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什么灾难能像心理危机一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经进入了“心理疾病”时代。在中国,自然灾害频繁,社会转型,心理危机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威胁。“中国人面临的心理危机不容忽视。没有适当的心理咨询,短期的心理危机会演变成长期的心理疾病。”浙江大学心理学系的杨老师警告说。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预测,精神和神经疾病占中国总疾病负担的比例将从20世纪90年代的14.2%上升到2020年的15.5%,居中国总疾病负担首位。
发表在西班牙《汇萃》月刊7月号的文章说,人类已经进入了精神疾病时代。世界上25%的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患有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种重要疾病。精神障碍在未来几年将会急剧增加。自2001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将关注精神疾病作为其主要任务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在未来10 ~ 20年内,全球将有1/5的人患有各种精神疾病,死亡原因前10位中,有3位将来自心理因素。根据其他统计,15.5%的青少年有自杀倾向。
天津国际心理健康论坛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不少17岁以下青少年患有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未成年人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专家呼吁全社会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天津安定医院曾调查过部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15.1%的中小学生患有抑郁症,其中男生多于女生,且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小学毕业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抑郁比例最高。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常务委员、天津安定医院委员冯志英教授指出,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成龙很期待。但是,很多孩子认为,父母、老师、亲戚朋友期待的目光,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绳索和高山。如果长期的压力得不到发泄,孩子就会进入心理亚健康状态,自卑、自责、学习兴趣丧失、思维和联想困难、精力和食欲丧失,有些孩子甚至有自杀倾向。目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情绪障碍、行为问题、人格缺陷、心理障碍等类型,威胁着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冯教授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一个系统的工程。父母能做的就是给孩子减压,同时接受一些“心理康复”的教育,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引导孩子。他警告说,过度的学习压力只会让孩子厌倦学习,更糟糕的是,它可能会毁掉他们的一生。
北京10万大学生患抑郁症。卫生局健康报道:北京10万大学生患有抑郁症。北京市卫生局本周(6月6日-11日)发布的健康报告显示,近期北京市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60万人患有抑郁症或正在患抑郁症,在北京市大学生中,抑郁症患者不下10万人。其中62.9%从未就医。很多抑郁症患者宁愿自己承受痛苦,也不愿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害怕因“精神疾病”而受到歧视。结果,治疗延迟,导致更严重的抑郁症。
重物质轻精神:重物质轻精神(忽略高层次精神领域的发展)
重结果轻过程: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忽略成长和积累的过程)
重智商轻情商: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忽视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重答案轻问题:重‘什么’轻‘为什么’(忽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重行为轻心理:重外显行为轻内隐心理(忽略内在心理因素)
重共性轻个性:重共性轻个性(忽略孩子的个性化表达)
重说教轻沟通:注重单向说教比双向沟通更重要(忽略孩子的主导地位)
心理学家余国良教授表达了与沈德利同样的担忧,并以他对世界各国儿童的对比调查结果提供了证据:一是目前我国儿童的计算能力在世界被调查国家中排名第一,但创造力排名第二;第二,在中国,当父母被问到最关心的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是如何让孩子快乐成长,而孩子的回答是:我的父母只关心我的“分数”。当被问及老师是否爱学生时,95%的老师回答是。但是只有5%的学生认为老师爱他们。
(二)学生的主要人格缺陷
中小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存在一些常见的人格缺陷。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首先要了解和分析他们常见的人格缺陷。
1、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中心是指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去思考问题,相信自己的判断,往往不屑于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做法,对自己的缺点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在日常事务中自尊自爱,很少顾及他人。自我中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在童年时期,随着孩子认知水平和交际水平的发展,逐渐实现分权,发展良好的伙伴关系。但由于独生子女独特的家庭结构,他们从小没有兄弟姐妹,独自享受父母的照顾。再加上爷爷奶奶对他们的溺爱,使得幼儿时期的自我中心主义一再强化和固定,成为一种人格缺陷,泛化到一切日常事务中,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表现出自私和狭隘的弱点。如果不及时克服,不仅会对未来的社会交往产生不利影响,还会造成人际冲突,成为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
2.自私自利。在当今经济的冲击下,人们更加注重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这种心态通过父母和社交媒体的作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让一些孩子把享受和金钱放在第一位。他们从不考虑别人的需求,总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的对手。看到别人有困难,不愿意伸出援手,心里窃喜,等着看别人的笑话。这样的学生不愿意帮助别人,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任何东西。长此以往,他们会失去朋友,别人也不会和他交流。他们自然不会和他分享任何复习资料,他也肯定不会有更大的进步。
3.缺乏同情心。同情心是保证人际交往的情感基础。子曰:“人皆有慈悲。”当别人遇到不幸时,我们总是感到非常难过。心理学认为,同情是由他人真实或想象的情绪和情绪状态引起的一致的情绪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能力。它使我们能够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与他们同甘共苦。但是我们身边有些孩子很没有同情心。有些学生总是让老师和同学头疼,因为他们总是在别人犯错和批评时幸灾乐祸。体育课的一个女生跑步时摔倒,脸上被抓伤。同学们都围过来表示安慰,却笑着说:“活该。”有一次,我在学校外面看到一个盲人。他们故意把盲人领到一块石头比较多的地方,导致盲人摔跤。旁边的同学指责他们,他们却笑着跑了。
分析这些孩子的行为,我们与其说是生气,不如说是难过。当今世界苦难依旧太多,我们的孩子感受不到,关注不到。当苦难降临到他们身上时,他们将如何承受?
4.心理脆弱。心理脆弱是指心理活动强度低,心理承受能力差,对挫折的抵抗力弱,在面对强烈的精神刺激时往往难以承受,会诱发过度的应激反应。比如一个女生担心同学的一个笑话,诱发精神分裂症;由于老师的严厉批评,一些学生走上了自杀的道路。除了学生和老师的言行不当之外,原因是这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太敏感,不能及时降低心理压力,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我们不应该只问:这样脆弱的心灵,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面对危险的人生,如何抵御生活的风暴,达到荣耀的巅峰?独生子女心理脆弱的根本原因在于成长过程中的过度溺爱和极少竞争,剥夺了他们经历困难和挫折的机会。它们就像温室里生长的花朵,脆弱不堪,经不起风吹霜打雨雪的考验。
5.自制力差。自控,即心理自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对于个人来说,情绪的强度,情绪的表达,行为的方式,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自制力差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情绪冲动、难以克制、情绪表达不当、注意力分散、行为过度和行为不端。如果其发展容易诱发多动症和品行问题,也会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尤其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制力会导致不必要的冲突。一方面,缺乏自制力与家庭教养方式的放纵有关,表现为从小缺乏严格的约束而缺乏行为控制;另一方面,如果父母采取极端的管教方法,很容易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的暴力行为可能会在不经意间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一旦有机会,他就会把这种冲动的行为发泄在别人身上。
6.缺乏动力。一些学生表现出学习兴趣缺乏、行为懒惰、无法专注于学习活动、无法完成作业和成绩差。无论老师和家长怎么要求,都很难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行为主义认为,人类和动物一样,会将之前经历中产生的无助感迁移概括到后来类似的情况中,通过观察他人的反复挫折,可以“学会”这种无助感,这种无助感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学生学习动力的缺乏,其实是一种“习得性无助”。他们一开始和其他学生一样热情。但是由于他们在学习上的暂时失败(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没有完成作业等。),他们没有得到家长和老师应该有的理解。相反,他们受到斥责,甚至受到体罚。这种情况反复让他们“学会”沮丧和无助。长此以往,他们必然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无助感的泛化也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无法生活综合症。
1.《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76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