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穗
壮族的三月三日,和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一样,是这些少数民族最隆重、最喜庆的传统节日。
广西的三月三日歌会起源于宋庄交易会。关于葛伟,最早的中文记载可以在南朝梁代中找到。《民国乐思郡志》记载:“歌圩期间,青年男女成群结伙,或聚于山野,或聚于村寨,唱山歌相悦”。清朝和民国时期,广西各圩被封时,民谣歌手唱道:“天上的大星管小星,地上的元帅管将兵,郡里只有周知管。谁敢管我这个歌手!”
是的,谁能填写海格?民歌是一个人唱的。广西从未失声。客人来唱迎宾歌,青年男女唱情歌,结婚想唱哭歌,结婚想唱堵路歌...三月的第三天,各地的歌会和附近的山野都相继唱起歌来。对格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天文地理到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细节,都是临场发挥,因地制宜。爱情民谣得心应手,生动自然。可以说,民歌是庄乡人智慧的象征。和葛的精彩唱段:“甚至,我们做了一百年的朋友,哪一个死了97岁,奈何桥等了三年!”我唱了一个像长篇故事一样的情感故事,诗人和作词人坐在书房里想不到。
今天,我们认识到,“壮族三月三”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开始组织举办不同规模的壮族“三·三”歌会。1993年,自治区政府在南宁举办了首届广西国际民歌艺术节。1999年,广西国际民歌艺术节更名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使南宁成为“全世界民歌的依恋之地”。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民歌真正的土壤是广阔的山村。现在有多少年轻人喜欢听民谣,唱民谣?我经常去乡下收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听说唱民谣的基本都是中老年歌手。有一次在那坡县,听当地人说广场上有人唱歌。于是我拿着录音机,兴冲冲地走了。但是很让人沮丧。只有一些老人三三两两地坐在那里。很多年轻男女匆匆走过,充耳不闻。我问唱歌的老人:“现在的年轻人还会唱歌吗?”他们摇摇头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喜欢的都是流行歌曲。的确,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早已是常态。青年男女唱歌、抛绣球的习俗早已成为过去。我们采取什么态度来吸引他们的眼睛和耳朵?
我一直觉得对民谣和民谣要有开放的态度。壮族民歌需要创新和发展,就像我们的壮锦和绣球工艺一样,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这是不能一成不变的。可以肯定的是,50年前的民谣和100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民谣是不一样的。他们也在发展,所以他们有生命力,能发展到今天。那么,为什么不能把更多的现代流行元素融入到原创的民谣和民谣中,尤其是在曲调和编曲上呢?
现在我们在慢慢尝试现代化,却往往忽略了本质的东西,那就是民歌的简单性和真实性,以及民歌骨子里的特点和味道。在这些不变的本质下,我们可以创作出相对纯粹简单的民间风格或民族风味的民歌,也可以创作出摇滚或时尚的民歌。就像新疆的民歌,无论怎么变化,节奏特点和旋律个性都能让人一目了然。
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年轻人加入到民歌的创作中来。让年轻人在各种场合自发地、真实地演唱这些具有现代审美情趣的歌曲,继承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广西将真正成为“歌海”,“壮族三月三”将更具特色、更现代、更广泛、更有生命力。
1.《创新意 回归本真创新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创新意 回归本真创新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825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