Edward Lewis),1954年出生,师从何炳迪,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美国著名中国古代史专家、斯坦福大学中国文化教授厉国定。他的研究集中在中国文明的不同方面,特别擅长从政治和社会方面审视中国问题。著有《哈佛中国史》前三卷:《早期中华帝国:秦汉》《分裂帝国:南北朝》《世界帝国:唐朝》《早期中国的写作与权威》《早期中国之间的结构》空等。
Dittkuhn,1946年出生,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研究所和柏林大学工作任教。德国汉学家专攻宋史,尤其是物质文化和科技史。他目前是维尔茨堡大学的汉学教授。著有《哈佛中国史》第四卷《儒家统治的时代:宋朝的转型》、《中国丝麻纺织技术、地位与礼仪史——中国从远古到公元十世纪》等。
威廉·T·罗,生于1947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当代美国颇具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他还是《帝国晚期中国》杂志的主编,《现代中国》和《城市历史杂志》的编委。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现代东亚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史。著有《哈佛中国史》第六卷《最后的中华帝国:清朝》、《红雨:中国一县七百年的暴力》、《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1796-1889)、《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与共同体》(1796-1895)等。
《中华帝国早期:秦汉》是该系列的第一卷。作者鲁·从全球历史和中国历史的总体视野考察了秦和汉这两个早期帝国。他的工笔和精准的洞察力为我们重新认识早期中华帝国提供了广阔而独特的视角。
《分裂帝国:南北朝》是系列的第二卷。作者陆认为,虽然“南北朝”这一名称反映了这一时期政治分裂的事实,但它也显示了中国文化领域的扩大和多样化,并将其视为中华帝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开拓和划时代的时期。
《世界帝国:唐朝》是系列的第三卷。站在中国的边缘,我们把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唐朝作为一个世界帝国来观察和描述,聚焦于陆海贸易、宗教和文化。
《儒家统治的时代:宋朝的转型》是该系列的第四卷。从唐末到10世纪初的宋帝国,中国的变化标志着中华帝国历史上最具决定性的决裂,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界定宋朝为过渡王朝。
挣扎帝国:元明是系列第五卷。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的专制、社会复杂性和商业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是近年来元明史研究领域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最后的中华帝国:清朝》是系列的最后一卷。该书摒弃了清朝无能保守、中国近代史始于西方侵略的传统观点,融合了新清史、社会史、内亚史、东亚史、世界史的视野,对清朝历史的各个重要阶段进行了完整而深刻的解读。这本书堪称几十年来海外清史研究中最重要的通俗名著。
这套书包裹在灰色的信袖中,烫金图案,经典大气。封面设计选择最能代表各个朝代的图像或绘画,展现当时的精神氛围。比如秦汉时期使用兵马俑,兵马俑旁边的马很厉害,体现了统一的帝王气象;《唐卷》选用敦煌壁画,展现了盛唐帝国在当时世界上的繁荣景象。
项思逸分享经典书籍
价格是每套408元。
边肖只花338元推荐独家享受。
由于新疆西藏运费高,仅限于书费,请新疆西藏的朋友不要下单。谢谢理解。
1.如果你收到的货物不满意,你可以联系发货人。
2.退货可以在7天内协商,换货可以在15天内协商。
3、全国包邮,货到付款,请放心购买。
点击阅读全文
1.《剑桥中国史 《哈佛中国史》和《剑桥中国史》 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剑桥中国史 《哈佛中国史》和《剑桥中国史》 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753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