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你还没结婚——恭喜你,你已经成为“催家”的一员了。
对于很多适合结婚但还在“卖单”的年轻人来说,最害怕的就是被父母“催婚”。为什么老人那么在乎孩子的婚姻?为什么他们会不遗余力的催促孩子结婚?心理学家认为,照顾孩子的婚姻是老人的一种情感需要,但孩子不必为了老人的需要而勉强结婚。
隐形的催婚让女儿心有愧疚独自在北京工作的肖伟今年27岁,还没有男朋友。按说这个年纪还没结婚,在北京真的没人关注。但是我山东老家的亲戚觉得我们这个年纪应该结婚。肖伟说,其实她不是一个单身的人,但她刚从研究生院毕业工作了两年。她想用自己的精力和冷漠在工作上有所突破;另一方面,我没有遇到特别合适的人,所以找对象的事就耽搁了。每到假期,作为“单身狗”的她,都会被朋友圈里的各种秀和爱所刺激,更难和妈妈打交道。
魏的母亲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催婚,而是温柔地表达了对婚姻的关心。有一次,魏看到她妈妈绣了一个一米长的十字绣,上面有两朵巨大的牡丹花。她漫不经心地对妈妈说:“等你做完这个十字绣,就当结婚礼物送给我。”这是个笑话,但我妈妈很认真。一天中午1点,肖伟打电话给她妈妈。聊了一会儿,她知道妈妈没吃午饭,忙着绣十字绣。“我妈的想法是我早点绣完,侄女早点结婚。”
陈先生今年39岁,工作还不错,收入也不错,但这样抢手的男生,从来没结过婚。原来陈先生在大学里有一个心仪的女生,可是追求不成功之后,他完全放不下。当年他喜欢的女生,现在已经是老婆妈妈了,但他还是在关注她在微信上说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有时候女神很有礼貌的回微信,陈先生也能开心好几天。
他的朋友都知道这种状态,大家也劝他“世上无草,何必爱花。”家人朋友劝他,好女孩有的是,为什么一定是她?为了催他结婚,他妈妈跟着他从老家到了北京,每天念经,安排一群女孩子给他见面。孝顺的陈先生总是找各种理由拒绝相亲。母子之间“催与被催”的持久战还在继续...
催儿女这是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为什么老人谈孩子的婚姻大事,每天都迫不及待的问问题?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徐鹏表示,这与文化观念有一定关系。“中国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人认为孩子的人生轨迹是结婚生子。一旦孩子偏离了这条轨道,往往很难接受,尤其是一些结婚比较早的老人,经常念叨着“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上小学!”
老人过于关心孩子的婚姻,与老人的焦虑有关。“一个人的年龄不同,焦虑程度也不同。年轻的时候可能会为事业的发展焦虑;人到老年退休后,空空虚无聊,总需要找些寄托。他们孩子的婚姻成为最好的寄托。”徐鹏说,如果老人周围的亲戚朋友多说几句,他们内心的焦虑就会被唤起,变得越来越破碎。
其实婚姻是他们焦虑的“替罪羊”。“即使催促孩子结婚,他们也会有新的焦虑点,也许是催促孩子尽快生孩子,也许是其他的事情。”徐鹏建议过度焦虑的老年人应该在身体和精神上进行自我调节;如果调整不好,就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同时,丰富自己的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把焦虑传递给孩子。
现在很多老年家庭属于“空巢家庭”。虽然他们的孩子下班后没有结婚,但他们已经独自飞行了。如果条件允许,同城孩子选择独居,享受独立空;如果孩子不在家,老人的生活会更加孤独。这个时候,老人关心孩子的婚姻,其实是一种情感需求。徐鹏说,空窝家的老人希望和孩子有更多的互动,担心孩子的大事小事。然而,因为他们离得远,他们不能关心衣食住行这样的小事。所以他们会通过关心孩子生活中的大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有些空窝老人经常催孩子结婚,越强调越在意,可以帮助自己维持一个内在的心理平衡。
负面舆论的影响也是老人关心孩子婚姻的原因之一。现在的舆论环境对单身人士并不是特别友好。“剩菜,圣人,天上的圣人...这些说法经常冲击到一些家里有剩女的老人。他们和别人相比会自卑。”徐鹏说,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可能会催促孩子赶快结婚,甚至会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强迫婚姻。相关研究表明,在父母压力下仓促结婚的人,离婚率往往很高。"在这种状态下,父母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但可能会耽误孩子."
徐鹏说,现在有些年轻人确实对婚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例如,有些人坚持单身,有些人喜欢同性...这些想法可以和父母沟通,不要人为形成障碍,让父母理解自己的选择,接受自己的选择,不要急于结婚。
明确与子女的边界“心理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边界’,但是中国的家庭之间很难有边界。”心理学家和家庭治疗师尹青说,中国人更注重集体,集体意识大于个人意识,这导致许多家庭的父母为孩子而活;孩子长大了,又为父母而活。经常催促孩子结婚的家庭,是模糊与孩子界限的父母。其实这样的父母性格并不完美。他们虽然老了,但脑子里并没有长大。
“有的妈妈会跟孩子说,要不是你,我和你爸早就离婚了!”印青说健康的家庭应该是父母有父母,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催婚的父母本质上是想继续控制孩子的生活。他们似乎处处为孩子担心,很爱孩子,但这种爱归根结底是有条件的爱。他们给孩子灌输不结婚就不听话,不听话就对不起我的思想——这样的有条件的爱是一种控制,甚至是自私。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为什么孩子不结婚就对不起父母?”印青说,当父母敦促结婚时,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心理博弈过程就是他们的孩子会不会结婚。“如果这次孩子妥协了,那么获胜的父母会催你早点生孩子,让你生完孩子以后用自己的方式抚养孩子……”父母打着“无私”的旗号关心孩子。本质是“依靠”孩子,满足自己的面子。“你看,你的孩子结婚了,我的孩子也结婚了。”尤其是那些婚姻生活不够幸福的父母,有一种心理补偿,希望孩子能早点结婚,实现婚姻幸福的愿望。“如果老两口感情好,业余时间丰富,可能会因为没有太多时间为孩子的婚姻担忧而出现相对较少的逼婚案例。”
印青说,足够聪明的孩子应该学会如何“教育”父母。“遇到喜欢催婚的父母,孩子要引导,让父母知道自己的生活很充实,过得很开心。”印青建议孩子们应该真诚地告诉他们的父母他们的生活计划,他们的生活理想,他们的婚姻和爱情价值观,用他们的真诚,知识和经验带领他们年迈的父母前进。
1.《被催族 大龄未婚沦为“被催族” 如何避免成为父母焦虑替罪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被催族 大龄未婚沦为“被催族” 如何避免成为父母焦虑替罪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835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