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昨天下午,一组图片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个穿着清代龙袍的老师在教学生,后面的PPT上写着“道光自述”。
这位让学生们惊呼“了不起,我的老师”的网络新名人是集美大学80后教师董,他的主要课程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昨晚,记者独家采访了董巩俐老师,揭露了他的“龙袍”背后的故事。
我想把学生从手机上拉回到讲台上董上课穿龙袍。有些人称赞他在教学中的努力。有人认为他有哗众取宠的嫌疑。他自己把这次讲座定义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
“老师在台上,学生在下面困。这种知识转移是没有意义的。”从去年秋天到吉大开学,注意到很多同学都在,他们的心都在韩。他认为学生不上课,老师肯定有问题。于是,他给自己出了一道考题:如何把学生从睡眠和手机中拉回讲台?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思想政治课大多是以课本为主。在董看来,思想政治课,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可以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为此,董做了许多尝试。他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想搞清楚“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思想政治课”。去年秋天,他通过问卷调查了五六百名学生,第一个是“看视频”。于是他用心,结合每节课的内容,播放相关主题的电影,但时间长了,同学们感觉视觉疲劳,又回到了手机屏幕上。于是他采用了第二、三种策略:建立qq群与学生实时互动,在微博上做互动问答,但效果有限。
以清朝皇帝的忏悔切入重大历史事件转折点出现在这个寒假。董备课时有个想法:第一节课是鸦片战争,可以展示从出生到称帝的一系列内心活动,如何看待林则徐与鸦片战争,即从一个小地方做起,讲述鸦片战争的伟大历史。
董第一次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妻子投了反对票:“你这是哗众取宠!”董没有放弃,而是恳求思想政治部的领导。领导同意并支持他向市社科联申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历史情节剧教学法的时效性研究”课题,获得批准资助。董用资金,购买了龙袍等道具。
"今天,我想讲讲清朝作为道光的衰落历史."3月7日,董穿着普通的衣服走进教室,学生们一如既往地懒惰。当他宣布自己的设想,第一次穿上龙袍、戴上皇冠时,同学们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全班没有一个人玩手机。董从教书开始就获得了难得的掌声。
对此,记者抛出一个问题:这样的尝试会不会和以前一样,学生精力充沛的时候就会失败?董说,思想政治课还是以内容为基础的。“如果我每周都穿龙袍去讲课,岂不是真的耸人听闻?”董介绍说剧本是他写的,然后他会让学生们穿上清朝的戏服,在洋务运动中扮演曾国藩、李鸿章,在“戊戌变法”中扮演康有为、梁启超,让他们在表演中了解历史。一个学期有三个这样的表现作业,分数占期末成绩的40%。
“我总是喜欢唱反调”出生于1980年的董和本硕博都就读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在很多人眼里,他喜欢写评论,是个大胆创新的人。他自己也承认:“我总是喜欢唱反调。”
他曾经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过一篇题为《拍照和指名道姓不是大学生逃课的灵丹妙药》的评论。他认为,学生不上课,可能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2012年9月,他和另一位厦门大学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反对“方便面是日本人安藤白夫发明的”的说法,提出方便面是20世纪20年代在厦门生产的;今年2月14日还发表文章,认为廉江在古海坛膜拜的神不是妈祖,而是南海之神;他甚至指出了《辞海》中的两个错误。
这大概是一种“职业病”。“我喜欢站在别人的对立面去思考。”董说,研究历史的人习惯于考证,从文献中挖掘真理,提出新的观点,这比验证旧的观点更有意义。
1.《高校老师穿龙袍上课 想把学生从手机旁拉回讲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校老师穿龙袍上课 想把学生从手机旁拉回讲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058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