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角,中国大鲵,有一个熟悉的俗名——大鲵。
中国大鲵。照片:Daniel Heuclin/photoshot.com
藏起你的腮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属于大鲵属,属于安鳃亚目安鳃亚目,属于现存安鳃亚目中的原始种。隐鳃亚科的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1.6亿年前的晚侏罗世。这个科只剩下2属3种。除中国大鲵外,还有日本大鲵(日本大鲵)和隐鳃亚目隐鳃亚目隐鳃亚目。
隐鳃亚纲一词起源于古希腊的两个词,“氪”的意思是“隐藏的”,而“分支”从字面上翻译为branch,实际上指的是尾幼虫用来在水中呼吸的羽状外鳃。
萌芽中的大鲵幼体可以看到它们粉红色的羽毛状外鳃。照片:zslsites.org
中国大鲵的名字叫布兰查德,他把自己的物种名“大鲵”献给了法国牧师阿曼德·大卫。他在中国传教期间,收集了大量动植物标本,送往欧洲供学者研究。除了中国大鲵,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和珙桐都是通过谭维道的手出口到西方的。
两栖动物巨无霸
中国大鲵头扁平,眼小无眼睑,四肢短而粗,尾短而侧平;体表皮肤光滑,体侧有成对疣和纵向皮肤褶皱;体色多变,多为深褐色和黄褐色,常伴有黑色或红棕色斑点,与环境中鹅卵石的质地和颜色颇为相似,是一种极佳的隐色。
图片:Wernher Krustein/photo decader . com
中国大鲵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长到40厘米就能达到成熟期。但和其他低等脊椎动物一样,娃娃鱼的体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通常会超过1米。记录中最大的个体长1.8米,重50多公斤。
孩子们隔着墙面对着一只中国娃娃鱼。图片:Cyril Ruoso/mindenpictures
中国大鲵的繁殖期为每年5月至8月,雌性大鲵一次可产300枚卵。鸡蛋的外层包裹着一层透明的胶体层,每个鸡蛋就像一串念珠,长度有几米。
雌性蝾螈产卵后离开,然后雄性蝾螈不仅完成最关键的受精工作,还起到守护卵带的重要作用。一些尽职尽责的雄性蝾螈也会将卵带包裹在身体周围,以防止捕食者分开进食。受精卵孵化小蝾螈需要52 ~ 68天。刚孵出的巨型蝾螈群体行为,雄性蝾螈要独立生活才能离开。
珠状的中国大鲵卵。照片:Ivan Li/caudata.org
尾巴动物的表面有发育良好的腺体,许多物种还分泌毒液,令捕食者恶心。少数物种的毒性可能是致命的。大鲵虽然不分泌毒液,但遇到敌人伤害时,其皮肤腺体会分泌大量粘液,所以捕食者通常会放弃追赶。
“娃娃”着急的时候会咬人
中国大鲵有“大鲵”的俗名,不仅因为它看起来像一个黑色的胖娃娃,头端庄结实,还因为它的叫声像婴儿的叫声。
中国古代先民很早就发现了这个特征,最早的大鲵文字记载见于《山海经·北山景》中的一段话:“东北200里,称为龙后之山,无草无木,多金多玉。决定性的水出来了,而东方流入了河流。其中很多美人鱼像鱼,像四脚,声音像婴儿,吃东西不疯。”在这段话中,“美人鱼”和“鱼”都指娃娃鱼。在接下来的2000年里,大鲵以“鸦鱼”、“狗鱼”和“脚鱼”的名字出现在《水经注》、《吉杰》、《本草纲目》等典籍中。
鹅卵石中的红色中国大鲵。照片:刘伟能/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
这么多常见的名字也说明,过去有大量的巨型蝾螈,而且分布很广。据记载,野生大鲵的分布北起太行,南至南岭,西起青藏高原东缘,东至长江三角洲。在有尾物种中,它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物种。它们一生生活在水中,栖息于浅水溪流或地下洞穴,喜阴怕热,平时晚上外出,很少上岸。
水中的中国娃娃鱼。照片:Daniel Heuclin/photoshot.com
娃娃鱼虽然看起来很可爱很可爱,但一定不能被它“扮猪吃老虎”的样子所迷惑。娃娃鱼的嘴里长满了细密的牙齿,当它感觉到猎物经过时,一口就把它吞了下去。它们的主要猎物是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鱼类和青蛙等。,但是掉进水里的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自然会幸免。
传说在湘西,有一个悲剧,一个女人把孩子放在水池里洗衣服,然后把孩子拖下水,被娃娃鱼吃掉。传说毕竟是传说,真实性早就无法检验,但现在娃娃鱼农民被咬的案例比比皆是。
娃娃鱼除了牙齿密密麻麻,还有一张大嘴。照片:chimelong.com
保护的误区
从古至今,大鲵一直被当作食物或药物捕捉,但对其生存最大的威胁是栖息地的破坏。据估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野生大鲵的数量减少了80%以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极度危险(CR),中国也于1988年将其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随着中国大鲵人工繁育技术瓶颈的突破,这种曾经稀有的动物逐渐脱离了灭绝的边缘,甚至开始进入普通人的餐桌。很多保护区也从大鲵养殖场购买幼鱼进行增殖放生,数量超过10万只。大鲵的保护情况似乎很出色。
养殖场需要定期向野外投放一定比例的繁殖大鲵,作为维持野生大鲵种群的保护措施之一。照片:zslsites.org
最近对中国大鲵种群遗传学的研究表明,中国大鲵的遗传多样性并不单一,目前的数据支持中国大鲵种群至少包含5个独立的进化分支。换句话说,中国可能分布着五种不同的巨型蝾螈。
这是一个好消息,大大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但经过仔细考虑,人们陷入了更深的担忧。曾经无序的引进、繁殖和放生,极大的破坏了大鲵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种类的大鲵在人类的保护下成为了一锅“大杂烩”。如今,“纯种”大鲵已经很难在野外找到,因此大鲵的保护处于尴尬的境地。
人们不禁要问,这几十年的保护工作,是不是好心办坏事。
就在上个月,来自中国、英国和日本的学者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从2013年到2016年调查了中国97个县,只发现了24只野生中国大鲵。照片:肯·卢卡斯/ardea.com
中国娃娃鱼的情况让我想起了一种已经灭绝的鸟。波德里姆布斯巨兽,也叫阿特兰,是一种不会飞的水禽,只分布在危地马拉的阿特兰湖。20世纪60年代,大口黑鲈种群被引入湖中争夺食物。祸不单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环境发生了剧变,比如湖面缩小,繁殖地遭到破坏。这种特有物种已经被迅速推向灭绝的边缘。
1975年,巨人保护工程启动,相关保护工作全面展开。几年后,人们观察到巨人的数量显著增加。正当人们满心欢喜这个物种濒临灭绝的时候,一个尴尬的场景出现了。有一天,研究人员乘船接近一小群巨型鹈鹕,它们受到惊吓后,踩着水迅速飞走了。直到那时,人们才意识到,他们一直在保护一群入侵的䴙䴘(Podilymbus浮冰,而真正需要保护的巨型水怪正在人们的“保护”下悄然消亡。
灭绝的巨人。照片:大卫·艾伦/维基媒体
虽然中国大鲵和大鲵的情况不同,但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物种最基本的系统位置不明确,那么所有的保护工作就成了空的空谈。
对于中国大鲵来说,及时调整保护方案还不算晚;对于其他物种,我们希望不要重蹈覆辙。
本文是《物种历》4年第177篇,出自《物种历》作者@齐硕。
如果你喜欢他,也可以关注
戚叔齐说
身份证:启硕1992
分享在大自然中行走的知识
历娘的推荐
在炎热的夏天,你家的肉会腐烂、变干并长出虫子吗?无精打采的“骄傲”真的让你很难受。
放心吧,这个周四晚上(6月28日),历娘邀请了“多肉人”@来攻击多肉人,还带了一个在线沙龙“多肉夏日指南”给你注册~
【小技巧】物种日历的顶部我还没设置。微信官方账号要密切关注顶部/设为明星,这样就可以直接听邮票物种日历的菜单栏了~
当我遇见你
隐鳃亚科日本大鲵
本文来自壳牌网络,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1.《娃娃鱼咬人图片 娃娃鱼:过去几十年的保护,可能好心办了坏事 |『物种日历』2018年6月26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娃娃鱼咬人图片 娃娃鱼:过去几十年的保护,可能好心办了坏事 |『物种日历』2018年6月26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241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