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觉得以后一定要当律师。
当时老师让大家拿一张A4格子纸,贴上自己的照片,写下自己的名字,理想的职业,原因,然后贴在教室外面的窗户上。
我清楚地记得我当时写的是“律师”,理由很简单,“因为我觉得自己口才很好,很合适。”
我不记得我小时候有多能言善辩。现在,我不想谈太多,更不想和对方发生冲突。
后来到了高中报考志愿的时候,因为14年北京高考是考前报考志愿,根据你一两个模特的成绩填两个平行志愿。
当时对学校犹豫不决,对专业却毫不犹豫。我写《法学》是作为人大,法学专业,也是我的第一个志愿专业。
后来他如愿去了政法大学,分配到刑侦局。
上了大学之后才知道原来的政法大学真的是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必须学法律,非法学专业大多辅修法律。
而我恰好是一个“因为别人都喜欢而不想喜欢”的人,于是在大家忙着背法的时候,我就开了一个微信官方账号,就是现在的脆皮日报,持续了一年。
虽然现在阅读量不高,但当时由于校园背景的加持,有几万篇+一推三十万。
我真的尝到了一些甜头,学校周围的一些商家纷纷来找我。我也靠广告费过着半自给自足的生活。
16年,现任老板来找我,问我有没有兴趣做新媒体工作。我当时想都没想,回答说:“我不用自愿工作。”
老板很大方(我夸你,老板):“我给你钱。”
就这样,我从16年开始做了19年。
还记得周六周日早起,从昌平坐公交到海淀上班;在校园里拿着电脑,疯狂地找自习室写文章;和朋友吃饭的时候,说对不起的时候拿出电脑修改标题;在地铁站门口,蹲下甚至用电脑发推手机热点。
想放弃的时候,每当晚上大家去麦湖买夜宵的时候,我都要推一把。大家带着好看的包去逛街,我就要背电脑;
每当我所有的时间都被工作占据,生日要切蛋糕打车回去拿文章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应该好好学法语,通过考试考研。
但是我不能放弃那种感觉。我喜欢写作被别人看到、帮助别人、认可的感觉。还记得朋友圈里自己写的文章。
其实我早就把这份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了。
一直不甘心,尤其是朋友圈有人展示考研和考研录取的截图,我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选择新媒体。
但是后来我才知道,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每个人想要的生活都不一样。我现在的选择不是被迫的,而是这个阶段心里最想要的。
上周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弟弟或妹妹写的文章《我为什么不喜欢中国政法大学》。我不评论文章内容的好坏,但它让我想起了自己。
——在法学院,我们可以选择不学法律。
我觉得有可能,但前提是你要清楚的明白自己以后想要什么。
——大家都在考研的时候,我可以不考研。
我觉得完全可以。如果你已经在本科阶段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道路,为什么不尽早去散散步呢?
前段时间因为元朝三周年,发现朋友圈很多朋友都在那里工作,有的是读研,有的是本科毕业后入职,有的是做其他工作,后来发现这是最适合我的地方。
人生最好的事情就是你可以做出无限的选择,尝试犯错。每个人都向前跑,但你向后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你必须划船过河也没关系。只要你喜欢,哪怕你划到一半,跳进湖里去爬山,你都可以做到。只要你做好了比别人加倍努力的准备。
最后,袁典推出了一系列的福利活动来庆祝三周年,顺便帮他们在这里推了一把。
抽取10000元现金奖,小米余额车等等。
而且有了元典,可以查案件,查法规,查企业,查法官,查律所等等。他们的贵宾从来不打折,周年纪念期间可以免费领取。口碑不错。我试过用。真的很好。也可以通过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获得。
活动期限:20190725-20190808,新老用户均可获得优惠。总之,希望对想成为法人的你有所帮助。
1.《政法大学出来干什么 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却没有从事法律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政法大学出来干什么 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却没有从事法律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310622.html