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以玩游戏为主的“网瘾少年”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了。根据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当时中国有2400万网瘾少年,现在已经是天文数字了。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教授从1994年开始研究成瘾性医学,多年来致力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和治疗。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95%的网瘾青少年都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瘾的形成大多与家庭教育不良、父母陪伴不足有关,其中“93%的网瘾青少年缺乏父爱”。
男女比例是9比1
理工科男生成为网瘾重灾区群体
在大兴区的一条小路上,中国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基地就坐落在这里。到目前为止,大约有9000名网瘾青少年得到了治疗。
陶然说,在接受治疗之前,学生很难与他人正常交流。“这些孩子刚进来的时候,说话也要教。他们长期沉浸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到了现实中也不会说话。”学生每天有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评论互动”,用键盘把原本打在电脑屏幕上的“话”讲给身边的朋友听。
基地学生平均年龄17岁,男女比例9: 1。“孩子其实很聪明,很多都是高智商,甚至是名校学生,清华北大等大学的学生,而且以理工科为主。”陶然说,理工科男性可能需要使用大量电脑来学习,与文科男性相比,理科男性相对内向,不善于表达,这是形成网瘾的潜在原因。
93%缺乏父爱
网瘾青少年普遍缺乏男子气概
陶然发现,家庭原因主导了网瘾的出现,尤其是父亲。数据显示,93%的网瘾青少年缺乏父爱。“为什么我们基地的男生更多?因为男生天生认同父亲,如果缺乏父爱,就更容易出现问题。”
在网瘾少年的家庭中,有很多“男主外,女主内”的情况,父亲在外辛苦工作,母亲在家带孩子。“妈妈一个人带孩子,很容易精力过剩,孩子只能在家玩。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叛逆了,缺乏父亲的权威、榜样和规则。光靠母亲教育孩子是很难的。”陶然认为,如果没有父亲所代表的男子气概和威严,男孩往往是女性化的、缺乏安全感和软弱的。
平时不在家教育的父亲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就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激化矛盾。"有些孩子用刺激父母的方式打架,沉迷游戏."
获得国际认可
9个标准定义是否有网瘾
除临床治疗外,陶然还主持制定了《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以下简称《标准》)。2013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PA)出版了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该手册在第三章“网络游戏成瘾章节”中首次采用了陶然制定的标准。这是中国人制定的标准,在世界精神疾病诊断领域首次得到国际认可。
标准共有9条:1 .对症状的渴望(有强烈的使用互联网的欲望或冲动);2.戒断症状(易怒、焦虑、悲伤等。);3.容忍度(增加使用网络达到满意的时间和投入);4.很难停止上网;5.因游戏而减少的其他兴趣;6.即使知道后果也过奖;7.骗别人玩游戏的时间和成本;8.用游戏逃避现实或缓解负面情绪;9.玩游戏危及或失去友谊、工作、教育或就业机会。
1.《网瘾少年调查结果:逾九成缺少父爱 理工男成重灾群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网瘾少年调查结果:逾九成缺少父爱 理工男成重灾群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146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