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中医
古人治心,心正药真
附子的功效和作用
别名:天雄,乌头。
产地:主要产于四川省江油县和安县。陕西、云南、湖南也有生产。
采收加工:6月下旬(夏至)至7月上旬(暑热),将附子的根挖出来清理土壤,选取侧根作为泥附着物,然后按不同规格进行加工。
1、盐附子。选择一个膏体清洗,放入氯化镁(盐水)和盐的混合溶液中,浸泡几天,取出晾干至半干,然后浸入氯化镁溶液中,随时加盐,保持过饱和状态,如此反复多次,直到附子内外附着盐晶体。
2.乌头瓣。中小泥附着物清洗干净后,刮掉皮肤,切成两半,用氯化镁溶液浸泡几天,加热煮沸2 ~ 3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用黄糖和菜籽油制作爽肤水,染成浓茶色,用清水冲洗至不麻舌,取出蒸熟,半干后晒干。
3.黑色贴膜。将小泥清洗干净,不要划伤皮肤,用氯化镁溶液浸泡几天,加热煮沸2 ~ 3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切成5 mm纵片,加入黄糖和菜籽油做成爽肤水,染成棕色,用清水冲洗至不潮湿,取出蒸熟,晾干或晒干。
4.白色附片。处理方法与黑色附件略有相同。但是皮肤要刮下来不要染色。加热煮至透明,晒干,用硫磺熏至白色,晒干。
人物识别:颜副总也叫天雄。呈圆锥形。长约4 ~ 8厘米,直径3 ~ 5厘米,表皮呈褐色或深褐色,全身附着盐结晶,上部有几个乳头状疣状突起,中间有突起的枝根,顶部有略凹的芽痕。因为腌制时间长,所以重,容易切。它的横截面是糊化淀粉,黄棕色,中心颜色略淡,有星形纹理。空缝隙里也有盐晶,味道咸,微苦。
最好是胖的,结实的,灰黑色的。
加工:生的,或按附子花瓣和片剂的方法再加工。
附子:附子比盐略小。纵截面的边缘突出,中心凹陷。内外均为浅棕黄色或棕黄色,有光泽,坚硬角质,不易碎。对光是半透明的。明显的纵脉线(木质部)外表面也有疣突、枝根和芽疤凹。味道清淡平淡。
彩色黄光亮,没有霉变和霜,甚至块是首选。
加工:用黑豆煮至透,然后切片。
黑色附件:不规则片状,厚约3 ~ 4 mm。皮肤呈深褐色。内饰颜色为棕色和黄色。坚硬,角质,有光泽。
最好是大而均匀的块,棕黄色,坚硬,没有白心。
白乌头:形状和气味与黑乌头相同。都是黄白色。
最好是大膜,白色,透明,厚薄均匀。
主要成分:含生物碱,如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此外,它还含有非生物碱性成分。
药理作用:本产品一直被认为具有回阳、解表、散寒、止痛的作用。已经证实其药理作用是:
1、内心强大。可以增强心脏收缩。在晕厥(休克、心功能不全)的情况下,附子的强心作用可以改善体循环功能,从而治疗心血管功能不全。有效成分为非生物碱部分,预煮后一般不破坏,仍保留强心作用。
2.止痛。实验表明,乌头碱的分解产物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3.消炎。对实验性关节炎(甲醛和蛋清)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4.兴奋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舒肤片煎剂能显著降低大鼠肾上腺抗坏血酸含量,增加尿中17-酮类固醇的排泄,减少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此外,对于部分肾上腺功能不全患者,附子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加工:黑白乌头片多为产地制成的成品。
味道:辛、热、毒。
回归经典:进入十二经。
功能:归阳补火,祛寒祛湿。
主治:阴寒过度、呕吐腹泻、出汗、身寒肢冷、阳气衰、脉断肠。肾阳虚弱引起腰膝冷痛,脾阳虚弱引起腹泻,畏寒怕冷,风寒湿引起关节痛。
临床应用:附子只适用于阴虚阴亢、全身功能衰退的症状。乌头的参考适应症是:1 .脉搏微弱或微弱;2、畏寒,四肢微温,腰膝冰冷;3、小便长,大便稀稀,次数增多,属阳虚泄泻;4.面色苍白,嘴唇苍白,多胞胎,舌质白腻,体胖。此外,还可以参考以下情况:水肿、嗜睡、下肢自汗。根据以上基本症状,结合其他证候,适当配伍。
1、治疗阴水肿(阴水)。所有伴随全身功能衰退或衰竭症状的水肿均属阴水,常见于慢性肾炎、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肿。此时患者出现明显的脾肾阳虚症状,仅靠普通利尿剂是无法解决的。必须加附子、干姜温肾散寒,温脾利水,激活全身功能(主要是血液循环功能)。一般五苓散可以加干姜、附子,也可以用温阳利水汤。若需加强健脾行气的功能,则用干姜、附子联合白术、甘草、厚朴、木香(此方为治疗阴水的代表方剂)治疗。此方亦适用于寒湿型肝硬化腹水。用附子温肾后,既能促进水分,又能显著增加食欲。
2.治阳气郁结于死,即休克虚脱,表现为皮肤冰冷,气短,肢体郁结(郁则寒而不温),脉微动沉。因循环衰竭,宜用附子、干姜、人参等,以温阳(强心、抗休克)治郁。少用附子汤;在更大程度上,你应该使用四个;在更大程度上,应使用参附汤。
3.治阳虚衰,尤其是肾阳虚弱(所谓正气不足),下半身常感寒,腰膝酸冷,小腹冷痛,小便频数,脉弱。常见于长期患有慢性病的人,或体弱多病的老年人。这时候补药中应该加入附子,效果可以更快。与山茱萸、熟地等配伍,如傅贵八味丸,或与杜仲配伍。、枸杞、山药,如右归饮。
4.治疗风寒湿痹,特别是风寒过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明显,寒时可解,常伴有畏寒、肢冷、苔白、脉弦细等症状。可与附子配伍,如桂枝加附子汤。
5.治寒证腹痛。用于脾肾两虚、寒性腹痛,上腹痛,水清或粘痰,大便稀或腹泻,手脚微温,脉弦细(见于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结肠炎等。),附子可与干姜、党参、白术等配伍。,如附子理中汤。
此外,附子还可用于温热冷饮。比如肺部有痰饮、有重感冒症状的人,经常感觉后背发冷,虚寒咳嗽(如支气管哮喘、某些类型的慢性支气管炎)。除麻黄、五味子、半夏外,有时加附子温肾。
使用注意:1。阴虚热病不宜用。附子不应用于以下任何情况:1。脉号或洪水;2.粪热结;3.高烧;4、内热外冷,真热假冷;以上四种情况都是热病。比如你扔乌头,就像往火里加点油,烧得越多,口鼻越出血,甚至抽搐;5、心脏病和房室传导阻滞,也不宜使用乌头。至于一般禁止。
2.附子要煮熟。生附子易中毒,不宜使用。煮沸一个多小时后,附子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有所降低,但其强心作用仍保留。因此,含附子的汤剂应煎煮至少一小时。
3.附子中毒的症状为四肢麻木(从手指开始)、头晕无力、出汗、流涎、恶心,更严重的症状为心悸、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抽搐、昏迷。轻度患者一般应进行洗胃、保暖等治疗,重度患者应注射阿托品。中药采取生姜120g、甘草15g加水煎煮,或绿豆90 ~ 120 g浓汤煎煮,对轻度中毒患者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4.实验证明,将甘草或干姜与熟附子片一起煎煮,可以降低熟附子片的毒性。因此,前人在祛寒剂中常使用甘草和干姜配附子,有其科学依据,既能加强温补作用,又能降低附子的毒性。
5.传统上附子不宜与贝母、瓜蒌、白芨、半夏、藤茶同用。
6.附子一般以温服较好,而有人主张阳虚极度者宜以热服(即扶阳之意),有下虚寒热、上虚热、面红狂躁等症状者宜以寒服。
剂量:熟附子片剂量不宜过重,以免中毒。如果作为药物导向加强滋补作用,可配合1.5 ~ 4.5 g使用;用于强心、温中、散寒、止痛,4.5 ~ 9g。治疗虚脱性休克时,大剂量有时使用到18 ~ 20g甚至30g,但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使用。在某些地区,习惯服用附子的人使用30 ~ 90g(但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可能与个体对附子的耐受性不同有关,但千万不能作为常规剂量使用。总之,熟附子片的常用量为3 ~ 9g。
处方举例:1。真武汤《伤寒论》:舒肤片9克,白术12克,白芍9克,茯苓12克,生姜9克,水煎服。
2.石牌饮极生方:熟附子片9克、白术12克、茯苓9克、厚朴6克、丹田6克、木瓜6克、草豆蔻3克、木香3克、干姜6克、炙甘草3克。
3.四逆汤《伤寒论》:熟附片15g,干姜6g,炙甘草6g,水煎服。
4.《伤寒论》附子汤:熟附片12克,白术9克,党参12克,白芍6克,茯苓9克,水煎。
5.参附汤“正体尧尧”:人参15克,熟附子片12克,水煎。
6.傅贵八味丸(即参芪汤)金匮要略:中药(包括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牡丹皮),每日9克,早晚各一次或两次用开水送服,或与其他汤剂同服。
7.右归饮“镜月泉术”:熟附子片4.5克,肉桂(炒)3克,熟地18克,山茱萸9克,山药12克,杜仲9克,枸杞子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
8.桂枝附子汤《金匮要略》:桂枝9克,熟附子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水煎。
9.附子理中汤《颜氏小儿方》:熟附片12g,干姜6g,党参15g,白术9g,炙甘草3g,水煎服。
注:1。附子有强心作用,增加心脏的收缩幅度,但容易因过量食用而中毒。心律失常的发生最终可能会因心肺呼吸麻痹而导致死亡,因此临床上常采用附子焙炒。
2.附子吸收后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有麻痹作用,粘膜和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先兴奋后麻痹(但无局部刺激现象),故本品有镇痛作用。
3.临床报告:研醋调或熬药膏外敷于疼痛部位治疗坐骨神经痛。
附:乌头(处方名:川乌、草乌)是乌头的主要根。辛、温、毒。乌头碱是主要成分,其含量高于附子,因此其镇痛作用强于附子,但其强心散寒作用不如附子。附子散寒解表,附子散风止痛优于附子。附子可以当补药,附子不行。乌头常用于治疗风寒引起的关节痛,用量为1.5 ~ 6g。代表方剂是附子汤。处方:制川乌6克,麻黄6克,白芍6.9克,黄芪9克,甘草4.5克,水煎。
1.《黑顺片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黑顺片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792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