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ck App在业内掀起了又一波讨论,有人叫好,有人唱衰,更多人持观望态度。实际的快速应用是什么?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快速应用的体验,与原生应用和小程序相比有什么优缺点,以及如何在多种形式的应用中定位快速应用。作者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讨论。
快速应用
官方定义的快速应用是一种与手机系统深度集成并提供场景体验的新型应用。和小程序一样,不需要安装,可以直接打开。从系统级集成提供场景体验将是fast应用的核心竞争力。
Fast应用刚上线一个多月。目前,许多公司已经推出了快速应用。作者用小米手机体验了快速应用。
快速应用初始体验
安卓手机需要更新系统才能找到快速应用门户。每个系统门户都是不同的。
1.入口:
目前MIUI中的快速应用入口比较隐蔽,有两种入口。
入口1:打开App store app,进入分类页面,然后会看到快速App入口。水平比较深,推测可能是快速应用初期人数少,快速应用体验暂时有了很大提升空。
条目2:打开App store App,搜索。如果有快速app,安装包列表项下会显示对应的快速App,用户可以直接打开。这个入口非常快捷方便。
从fast application官网可以看到,fast Application会有负屏、短信通知、浏览器、应用商店、通知、信息流等门户,类似于原生app的门户。
2.快速申请列表:
从条目进入fast applications列表,可以看到每次进入列表时fast applications的顺序都是一样的。目前列表中的搜索仍然是app store的全局搜索,找不到fast app,也没有在搜索中添加fast app。
3.进入快速应用程序:
以饿了么为例,从列表中输入饿了么快速应用。不开放原生应用,快速应用的体验似乎更接近小程序,简单直接。从目前的体验来看,fast应用的打开和浏览体验与原生应用有差距,过渡动画还是比较生硬的。
4.向桌面添加快捷方式:
当返回退出快速应用程序时,提示是否向桌面添加快捷方式。添加后,桌面条目图标有一个快速应用程序徽标,以区别于本机应用程序。
快速应用的优势
1.系统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推荐应用程序
场景化也是小程序布局的重点。快速应用场景基于手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小程序场景基于微信生态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识别判断。其中能够获得更准确的场景信息意味着它将提供更舒适的体验。也有可能是系统和微信提供了不同场景下的体验,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知道。
我想在这里展开,以小米智能音箱萧艾为例做个类比。买萧艾之前,在小米官网看到智能音箱场景演绎的广告,被深深吸引。买了萧艾之后,有开灯关灯、调空温度、换电视频道调音量等场景,和广告上说的一模一样,只是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聪明,没有达到预期(虽然预期有点高,但还是向身边的朋友推荐了萧艾,因为它给我的懒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早上好”“晚上好”“我回来了”等。,已经与现场指令进行了比较,但是萧艾还不能给出智能反馈。目前用户只能自己设置。比如晚上回家需要开灯打招呼,就需要自己设定指令和动作,有些死板。
快速应用程序提到的场景可能类似于萧艾的场景,用系统语音调出所需的快速应用程序。这个还可以。当你需要去火车站坐火车时,提醒你起床预约打车。那你会怎么体验?提个问号,期待。
目前快速应用在迭代中,很多功能会在开发者的建议下不断完善。
2.桌面快捷方式门户直接打开快速应用程序
在桌面添加快捷图标后,方便直接从桌面调用fast应用,可以通过Android小程序来完成(第一次添加快捷图标的时候不太好操作,见本文末尾添加的第二点)。然而,与本机应用程序相比,在桌面上添加和删除的心理成本更低,快速应用程序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体验的可能性更高。下图手机桌面上的图标从左到右依次是饿了么、快速应用、原生应用、小程序。
3.性能体验
快速应用程序的性能介于本机和网页之间。理论上,它应该比小程序提供的性能更好,原因有二:
3.1应用层:Fast应用是系统级应用。毕竟小程序的微信级处理比较多。比如在Android桌面快捷方式中打开一个小程序,需要先打微信再打开小程序,而快捷应用可以直接打开,不需要中间步骤。
3.2内存大小:系统默认为每个应用设定固定比例的内存上限。如果一个应用使用的内存达到上限,就会堵塞,影响体验。所以在同样的内存损耗下,小程序本身比快速应用需要更多的微信内存。此外,系统可以为快速应用程序提供更好的体验,并为其分配比普通应用程序更多的内存。当然,随着硬件的发展,手机的内存会越来越大,这个差距可能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但是有安迪比尔定理(就是硬件提供的性能很快被软件消耗掉),你懂的。
以上是理论分析,实际表现可能需要专业的评价来比较,个人主观上可能感觉不到差别。
快速应用的缺点
1.没有社会裂变,如何快速获得流量
这是快速应用和小程序对标最大的问题。没有微信级的社会生态,是不可能实现快速裂变传播的。由于这个问题,许多开发人员可能不看好快速应用程序。目前,快速应用程序只能依赖于与应用商店、通知等相同的系统资源。获取流量。
2.多系统登录账号不统一。账户之间如何沟通
十家手机厂商都有自己的账号系统。一方面,对于开发者来说,如果要使用系统账号系统登录,需要不同系统的不同安装包连接不同的接口,而且自己的账号系统也需要支持这些系统的账号登录,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如果用户想更换手机或手机系统,可能需要重新绑定手机号码账户。
3.目前只支持安卓
这一点放在劣势的最后是因为作者认为是暂时的问题。虽然iOS应该不支持这样的系统级快速应用,但是快速应用仍然可以是类似微信和小程序的iOS应用,这样就可以解决跨终端的问题,开发者也不应该独立开发iOS快速应用。
快速应用的不确定性
1.如何实现场景
场景是快速应用中最吸引人的部分,但目前只能看到官方宣传视频的场景应用,无法向开发者提供界面。可以理解为目前只有概念,具体实现取决于fast应用平台提供的接口。
2.与应用程序关系的不确定性
快速应用和小程序有些区别。小程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对原生应用的补充,主要针对小而轻的任务。
有人怀疑快速应用的可行性。手机桌面上既有原生应用,也有快速应用,从体验上来说是有问题的。笔者认为,从快速应用的优势分析来看,场景应用比原生应用多,不需要安装。快捷键、应用商店入口、通知、负屏入口等。,和原生应用一样,都预示着Android快速应用可以取代App。
但是,场景化可能需要独立的快速应用专注于完成某些任务,将复杂的流程拆分为多个快速应用可能更有利于快速应用的流量分配,这些快速应用自然会有不同于App的图标。作为一家大型、全功能的提供商,App是高频用户的选择。
另外吐槽一下小程序:因为小程序在微信上,所以iOS经常会因为使用小程序而担心或者实际错过微信消息(Android由于实现方式不同,实际上有两个程序,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微信消息和小程序的关系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耗时较长的任务可能不容易达到产品的预期目标。
3.实现的不确定性
3.1实现快速应用本身的困难:做一个新的应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做一些原生应用和小程序做不到的事情并不容易,在夹缝中打开一个世界。从目前快速应用的效果来看,进展相对缓慢。目前只有开发者文档,没有设计规范(也有可能不同平台不容易达成统一的设计规范);只提供部分数据统计服务,暂时不支持第三方统计;
3.2跨公司合作:跨公司合作可能会汇聚各家的长处,一加一大于二。但其中的艰辛可能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释的。
3.3竞争与合作:这些厂商现在在手机硬件和系统领域处于竞争关系,也可能影响合作。
因此,厂商能否克服上述困难,取决于他们共同的决心。
1.《快点app 快应用(Quick App)的前世今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快点app 快应用(Quick App)的前世今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160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