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核研究所,本文图片由记者陈拍摄
集体辞职的几个拼图
集体辞职是冲动还是预谋?
日前,中国商报报道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所多名科研人员“出走”,称集体辞职的导火索是医院强行为核所更换保安,核所科研人员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犯。医院工作人员和核研究所工作人员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根据彭湃新闻的各种调查,超过90名员工来自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所核安全技术研究所。换保安引发的冲突确实与集体辞职发生在同一天(6月15日),但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中国商业新闻报道中6月15日冲突现场的视频截图
一位与核所关系密切的合肥所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与合肥所其他研究所不同的是,核所长期使用指纹锁,这意味着医院工作人员即使有高权限证书也不能刷卡进入核所,这导致了医院的不满,也是两者之间的潜在矛盾。所以当天医院聘请的新安保公司来接手更换门禁系统,确实引起了核院内部的不满和冲突。
但值得注意的是,冲突后,“核院部分员工开始煽动甚至胁迫其他员工集体辞职。有的人签了,有的人误以为不会真的辞职签字。”这个人告诉《华尔街日报》。
双方冲突的焦点已经转移。当天上午,医院在接到核所工作人员的辞职申请后,态度强硬。当天下午,安排了10多个涉及正常离职流程的部门到核院集体上班,办理相关手续。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生网络传言的医院遏制员工离开核电站等事件。
根据该文件,核研究所的总数在高峰时达到四五百个,但这是考虑到大量非工作人员的结果。目前总数一百多。人数差距不全是人员外流造成的。一些重大项目完成后,人员(尤其是项目聘用的人员)自然会缩水。
合肥核工程学院集体辞职震惊业界,也震惊外界。一位来自其他大学的同一领域的研究员告诉《www.thepaper.cn时报》,他认识的一位核研究所员工刚刚申请了一个大型项目,在该研究所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辞职意味着一切都付诸东流,但他还是加入了集体辞职队列。
该报在他参观合肥核工程学院主楼时看到的门禁系统。一个保安说他的公司驻扎时间不长,刚调走。“它是在医院里租的,(为了安全起见)租了一两个月左右。”
7月22日下午,一位仍在核研究所任职的人士对《The Paper》表示,“更换安保应该与90多人的离职无关。”他说,这90多人不再来核研究所工作了。但比较尴尬的是,在离职事件之后,确实发生了网络传输的数据被删除的事件。“不知道是谁删的。我们办公室的资料被删了。是日常办公的一些数据,不是很具体。说。”
此外,另一家合肥研究所也向《论文》提到了数据删除的细节。"据说一些中子源研究数据被删除了."
一个匿名的知乎用户在网上爆料,“你离开的时候,你在H产生的科研数据理论上应该归H所有,而不是某个团队所有。离开的话,理论上是拿不走硬盘的,也拿不走H配备的个人笔记本电脑(事实是你把所有东西都拿走了,连没离开的科研数据都是前段时间综合存档拿走的,留下的科研数据也是一堆位数据)。”
如果出现科技资料的突然丢失,事件的性质比单纯的人员损失更为严重。对于以上网络说法,论文还在了解和跟踪过程中。
当《纽约时报》试图与这次离开的几名核研究所人员联系时,对方拒绝采访。
高压管理与医院改革
在接受《The Paper》采访时,很多从核院毕业、离开核院或者熟悉核院人事的人,无一例外都会提到核院独特的内部文化:高压管理。这种管理风格是由现任核能安全技术总监、中科院技术部院士吴亦灿于2019年11月带来的。
吴亦灿长期从事核科技研究。据《中国科学》杂志此前报道,1999年,他回到安徽省合肥科学岛组建团队。2011年,他接受了核安全研究所负责人的准备任务。吴亦灿团队在中子实验技术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
武夷山
报道称,吴亦灿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当记者问哪个奖项给他印象最深时,他的回答是中科院研究生院优秀导师奖。“对我自己来说,这是最特别的奖项。”
核电独特的管理文化不仅体现在以“防止机密数据泄露”为理由的独立安全体系中,还体现在内外网络的物理隔离、防水墙以及科研数据在内部网络中的存储上。吴亦灿在人事管理方面一直相当强势。
合肥核所附近的一个店长告诉新闻,过去的科研人员一般都是晚上八九点才上班。“一般晚上8点,巫迪文都会去各个地方看看,加班。现在这个事件(集体辞职)出了问题之后,晚上很少看到楼里的灯了。”
工作之余,吴亦灿最大的爱好就是打排球,他也热衷于让员工和学生在排球上训练和比赛,培养“团队精神”。核院有三个排球场,一科二楼有室内排球场。2015年,该研究所的一份新闻稿显示,“发展杯”排球联赛是核安全技术研究所FDS队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该队7个系的160多名排球爱好者组成了7个排球队。”
然而,这让研究所的许多基层员工和学生感到头痛。有知乎用户在网上社区评论说“工作就是一记耳光,杂事纠缠,还要和吴老板打排球,科研上没什么帮助,就是研究所里各种困难。”据澎湃新闻报道,这不是个案。
吴亦灿的风格也有很多粉丝。很多年前,他的团队承担ADS(加速器驱动的亚临界核能系统)时,他直接为核心员工发现了黄金。
然而,核电特有的高度集中的高压管理模式受到合肥医院大刀阔斧改革的冲击。
据公开信息,今年2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所召开了机构及配套部门负责人视频工作会议,对新冠肺炎肺炎防控、近期重要工作开展、“十四五”规划及未来规划、推进研究所改革等工作进行了部署。刘建国院长强调了通过改革促进学院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他说,改革的目标是使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高效、扁平,创建敢于承担责任、有所作为的专业、专业、职能和服务机构,并根据每个研究单位的目标和任务进行总体规划,确定其定位。
刘建国早年在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细机械研究所工作,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被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所副所长提拔为院长。
刘建国就任新院长后在全院推行的所谓“扁平化管理”,在医院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合肥其他研究所的一些人告诉《www.thepaper.cn报》,院内改革产生了一系列结果:包括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在内的三所研究所被取消,几所研究所原有的人事权和财权大大增加,医院扣除了20%的项目资金(高于行业内通常的比例),几所研究所的所长削弱了他们对项目资金使用的审批权限。
当这一系列改革遇到以吴亦灿主任为核心的核院管理模式时,双方激烈冲突的伏笔早已埋下,从而形成6月15日的对峙和集体辞职。
6月12日,一位匿名网友在论坛上批评合肥学院的改革措施时,他说:“据说岛上一位新院士正计划带着100多名团队成员集体‘离开’材料学院。”
本报获悉,吴亦灿本人目前尚未离职。
据核院官网消息,6月17日下午,即安全冲突和集体辞职两天后,吴亦灿主持了核安全所2020年年中工作进展会,强调“核安全所作为合肥材料研究所成员,将继续坚定支持所新形势下的各项改革, 要求所有科研人员在疫情期间继续保持科学理性,不制造谣言,不相信谣言,不传递谣言,鼓励全体工作人员无后顾之忧。
“安徽中科林峰部”在两个月内集中成立
据一位与核研究所关系密切的合肥研究所人士透露,吴亦灿近年来在科研产业化方面投入了巨大精力。在各种官方背景的活动中,除了中科院院士、核研究所所长之外,他的共同头衔还有“中科林峰创始人”。
根据核研究所官网公布的信息,中科林峰始于1986年,主要从事先进核系统研发及相关安全技术研究。它起源于中国科学院核安全技术研究所,与中科瑞华、中科超京、中科潮安、中科金诗等公司共同发展成为一个技术产业化平台。与国内外众多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成立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重点研究中子物理、先进裂变核能、聚变核能、核技术交叉应用。
中科林峰官网淡化了与吴亦灿的联系。论文(www.thepaper.cn)在官网使用高级搜索在公司全网搜索“吴亦灿”时,搜索结果中有多条信息无法正常打开(内部服务器错误),如之前网站转载的一些关于吴亦灿的媒体报道,“吴亦灿研究员当选中科院院士”、“吴亦灿研究员当选国家人才工程”等。
该报在搜索以“中科林峰”为关键词的“天眼茶”时,发现了9条密切相关的公司信息。其中,安徽中科潮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安徽哈德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66.67%,王芳持股22.22%,中科院合肥所持股11.11%,中科林峰商标),成立于2020年1月的中科林峰科技有限公司(100%归海美特(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所有
值得注意的是,以“安徽中科林峰”为首的其他七家公司成立于2020年5月26日至7月3日。
5月下旬至7月上旬,以“安徽中科林峰”为首的7家公司集中成立
有传言称,离开核院的员工将加入上述中科林峰企业或中科超锐(青岛)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中子照相无损检测产品的开发。截至发稿时,该报尚未确认近期辞职风波中离开中科院合肥所的员工有加入上述企业的。
另外,吴亦灿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上述公司的股东和高管名单中。安徽中科潮安科技有限公司和最近两个月集中成立的“安徽中科”均由上述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胡代表。
胡被怀疑是合肥学院的一名员工。2018年7月,据该院消息,7月16日至7月24日,合肥研究院科技发展部组织12名人员在其科研单位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从事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并参加了为期9天的“中国科学院和合肥芜湖蚌埠市第十届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训班”。胡鞠萍是12名与会者之一。
胡在中科部的职务(点击图片查看更大的图片)
7月23日下午,本报来到与“中科林峰”相关的一系列公司的工商信息注册地址。其中,在安徽中科核能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6月18日更名为安徽中科潮安高级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办公大楼内,胡也是法定代表人,一位自称是公司楼层保安的人士并未否认胡在此工作,但当本报记者提出要与他见面谈话时,此人表示需要提前与胡本人预约。
在近期密集成立的一批“安徽中科林峰”新公司中,注册地址为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薛蝌大道55号,该报未发现相关公司的办公场所。
据《财经》杂志报道,一些退休的科研人员去高校教书,一些找到自己的路,另找工作,还有一些人自己创业。报道援引一名核研究所人士的话说,一些离开公司的员工可能会加入中科林峰。“吴主任以前在研究所提到过,你想买房买车吗?如果愿意,来我公司一起赚钱。不过现在还没有入职手续,现在风声太紧。”
为什么集体辞职会惊动国务院?
7月20日,中科院科学通信局发布消息。近日,中科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所属某研究单位90余人集体离职,引起社会各界关注。7月17日,中科院党组决定成立专门工作组,工作组于7月19日抵达中科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进行调研。工作组由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克强任组长,由中国科学院有关司局负责同志组成。
中国科学院官网7月21日消息,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刘鹤副总理听取了中国科学院的汇报,并要求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中科院等单位成立专门工作组。近日,他前往中国科学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对其下属研究所的人员流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至此,“90多人集体离职”的情况从网络关注突然升级。
为什么这次事件惊动了国务院,派了专门工作组?这要从核研究所的意义和作用入手。(以下内容被核所官网数据截取)
据官方网站介绍,中国科学院核安全技术研究所是在核安全和先进核技术相关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的创新型研究所。其目标是建设国际先进的核安全技术基础研究基地、创新型核安全专业高端人才培养中心、核电站等核设施综合支撑平台、第三方评估机构。
依托核安全研究所,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子输运理论与辐射安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中子物理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核应急专业技术支持中心”、“安徽省精确放射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变核安全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被科技部任命为第四代核能国际组织(GIF)铅反应堆系统中国牵头单位。牵头建立“国际小铅基反应堆联盟CASLER”、“中国铅基反应堆核系统创新战略联盟”、“高端放射治疗产业联盟”等产业联盟,搭建先进核系统设计与仿真综合实验平台、大电流中子源与辐射技术综合实验平台、液态金属电路与材料技术综合实验平台等3个综合实验平台,科研设备总值超过10亿元。
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和ITER国际合作计划、国家“973”/“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国家磁约束核聚变专项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试点科技专项计划等重大项目的牵引和支持下,核安全研究所深度融合“研究、学习、生产”,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
1.《“中科院近百人离职”的事前事中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科院近百人离职”的事前事中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863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