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重磅炸弹,在里约奥运会结束4天,北京奥运会结束8年之后,在中国体坛轰然炸裂。

8月24日,国际举重联合会(IWF),通过国际奥委会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员检验样本的重新测试显示,三名中国运动员:刘春红;陈燮霞;曹磊呈阳性。根据相关法规,国际举联对这3名运动员处以临时禁赛处罚,是否会剥夺金牌目前还不得而知。

也许有人会纳闷,为什么时隔8年还能够查出来药检呈阳性?

按照奥委会的规定,所有运动员的兴奋剂样本都会被保存8年,而现在距离北京奥运会恰恰就是8年的时间。之所以会有这么一个规定,是因为一些禁药,需要更高的科技才能检测出来。

这意味着女子举重可能成为众矢之的的禁药重灾区。再结合人们认为“举重项目观赏性差”的观感。在知乎曾有人指出举重运动有三大观赏性,分别是举重技术、比赛对抗和比赛策略,但在现在的举重比赛中已经荡然无存了。体育评论员董路就曾说:“女子应该展现柔美,举重对身体伤害太多,应该取消。”

也许我们真的应该讨论一下:女子举重项目是否应该退出奥运会。

事实上,举重运动刚刚诞生的时候并非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傻大憨粗”。

按照历史的记载,早在6000年前,举重便是一种健身的方式,埃及发现了壁画上记载了法老王的小孩以沙袋和其它重物来健身,举起的重量作为衡量强弱的依据,以此选拔最强的人。

在19世纪初,英国人就成立了举重俱乐部。1896年,举重被列入在雅典举办的首届现代奥运会比赛项目中。但当时选手没有等级之分,不管运动员身材体重如何,谁举起的重量最大就获得胜利,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了1920年奥运会。1920年,举重成为奥运会的固定比赛项目。1932年的奥运会上举重被分成了5个重量级别,3个正式比赛项目抓举、挺举和推举。

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第27届奥运会上,女子举重比赛项目被首次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国在所参加的女子4个级别的比赛中都获得了金牌。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女举在参加的4个项目上,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再次以绝对的优势包揽金牌。但直到现在“丑闻”被曝出了,3名中国举重女子运动员药检呈阳性,有可能会被取消冠军奖牌。

当女子举重被列为奥运项目的那一刻,首先,意味着一些中国小孩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

《美国》时代周刊2012年详细地描述了中国在四年前就开始筹划的伦敦夺金计划,里面有很多令外国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这篇文章透露,中国政府早在1996年就已经准确预测了女子举重会成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金牌项目,于是开始用苛刻的标准从边远农村地区、像湖南、山东等地区广泛选拔年幼的运动员开始做准备。这些运动员每天六点半起床,其后是热身,早饭后跟着几个小时的训练,然后午饭、午睡、更多的训练、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教育、理疗、晚饭,最后十点钟睡觉。这些孩子很少有家庭团聚的机会,教练和训练员就是她们的家人,孩子们和家长并不知道孩子举多少重量,孩子等于上交给了国家。

这次出事的刘春红、陈燮霞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她们都是从极其贫困的家庭出生,通过日复一日、枯燥、机械式的训练,最终取得了奥运冠军。原以为会就此而出人头道,但现在却因为“兴奋剂”事件东窗事发,前途未卜。

刘春红出生于山东烟台的一个农村,家境非常贫寒,全家都是以务农为主。当刘春红考上烟台体校后,哥哥还曾主动退学,外出打工为妹妹赚取学费。刘春红也算争气,她在04年、08年两届奥运会中都获得了金牌,山东体育局还分给了刘春红一套处于市区的房子,在退役后,刘春红还成为了山东体育局举摔柔中心副主任。

陈燮霞家境更加贫寒。她在7岁便开始下地干农活,陈燮霞家共种有20亩水稻和甘蔗,农务繁忙。从7岁开始,陈燮霞经常帮爸妈挑水浇灌,用板车把爸妈收割下来的农作物拉回家。陈燮霞的爸爸透露,陈燮霞8岁时就已经能够用板车一次性拉300多斤甘蔗回家了!

由于出色的臂力,陈燮霞被选入了少体校。但由于没有钱,陈燮霞险些放弃训练。但陈父认为这是一条陈燮霞的出路,女儿既然被教练选中,就应该一直练下去。为了供她训练,陈父前后借了上万元,这些钱对于全家来说已经算是天文数字了。

其实,她们已经可以算是幸运儿了,毕竟在中国练举重的还有许许多多人,能拿冠军的却只有一个,大多数的孩子实际上没走到冠军之前就被淘汰了,但已经被训练也畸形的体态,他们将来生活会不会有困难?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前全国举重运动员邹春兰,她曾在1988年,获得全国举重冠军赛,夺得44公斤级的抓举、挺举、总成绩3枚金牌,其中挺举、总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但她在退役后,却沦为了长春一家浴场的“搓澡工”。生活艰难,她的住所是一间面积不足5平方米的房间,除了床,一张茶几占据了房间的最大面积,她的处境令人唏嘘不已。

但对于中国练体重的那些贫穷孩子来说,获得冠军,获得金牌几乎是她们唯一的出路,想要出人头别无他法。东莞小城镇石龙被称之为“中国举重之乡”,2014年,有50多名小队员在此训练,但这些年从石龙体校走出的运动员,不说登上世界舞台,能在省队、八一队等专业队留下来的都不多。曾有一批13人的小队员同时进入石龙体校,但不到半年就走了一大半。有个女队员在前一年参加过省队的集训,又因为跟不上训练节奏从省队退役。成为冠军的过程如大浪淘沙。

据统计,国家一级举重运动员的平均寿命才48岁。举重运动是一项危险系数较高的运动项目之一,稍不留神就可能伤及运动员。从伤及的部位看,多为腕、肘、肩、背、腰、膝,从损伤性质的特征看多为急性损伤,三成以上举重运动员有腰伤。

而在一些欧美国家却并非如此,她们在专业队的训练强度并不大,对运动员的损伤也非常有限,训练这个项目的运动员几乎绝迹。新华社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欧美诸强为何举重不强?”的文章,文中就提到在欧美许多运动员都是业余练举重的,只是为了达到健身的目标,训练量非常有限。

的确,在欧美的一些国家,举重的健身俱乐部却非常地流行,完全是处于健身和业余爱好的需要,根据研究表明,适当的举重也能够让自己的身材更好。前美国举重队主教练吉尔透露,举重在美国是个非常普遍的健身手段,但没人能靠此谋生,因为决定美国体育走向的是市场,而决定市场的又是大众兴趣,而非奥运金牌。奥巴马夫妇就非常喜欢举重这个项目。据报道,奥巴马夫妇每周都会去练几次举重,达到健身的目的。在美国,这是一项全国运动,超过3900万的人都会练举重,但仅仅是作为兴趣而已。

举个例子,也许能够更加直观的反应欧美举重的现状。美国最近一次夺得奥运会男子举重金牌是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至今已过半个多世纪。美国女子选手曾经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夺金,以后就与奥运奖牌无缘。英国只有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夺得过举重金牌,以后也是彻底绝缘。德国人最后一次拿到奥运奖牌是在1988年,由举国体制的民主德国选手夺得。西班牙这个公认的体育强国甚至从来没夺得过奥运举重奖牌。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最近几届奥运会,能够站在领奖台上的人除了中国人,几乎就都是前苏联的一些国家,比如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等。前苏联也是“举国体制”,对于培养举重运动员的方式方法都比较类似,都是“成绩第一、健康第二”的模式。湖南举重运动员赵常玲就是一个很悲惨的故事,她被改名换姓“出口”到哈萨克斯坦,而在哈萨克斯坦,赵常玲成为双料叛徒。哈萨克斯坦认为她有异心,不明真相的中国网友大骂她“叛国”,赵常玲里外不是人,最后还因为禁药被取消奥运参赛资格。

当一个瘦小的身躯这么拼命、把一百多公斤的杠铃往身上压难道真的只是为了梦想?这跟奥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强有联系吗?

也许,真的是时候把女子举重逐出奥运会了。

-【END】-

欢迎关注有马体育微信公众号ID:youmatiyu

1.《女子举重这项反人类的运动早就该取消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女子举重这项反人类的运动早就该取消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