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德宗时期杨良瑶出使黑衣大食的原因
杨良瑶,一个在史书里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唐朝宦官,如果不是1984年《杨良瑶神道碑》的发现,世人会永远忘却他辉煌的一生,更不会知道他是唐朝历史上继达奚弘通之后第二个横渡印度洋的唐朝使团领导者。
《杨良瑶神道碑》是1984年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小户杨村附近发现的,后移存泾阳县博物馆。据测量,碑首高85厘米,碑身高190厘米,上宽94厘米,下宽102厘米,上厚23厘米,下厚27厘米。
根据碑文,杨良瑶出身弘农杨氏,他的曾祖是唐元功臣,为唐玄宗诛杀中宗韦皇后时的禁军将领,因为立下大功最后官至云麾将军,右威卫中郎将。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57),杨良瑶进宫成为宦官。唐代宗永泰时,杨良瑶奉命前去招抚叛乱的狼山部落首领塌实力继章有功,授任行内侍省掖庭局监作。大历六年(771年),加朝议郎,宫闺局丞。后奉使前往安南,宣慰荒外。九年,出使广州时遭遇哥舒晃叛乱被执,大义凛然决不投降。
十二年,叛乱平定,杨良瑶升迁宫闺令。唐德宗兴元年间(784年),朱泚叛乱,杨良瑶出使吐蕃借兵回国平叛立下大功,迁官内侍省内给事。六月,加朝散大夫。贞元元年(785年),杨良瑶带领使团不远万里出使黑衣大食,成功完成使命。贞元四年六月,转中大夫。七月,封弘农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十二年,加太中大夫。十五年,淮西叛乱,杨良瑶被任命为监东都畿汝州军事,用安抚手段使事件平息,唐顺宗永元元年(805年),杨良瑶回到长安,供侍亲密。五月,以本官领右三军僻仗使。杨良瑶晚年“归信释氏,修建塔庙,缮写藏经,布金买田,舍衣救病”。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七月二十二日,卒于长安辅兴里私第,享年七十一岁。
纵观杨良瑶的一生,他主要的功绩就是代表皇帝四处出使,平定叛乱。但说起来最令人好奇的他出使黑衣大食的那段经历,其政治目的和影响也是最为深远的。
《杨良瑶神道碑》中对其出使黑衣大食之事有这样一段描述:
“贞元初,既清寇难,天下乂安,四海无波,九译入觐。昔使绝域,西汉难其选;今通区外,皇上思其人。比才类能,非公莫可。以贞元元年四月,赐绯鱼袋,充聘国使于黑衣大食,备判官、内傔,受国信、诏书。奉命遂行,不畏于远。届乎南海,舍陆登舟。邈尔无惮险之容,懔然有必济之色。义激左右,忠感鬼神。公于是剪髪祭波,指日誓众,遂得阳侯敛浪,屏翳调风,挂帆凌汗漫之空,举棹乘颢淼之气,黑夜则神灯表路,白昼乃仙兽前駈。星霜再周,经过万国,播皇风于异俗,被声教于无垠。往返如期,成命不坠,斯又我公扙忠信之明效也。“
”四年六月,转中大夫。七月,封弘农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功绩既着,恩宠亦崇;若惊之心,日慎一日。”
根据碑文可知,唐朝在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四月 ,以宦官杨良瑶为聘国使,出使黑衣大食。杨良瑶一行人带着国信和诏书先到了南海(今广州),并从广州登舟出海经过漫长的海上旅行到达了黑衣大食。至晚在贞元四年六月之前,使团已经从黑衣大食返回唐朝。
碑文中提到杨良瑶的此次出使“播皇风于异俗,被声教于无垠,往返如期,成命不坠”,可见此次使团出访结果是成功的。而唐德宗时唐朝突然派遣这样一个使团前往万里之外的黑衣大食,除了宣扬国威,交流文化之外,还有着什么样的长远目的呢?这一切都要从唐德宗的曾祖父,著名皇帝唐玄宗时候说起。
1.《唐德宗时期杨良瑶出使黑衣大食的原因及概况》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唐德宗时期杨良瑶出使黑衣大食的原因及概况》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282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