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茨茅斯造船厂500多年的兴衰发展史启示我们——
危机与机遇是一对“双胞胎”
1906年,朴茨茅斯造船厂建造的“无畏”号战列舰。 资料图片
如今,谈及世界著名的军工历史文化景点,英国朴茨茅斯军港是军迷们的热门选地之一。走进朴茨茅斯军港,3艘古老战舰静静地横卧在码头上,仿佛无声地诉说着它们的“娘家”——朴茨茅斯造船厂500多年的造舰往事。
诞生于15世纪末的朴茨茅斯造船厂,先后打造出“玛丽·罗斯”号战船、“胜利”号战船、“皇家勇士”号战舰以及8艘无畏级战舰。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烽火硝烟,朴茨茅斯造船厂凭借强大的造船实力,一度揽得英国皇家海军的多项重要订单。据记载,仅在1940年,朴茨茅斯造船厂港区先后停靠的英国战舰就多达2500余艘,维修的各类战舰超过1000艘。鼎盛时期,船厂聘请的技术工人高达2.3万余人。
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起,随着英国海军战舰数量大幅缩减,船厂失去了国家的强力支持,昔日辉煌逐渐远去。彼时,船厂也曾主动变革,但收效甚微,最终不得不退出世界造船界的历史舞台。本期,就让我们追溯朴茨茅斯造船厂发展史,品读这个昔日“海上霸主”从强盛走向衰落的曲折故事。
把火炮架到战船上,打造一艘移动的“海上炮楼”
在一书中,有这样一幅彩色插画——
一艘英国战船在惊涛骇浪中穿行,甲板上桅杆高耸,船体内每一个隔间都安装了火炮,像是一艘移动的“海上炮楼”。这艘军舰就是朴茨茅斯造船厂建造的第一艘“玛丽·罗斯”号战船,也是第一代可以实现舷炮齐射的战船。
“玛丽·罗斯”号战船服役34年,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海战,一度被对手认为是“不可战胜的神话”。
由于种种原因,“玛丽·罗斯”号战船没有留下原始图纸。500多年后,在英国皇家海军博物馆里,“玛丽·罗斯”号战船的骨架被完整保存。凝视这艘岁月斑驳的古老战船,朴茨茅斯造船厂曲折传奇的造舰往事一幕幕浮现眼前。
15世纪末,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等一批老牌海军强国开启了海上扩张之路。英国同样不甘落后,开始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国内造船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495年,朴茨茅斯造船厂正式建立,开始承担为英国海军建造战船的任务。
当时,英国海军舰船作战主要靠船艏的钩子钩住敌舰,再登上敌舰进行作战。海上战斗中,大部分舰船的机动性不足,登舰作战的士兵常常伤亡惨重。
“瞄准战争需要,打造一艘具备强大火力的战船!”朴茨茅斯造船厂高层大胆做出决定,在战船上加装火炮,增强舰船的远距离攻击能力,让海上作战彻底告别接舷“肉搏”的时代。
为此,他们聘请多名技艺高超的船师设计战船。随后,船师们在一艘克拉克商船上尝试进行改装。他们开创性地采用“楼架炮”结构,在船楼的每一个隔间里都架上火炮,楼两侧还设置了双层炮架,每层装配7门火炮,实现了舷炮齐射。
此外,他们还在战船的不同部位设置了5支桅杆,战船的机动性大大增强。为了增强防护性能,他们又在船体四周布上一张大网,配备专职的战斗水手,防止敌人偷袭战船。
“玛丽·罗斯”号战船一经问世,凭借其超强作战性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当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称赞其为“海上一朵最美的花”。在造船界,这种先进的设计理念迅速刮起一股新风。
“玛丽·罗斯”号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当时的海战模式,为后来英国研制新型炮艇积累了丰富经验。“玛丽·罗斯”号战船取得的巨大成功,让朴茨茅斯造船厂确立了在英国造船界的“江湖地位”。
此后,他们又打造出大名鼎鼎的“胜利”号战船、英国第一艘铁甲舰“皇家勇士”号、世界上第一艘蒸汽动力战舰“赫尔墨斯”号……一艘艘性能卓越的战舰从这里驶向远海大洋。
巧抓机遇不畏挑战,“无畏”号成为军贸市场的“香饽饽”
1906年2月10日,英国皇家海军第一艘“无畏”号战舰迎来了“首秀”。当雄壮威武的“无畏”号缓缓从码头驶向试航海域时,人们为之赞叹。
“无畏”号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统一型号主炮和蒸汽轮机驱动的战列舰,性能远超同时期的主力战舰。“无畏”号列装后,立即成为英国皇家海军的“旗舰”。
时针拨回到19世纪末,当时世界各国海军战列舰采用的主炮口径种类繁多,其弹道与射速差别也很大,因此在作战过程中命中率都不高。
1903年,一位英国海军舰船设计师提出打造统一主炮口径的想法——通过集中控制大口径火炮,对目标区域进行齐射,从而提高火炮的命中率。
这一想法立即引起英国皇家海军高层的重视。次年,在英国海务大臣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的牵头下,集合数名造舰专家成立了负责设计新型战列舰的委员会,对新舰设计制造展开研究讨论。他们大胆提出建造一艘“全巨炮”战列舰的计划。
在与造船企业沟通时,军方再次提出新的需求,能不能在增强火力的同时,使新舰具备更高的航速和机动性?
“鱼”和“熊掌”兼得的想法,令不少企业知难而退。然而,朴茨茅斯造船厂敏锐地认识到,这种性能全面的战列舰正是未来海上舰艇的发展方向。挑战虽艰巨,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
他们采纳了费舍尔等人的建议,率先提出建造“全重型火炮”战列舰的概念。他们采用长艏楼船型,设计船长160米,排水量超过17900吨,新舰命名为“无畏”号。1905年5月,“无畏”号战列舰的设计蓝图正式得到批准。
1年后,“无畏”号战列舰成功下水。这艘史无前例的战舰,让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空前牢固:“无畏”号装配了10门统一型号、弹道性能良好的12英寸305毫米口径主炮,在方便集中火力覆盖的同时,提升了战舰的作战半径;首次使用4台蒸汽轮机机组,最大航速可达21节,比以前任何战列舰都要快;装甲表面作硬化处理,重要部位的装甲厚度达到11英寸,取消水密舱之间的横向联络门,使战舰具备出色的防护性能和抗沉能力。
强大的火力配置、高速的机动性能、厚重的防护装甲……凭借出色的综合性能,“无畏”号战列舰成为现代战列舰的“鼻祖”,被德国、美国竞相模仿,引领了30多年的世界造舰潮流。
“无畏”号战列舰一经问世,迅速成为军贸市场的热门产品。朴茨茅斯造船厂一举拿下7艘无畏级战列舰的订单。
厚重的荣誉墙轰然坍塌,造船“旗舰”难续传奇
二战前夕,英国造船业蓬勃发展,一度占据全球船舶市场的半壁江山。朴茨茅斯造船厂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雇佣员工达到2.3万余人。
也正因如此,二战爆发后,朴茨茅斯造船厂成为德军轰炸的重要目标。据统计,从1940年到1944年,朴茨茅斯共经历了67次轰炸,投放炸弹总数超过5.6万枚。
二战结束后,朴茨茅斯造船厂重整旗鼓,期待再现昔日辉煌。然而,战后各国开始大幅缩减军费开支,军舰订单锐减,不少造船企业纷纷倒闭。朴茨茅斯造船厂不得不通过裁员、缩减规模以度过产业“寒冬”。
20世纪70年代,随着亚洲各国造船企业迅速崛起,欧洲造船厂在基础设施、生产能力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削减,加之欧洲劳动力成本过高等因素影响,朴茨茅斯造船厂积累百年的优势消耗殆尽。
危机与机遇是一对“双胞胎”,总是相伴而行。这一时期,英国造船界遭遇了“塌方式”倒闭,约翰·布朗公司、哈兰德·沃尔夫公司、阿姆斯特朗公司等各大造船企业纷纷宣布破产。但也有像罗塞斯等一些船厂通过转型发展,挺过了异常艰难的“寒冬”。
历经数百年沧桑,朴茨茅斯造船厂怎能甘心就此折戟沉沙?20世纪80年代初,他们开始奋力转型,致力于对远洋客轮、邮轮的研究,勉强维持“生命”。
但随着全球航空旅游业的兴起,远洋邮轮行业开始萎缩,加之当时欧洲各国对环境保护有着严格要求,朴茨茅斯造船厂的最后一份“糊口饭碗”也被打翻。
到1984年,船厂仅剩员工不到3000人,只能担负一些战舰的日常维修保养。之后,船厂经营连年亏损,发展举步维艰,逼近破产边缘。上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和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军费开支大幅度缩减,船厂最终走上破产之路。从此,朴茨茅斯造船厂这个响当当的品牌不复存在。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有多重?思考朴茨茅斯造船厂所经历的兴衰之路,一些道理显而易见。“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适应时代的企业。”50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为朴茨茅斯造船厂树起一面厚重的荣誉墙。当鲜花和掌声散去,面临时代的变革与挑战,朴茨茅斯造船厂始终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破解办法,转型之路筚路蓝缕、亦步亦趋,无奈之下只能退出历史舞台。
1.《罗斯布朗 朴茨茅斯造船厂:危机与机遇是一对“双胞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罗斯布朗 朴茨茅斯造船厂:危机与机遇是一对“双胞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8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