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德国的费希尔和托普兹发现了一种将煤转化为液体的技术。他们把一些基本的铁屑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设定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然后,向容器中注入煤气,使得容器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充满废铁的密封环境中反应,产生碳氢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如乙烷和乙醇的混合液体)。碳氢化合物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它们是所有液体燃料最基本的成分。这就是煤间接液化的起源。乙烯可以由石脑油生产,α-烯烃可以加工成高质量的发动机燃料,如汽油、柴油、航空空煤油。
但遗憾的是,由于德国煤多油少,煤液化的发现促成了当时纳粹德国的野心。二战结束后,德国科学家发现,德国人不仅掌握了完全依靠天然气为原料的间接煤液化工艺,还了解了更先进的煤直接液化技术,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据资料显示,到1944年,德国煤直接液化的产油能力已达423万吨/年。直接液化就是碳化和加氢。碳化其实就是干馏。煤焦油脱硫后,通过加氢加氢直接生成液体燃料,液体燃料进一步加工精制成汽油、柴油等燃料油。
与直接液化相比,间接液化必须以大规模煤气化为基础,设备体积庞大,投资和运行成本几乎是天文数字。不仅转化率低,而且原煤消耗巨大。一般情况下,5 ~ 7吨左右的原煤可以生产1吨的成品油,是直接液化的2倍。而且理论值高达56.25%的工艺废水直接导致工厂周边环境的快速恶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发现年份是1913年,比间接液化早10年,发现者也是德国人。我们不会忘记德国人曾经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同时也不应该忘记他们在煤炭液化方面的伟大功绩。
中东大量廉价石油的开发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20世纪50年代,由于生产条件恶劣,人们逐渐对煤液化失去了兴趣。大量资金被抽回,转投迅速崛起的石油行业。20世纪70年代初,在全球石油危机的帮助下,煤液化技术开始重新活跃起来。
德国、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原有基础上对煤炭直接液化技术进行了改革,先后开发了一批节约成本、简化工艺的新技术。在中国,神华宁美集团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于2016年底投产,成为中国煤液化道路上的关键一步。虽然煤液化项目到现在还没有普及,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煤液化辉煌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人们不需要担心石油危机。
济南华科电气有限公司是一家有十五年发展历史的生产供应商。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各种电气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客户遍及中国各省、市、自治区,产品遍布矿山等工业领域。公司拥有计算机系统集成、安全工程等多种资质,拥有自己独立的施工团队和售后服务团队,能够不断解决问题,为客户创造价值。
文章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个人所有权,请联系删除。
1.《煤的液化 煤炭液化技术:化石能源的未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煤的液化 煤炭液化技术:化石能源的未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858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