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有一档综艺节目《青话》,叫做中国版的《天台告白》。
节目的内容是鼓励那些学生走上楼顶,在所有老师、学生、家长面前,勇敢地大声向自己喜欢的人表白,或者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01
“我相信你”是父母最敷衍的鼓励
有个节目,一年级的小姑娘,喜欢写小说记录生活。
从初三开始写了56本书,总共30多万字。
因为这个爱好,她的文科成绩很好,但是理科成绩却成了她的短板。上数学课的时候,她就忍不住想睡觉。
爸爸很着急,以为她写小说耽误了学习。
当我再次看到她书包里的小说时,父亲一怒之下冲进她的房间,找到了她的“小说窝”,把她写的50多部小说一篇篇都撕碎了。
“爸爸,你撕碎了我所有的小说。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失去了灵魂。”
明明心里觉得委屈,但小女孩还是笑了,用轻松的语气问爸爸,她为什么要这样?
女儿站在楼顶,勇敢的说话,为了得到父亲的理解和支持。
但是,父亲这样说:“你对学科非常偏科,所以考不上好高中,也考不上好大学。”
一直默默低头倾听的女儿忍不住为自己反驳:“我不想努力,但我真的学不会数学。看着其他数学好的同学,感觉自己这辈子的努力都赶不上了。”
爸爸直接反驳道:
“别人能做到,你也能。我相信你,你会赶上这个结果的。”
那个微笑的小女孩忍不住转过身去哭了。
父亲撕她三十万字的小说,她没有哭;当爸爸被问到她为什么这样做时,她笑了。但在一句看似鼓励的“我相信你”之后,终于崩溃了。
也许父亲最后没明白。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
而不是说“我相信你”。
“我相信你”真是万金油的回答。
说这话的父母根本没有感受到孩子的焦虑和无奈,而是再次把期望抛给了孩子。
这种期待是一种永无止境的压力。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热爱和创造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
反而是家人要你一次又一次的尝试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让人觉得难过,委屈。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这个时候孩子最想听到的不是“加油”或者“我相信你”。
是“你可以放弃”“失败了我爱你”。
如果可以,我想去找那个女生说:不要怕,做你想做的就好。
02
“我是为了你好”是父母最大的私心
春节期间在家看了电影《迷失在俄罗斯》。这部电影讲述了伊万和他60岁的母亲的故事,她由Xu zhng扮演,乘火车旅行了六天六夜。
在旅行中,因为他们的想法和概念不同,所以有很多不同。
比如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妈一直让他吃红烧肉,但是最后剩下一块的时候,她不让他吃,说他太胖了。
同时说出了藏在心里很久的话:
“我要控制你。”
甚至在火车上,我妈随时随地喂Xu zhng,最后不耐烦的来到Xu zhng面前,把她的小番茄扔出窗外。
母亲在车里流着泪说:
“我母亲所做的无非是为了你好。”
儿子听后,对妈妈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是我们之间的问题。有一个幻想的儿子活在你心里。为什么要锲而不舍的改造我?
你没看到我不是你想象中的儿子吗?"
中国父母最大的错误就是认为自己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想在这张白纸上画出自己认为好看的图案。
所以很多人会为孩子规划人生,把所有没有实现的愿望都倾注到孩子身上,甚至把余生的目标都放在成龙的努力上。
但是,人生的意义在于选择。
如果一个人连选择都没有,按照别人的意愿生活,那是他自己的生活吗?
03
真正的父母之爱是一个体面的出口
“不能学坏,不能太尴尬。”
王菲的育儿观是我知道的明星之一,最值得学习。
如何教育培养孩子,王菲做了三件事。
第一,充分肯定
王菲最小的女儿李妍,天生兔唇。
你可以看到小女孩的照片。嘴唇手术的痕迹虽然隐约可见,但没有自卑和孤独,自信无处不在。
这离不开王菲一直以来对她的肯定和赞美。
从小到大,王菲一直把自己对女儿说的话和做的事告诉李燕。
你和每个人都不一样很正常,因为我们每个人生来都不一样。
李燕也完全接受了这个事实,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第二,优质陪伴
在窦靖童出生之前,王菲正处于事业的巅峰。
然而她冒着再也回不来了的危险,毫不犹豫的离开乐坛结婚生子,退了一年多。
当窦靖童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王菲几乎每次出去表演都带着她。
每天表演完深夜回酒店,还亲自给女儿洗澡睡觉。
生下李妍后,王菲几乎处于半退休状态。
为了陪李妍,王菲做了六年家庭主妇。
她把孩子的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研究了四年的儿童教育。
第三,足够尊重
王菲从来不把两个女儿当成自己的附属,而是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
窦靖童14岁时,在北京著名的第四中学上学,但她不想学习,想学音乐。
她去问王菲,王菲只有一个回应:
“你想想。”
18岁时,窦靖童从伯克利音乐学院退学,王菲仍然尊重她的决定。
有媒体采访王菲,问两个孩子如何把握“控制与自由”之间的尺度。
王菲回答道:
“保护和担心孩子的欲望只存在于婴儿期。
经过这个阶段,他们就被认为是独立的个体,和他们相处,交流。"
充分肯定,优质陪伴,充分尊重。
窦靖童和李燕两个女儿,以如此优秀的教育方式,在细节上展现了她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家庭教养。
两个女儿性格不同,但同样有才华却不自大,不算太差也不算太好,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04
控制,让孩子患空心脏病
控制的欲望是父母投射在孩子身上的“理想自我”
美国心理学家埃文斯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一对母女站在卖冰淇淋的橱窗前。
妈妈问女儿:“你要什么口味的?”
女儿说:“我要香草。”
“我觉得巧克力更好。”
“不,我要香草的。”
“你不应该吃香草。我知道你喜欢巧克力。”
“我现在想吃香草。”
最后我妈无奈的叹了口气:这孩子怎么这么倔?
当埃文斯问妈妈“为什么我女儿一定要选巧克力味的?”,她妈妈说:
“我觉得好吃,所以想给女儿吃。我太爱她了,我只想给她最好的。”
其实,一个喜欢巧克力冰淇淋的孩子,活在妈妈自己的心里。
所以她把自己的心理需求投射到孩子身上。
两年前,一个叫孙安佐的18岁男孩声称去学校开枪,然后美国警方发现了一把手枪和1608子弹。
这件事引起了公众的讨论。
讨论的焦点之一是孙安佐母亲的教育方法。
他的母亲是台湾省女演员狄颖。
狄颖曾在节目中透露,她从小到大严格控制儿子的食欲,甚至每天花七个小时看儿子吃饭。
小学毕业前,我从来没有让儿子一个人出去过,连门口的便利店都没有。
他对儿子的学习有很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
还在对孩子抱怨:妈妈为了你牺牲了一切,改变了作息时间,失去了朋友,天天照顾你。你怎么能辜负我?
表面上,狄颖为儿子付出了一切。
但其实她只是想把孩子改造成她想成为的样子,却做不到。
狄颖年纪轻轻就出道了,小学没毕业就出来唱歌谋生,经常被欺负,被迫成长为一个轰轰烈烈的人物。
但在心底,她希望自己能有知识,有地位,有保障。
所以,她一直在按照自己理想的类型养孩子。
像狄莹这样的父母往往看不到孩子的真实存在,也不在乎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只能看到自己的“理想自我”投射在孩子身上。
被迫背负父母理想的孩子,就像翅膀被砍掉的小鸟,一辈子也飞不出爱的牢笼。
控制欲使孩子患上“空心脏病”
央视曾经花了十年时间打磨一部纪录片《镜子》。
有个姓“少年问题”。
家明的父亲是一家企业的管理层。他从小家境贫寒,通过自己的奋斗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所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能出人头地。
儿子买了宠物,一回家就被他扔掉;
儿子想骑自行车去很远的地方,还没说完就坚决反对;
儿子想当流浪歌手,想当背包客,想学画画。他说不行,学习是唯一的出路......
家明只想“自由”,高中没读书。他整天呆在家里上网,打游戏,甚至时不时地伤害自己。
被送到训练营的第一天,家明因为不想铺床,就和教官打了起来。
也许父母的本意是为了保护孩子,让孩子少走弯路,但他们不懂得这种爱,也让孩子失去了自由和自我。
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她上中学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朋友给了她很多帮助。但是因为朋友成绩不好,我妈没说什么让他们来来去去。
我妈总是偷看她的日记说:“你整天就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成绩会这么差。”
没有长发,没有吊带,没有周末郊游。
总之,一切与学习无关的都是怪物。
结果上了大学之后,她发现自己一点社交能力都没有,恋爱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和伴侣相处。
她敏感又体贴,总是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其实不管是叛逆的家人还是隐忍的网友,都失去了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独立的灵魂。
心理学家雪梨说。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力是不可逾越的,那么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了。”
被控制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推开,早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最后只能成为一个空缺乏价值感和意义感的人。
05
看到并接受是唯一的解药
作为父母,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壮大自己,成为一棵枝叶繁茂的树,默默的带领孩子。
而不是要求孩子成为自己理想的样子。
就像纪伯伦的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中渴望自我的孩子。
他们是在你的帮助下来到这个世界的,但他们不是因为你才来的。
你能给他们的是你的爱,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你能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你在梦里无法企及。
你可以努力变得和他们一样,但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活不会倒退,也不会停留在过去。"
因为爱是让孩子成为自己。
1.《王菲的大女儿 王菲女儿退学背后,是2.3亿中国家庭的隐痛:父母的控制欲害了多少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王菲的大女儿 王菲女儿退学背后,是2.3亿中国家庭的隐痛:父母的控制欲害了多少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852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