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惯性的概念大家一定要注意,艾对这个问题的清晰认识,导致他建立了狭义相对论。拓展了广义相对论。
在这一点上,我们将不可避免地谈到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和惯性系是两个概念。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而惯性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对难以改变,即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相对容易改变,即惯性小。
艾萨克·牛顿在其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对惯性的定义是: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一种阻力现象。它存在于每一个物体中,它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大小,无论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都要尽可能保持它当前的状态。
惯性系统是描述运动的参考系统。【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参照系称为惯性系】
而惯性和惯性定律不是一回事。惯性是物质本身的属性,我上面说过。惯性定律描述了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这种关系表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因素。
众所周知,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
这里我要介绍物质的另一个固有性质——引力【任意两个粒子通过连线方向的力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个物体的化学成分和它们之间的介质种类无关。】!公式为:f =(g×m1×m2)/R2;。我们可以看到,引力只与物体的质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
每个人都应该看到质量是惯性和重力的基础。所以这里引入了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
首先,惯性认识的一个重要进展是惯性与能量的关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中提出的狭义相对论是一种全新的物理理论,它是建立在伽利略和牛顿发展的惯性和惯性参考系基础上的。它统一了力学和电磁学的理论,带来了时间概念的根本改变空。
爱因斯坦随后证明了质能关系:E = MC2;某质量对应某能量,而某能量对应某质量。
这里的能量包括各种形式的能量,突破了上面把某种形式的能量和惯性联系起来的理解。由此可见,惯性是能量的一种属性,它具有惯性(质量),任何惯性质量都应该归于能量。质量概念作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物质的量,被退居次要地位。如今,能量、动量等概念比现代物理学中的质量、力等概念重要得多。
虽然这个划时代的理论实际上改变了牛顿的很多概念,比如质量、能量、距离,但是爱因斯坦的惯性概念和当时牛顿最初的概念并没有什么不同。其实整个理论都是基于牛顿对惯性的定义。但这也使得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只能应用于惯性参考系。在这个参考系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必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为了应对这个局限,爱因斯坦在1916年发表了他的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这个理论可以应用于非惯性参考系。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爱因斯坦发现他必须用弯曲时间空的新概念代替传统的牛顿力概念来重新定义几个基本概念(如引力)。
狭义相对论的另一个深刻结果是,能量和质量不是不相关的物理属性,而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种新的关系也赋予了惯性概念新的内涵。狭义相对论的逻辑结果是,如果质量服从惯性原理,那么能量也必须服从惯性原理。对于很多情况,这个理论大大拓宽了惯性的定义,可以应用于物质和能量。
能量有惯性,拓宽了我们对惯性和能量的理解。其巨大的实用价值就是核能的释放。在裂变反应中,裂变产物的剩余质量小于裂变前物质的剩余质量,质量缺陷释放出大量裂变能量。在聚变反应中,聚变产物的净质量小于聚变前材料的净质量,质量缺陷释放出大量的聚变能。也使人们对很多物理现象有了很好的认识,包括涉及物质整体质量和能量转化的正负粒子对的产生和湮灭过程。
摘自独立学者、诗人、作家、国学名师灵遁者的《物理宇宙科普读物——变化》
交流互动:灵顿者。
1.《惯性定律 惯性和惯性定律不是一回事,惯性与能量是有联系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惯性定律 惯性和惯性定律不是一回事,惯性与能量是有联系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294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