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效房:1920年出生,中共党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1939年他进入当时的河南大学医学院学习,在此后70多年的眼科研究及临床实践中,完成了几十项革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方法;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00岁的张效房,每周一、三、五到《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上班,每周二坐诊,每周四查房——这是他日常的安排。在一次研讨会上,张效房婉拒了坐在座位上致辞的建议,坚持走上讲台,讲话铿锵有力……

“晚上在菜籽油灯下复习,早晨在山上的树林里背诵——条件虽然艰难,但大家都很刻苦。”回忆起80年前的求学经历,张效房思路清晰,娓娓道来……

1939年,张效房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到当时的河南大学医学院。鉴于抗战形势,学院迁至偏僻山区,既无现成的校舍,也来不及兴工修建,只能租赁旧房办学。由于战乱,很多学生的家里无任何经济来源,自己仅靠学校发放的“贷金”补贴生活。张效房自入学起,就进入了半工半读的状态。

6年间,写讲义、画挂图、当家教、任代课老师……张效房每天晚上都会在昏黄的灯光下复习到很晚;第二天天刚亮就又起来学习。没有笔记本,就买杂货店里的粗纸裁制成小本子;没有钢笔和墨水,就把染衣服的染料调成墨水,把小木棍的一头削尖当钢笔,蘸着染料水写作业。就这样,张效房度过了艰苦的大学生活,也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有些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战争年代,更加明白没有富强的国家、没有伟大的党,人民过不上好日子……”张效房说,“那时我们发奋读书,是为了学医救国,而不是为了自己考学位。”

“新中国刚成立时,河南的眼病患者很多,尤其是沙眼及其并发症、后遗症,给许多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病人的呼唤,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张效房说。

张效房在做好本职诊治工作外,还带着眼科医护人员,利用节假日,深入农村、工矿、学校,为当地百姓进行眼病普查和沙眼防治,并且研究沙眼的病因,改进了沙眼局部用药方法,简化了睑内翻矫正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眼睛是否健康,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作为眼科医生,凡是危害眼睛的病,我们都要想尽治疗办法。”1955年,张效房决心首先攻破眼内异物摘出的难题,经过50余年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他完成了35项革新和发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方法,其中薄骨定位、方格定位摘出法等最为业界所称道。

20世纪末,白内障是我国眼疾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时国际上通行的手术方法复杂,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还需要特殊设备支持。种种限制条件致使我国很多基层医院难以进行白内障手术。

“选择了眼科医学,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手术刀重量很轻,却寄托着病人的希望,代表着医学的神圣。”张效房查阅了国内外资料,对各种同类手术进行对比研究,将国外的一种小切口手术,在实践中逐步加以改进和简化,形成一种不需特殊设备支持的简易手术。这种方法不仅费用低廉,也可将手术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最快的只需6分钟,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20多年来,这种“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术”在基层医院得到普遍应用,各地进行这项手术不下2000万例。

张效房倾其一生帮助无数眼疾患者重见光明,1991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1997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70多年来,他还培养了大量的眼科临床人才,先后培养眼科硕士、博士70余人,其中不少人已成为业界和学术界的权威。“他对患者的仁心、大爱,使广大眼病患者收获了很多温暖和感动。他对眼科事业的执着,值得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学习和践行。”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孙兴怀教授说。

退休后,本可以安享晚年的张效房,始终没有离开为患者服务的岗位。“我现在年纪大了,临床工作少了,就分担一下年轻大夫的负担,做好《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的工作。”翻开他审看过的论文,每一页都满是精心修改的痕迹,印证着他对医学严谨的态度,对病人真挚的关爱。

每次他坐诊,慕名而来的患者常常挤满候诊厅。他顾不上喝水,也没时间上厕所,长时间待在诊室里,倾力为患者诊治。为了尽可能帮助更多患者,他还像年轻时候一样加班加点,尽量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有的病人是大老远赶来的,就等我诊治。我给人家解决不好,对不起病人。”他说。

其实,张效房是一位做过10多次手术的癌症患者。一次手术前,他自知其中风险,于是把毕生积攒的120万元捐赠出来,用于建立眼科医学学术基金,资助和奖励年轻医生。手术后,他几乎每天都在门诊、查房和教学中度过,晚上回到家后还要继续修改论文。张效房说:“少活几年没关系,我一定要抓紧时间报答祖国。”

去年,适逢张效房教授百岁诞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了“张效房教授从医从教75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回首百年,壮心不已,张效房说:“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党的引导和教育。活着一天,工作一天,服务一天,奉献一天,永远站在为病人服务的第一线,永远站在为眼科事业服务的第一线。”

由于在眼科医学界做出的突出贡献,张效房先后荣获多个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奖项,被授予多项荣誉称号。

1981年至1982年,荣获河南省政府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二等奖;

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1994年,"眼内人工晶体"研究获国家科委科技成果奖;

1998年主编的《眼科学》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被河南省政府授予"科技功臣"荣誉称号;

2005年中美眼科学会"金苹果奖"的全国唯一获得者;

2017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

采访张效房,印象最深的是他火热的激情和奋斗的力量。他的学生们及科室的所有人,也有同感。大家都说:“看到他在,就有激情,就有力量,就有胆量”“不像个百岁老人,像个充满朝气的青年”……

这种力量,来自哪里?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我想,是初心,拓展了他生命的长度,让他永葆青春的力量,永葆奋进的姿态。

网友:致敬!

1.《百岁眼科专家坚持每周坐诊查房:少活几年没关系 抓紧时间报答祖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百岁眼科专家坚持每周坐诊查房:少活几年没关系 抓紧时间报答祖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801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