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虽然中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民生支出仍保持增长趋势。除了投资养老、医疗、民政等民生问题,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外,财政资金还投资于社会治理、节能环保、生态建设、改善民生环境、提升民生等重大项目。财政资金是从人民手中拿走的,只有高效使用,才能增强人民的获取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人民日报,2月14日)
群众身边没有小事。民生涉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能是路上的井盖,可能是坏了的路灯,可能是菜价上涨;从社会保障体系,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等。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的负面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需求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还转向精神文化层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目标。近年来,在解决贫困、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这离不开财政的投入和支持。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为1136亿元;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预算600亿元,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达到69元...从基本生活保障到健康生活保障再到高质量生活保障,财政投入不断提升民生福祉。
发展成果是人民共享的,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孩子要受教育,要学会教书,要有收入,要有医疗,要守旧,要生活,要赡养”。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些都与民生息息相关。只有加大财政投入,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要切实改善和提高民生福利,要坚定不移地以人为本,不断加大保护、促进和惠及民生的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中真正感受到发展的好处。(咸鱼)
1.《财政兜底 财政兜底促民生改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财政兜底 财政兜底促民生改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26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